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皖南医学院 > 正文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指导
来源:皖南医学院 更新:2013/9/29 字体:
 

<标题一>

<标题二>

<标题三>

 
  ※<标题一>

实验一

一.实验课的目的

 (一)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实验是学好本门课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实验室内备有组织切片标本、挂图、幻灯片、录相片等有关教具。实验过程中,在教师和理论课知识指导下,通过直接观察,力求在头脑中产生深刻的影像,并能自我加强形态学描述和描绘技能训练。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要训练正确地使用显微镜、镜下观察切片的能力,以及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这是实验课的基本要求,希望予以重视。

(二) 实验课后应当作好小结,把理论课内容与实验所见融合一起,建立正确概念和心得,强化记忆。每章学习完毕都应自己抽空作总结,巩固收获,补上不足。使学习扎扎实实地循序渐进、学有成效。

组织学研究方法

(一)通过观看“组织学标本制作”录相片,了解组织学标本制作的程序和各步骤的作用:

最常用的组织学标本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和封固。

(二)光学显微镜(光镜)——最基本的方法,使用及注意事项

 结构:

1. 机械装置部分:
镜体、目镜筒、载物台、标本夹、标本移动器、物镜转换器、粗调节螺旋、细调节螺旋、屈光度调节环、孔径光阑调节杆、电源开关、亮度调节钮、聚光器升降杆。

2. 光学系统部分:
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油浸镜)、聚光器、视场镜座。

使用方法

1. 放置:显微镜放于桌面,距桌沿不得少于一寸。注意:课间休息离开座位时,应将显微镜推向桌内,以免碰落造成损失。

2.  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对正低倍物镜,肉眼从镜侧注视,转动粗调节螺旋使接物镜距载物台平面5mm左右。用左眼从接目镜观察,打开聚光器光圈,再适当调整电压,使整个视野得到均匀的亮光为准。

3. 如视野偏暗、明暗不匀或模糊时,可从以下几方面检查并作适当处理:①物镜是否对正?②聚光器光圈开得大小如何?③聚光器聚光器的高低如何?④目镜、物镜、聚光器的集光镜是否沾污?

4. 低倍镜观察:取标本,擦净,使盖玻片朝上而载玻片在下,将它放在标本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好,并旋转标本移动器把载玻片上的组织推移到载物台圆孔正中。然后,从目镜观察,同时慢慢转动粗调节螺旋使物镜缓缓上升,以得到清晰的物像。随后即可按照实习的要求进行标本观察。

5. 高倍镜观察:需高倍镜观察的组织结构应先将其移至低倍镜视野正中,然后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物镜转换器,对正高倍物镜,继之转动细调节螺旋使物镜徐缓上升,调得清晰物像即可进行高倍镜观察。换高倍物镜后,若视野过暗,可用聚光器升降杆略升高聚光器,扩大聚光器光圈圆孔或调整电压。

避免压损标本和镜头,切记切记!

在目镜内有一根黑色指示针从边缘伸至中央,它是作指示标本部位用的。当观察标本遇有疑问时,可将该部位置于指示针尖之前,以请教教师或同学。

观察的程序

1任何组织标本观察,应先行肉眼观察,然后进行低倍镜观察,最后高倍镜观察。

2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应重视低倍镜下的观察,它可以了解组织切片的全貌、层次、部位关系。而高倍镜下观察的只是局部结构的放大。

3切勿放置标本后立即用高倍镜观察,那样会限制视野,混淆层次,以致观察结果不全面、不准确,甚至错误。

显微镜观察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1. 用显微镜前:首先查看显微镜部件有无缺损、是否松动。发现部件松动或损坏,应及时报告,进行维修。显微镜部件不得擅自拆卸,接目镜不得随意取下,镜筒不得拉长。

2. 显微镜和组织标本要轻拿轻放,放置稳妥,操作细心。在镜台上取放标本,宜在低倍接物镜下进行。高倍观察时,注意勿使接物镜与标本接触。

3. 维护显微镜清洁,人人有责。不得沾污各种部件,发现不洁,及时擦净。各种镜头沾污,影响物像清晰程度,应及时取实习室备用细绸或镜头纸轻试;切勿用手或手帕等擦拭,以防被汗液或砂尘污损。

4. 标本观察完毕,从显微镜上取下标本,按号顺序放入标本盒内。标本损坏,本人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更换。

5. 使用完显微镜,将物镜转离镜台中央圆孔,检查镜头、集光镜、电源开关及标本夹是否松动,确信无误后盖上防尘罩。

观察标本:脊神经节

肉眼观察:

脊神经节是脊髓后根的膨大部分,为椭圆形器官,所以在纵切面上也呈长椭圆形。

低倍镜观察:

脊神经节的外面包裹着一层染色浅的致密(纤维性)结缔组织组成的被膜。被膜的结缔组织伸入节内,构成支架。同时被膜向后根延续成为后根的外膜。神经节的结缔组织支架内有许多大小不等、圆形的脊神经节细胞聚集。节细胞为假单极神经元,依神经节的长轴成行排列,行间有红染的神经纤维,是由这些节细胞的突起所组成。

高倍镜观察:

 节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大小不一。选择形态结构完整的节细胞观察,可见到节细胞核呈圆形,较大,染色浅,核仁明显。胞质内含许多嗜碱性的尼氏体,呈细小颗粒状,弥散分布。

绘图要求

1. 用具:红蓝笔,实验报告本

2. 要求:科学性、真实性、特征性、艺术性

3. 方法:

(1)选择结构:

(2)确定画面:

(3)绘图:

(4)注字:结构名称,标本名称,染色方法,放大倍数

(5)注意顺序:

  实验二

 

间皮

高倍镜观察:

   肠系膜的间皮细胞外形呈不规则的、大小相近的多边形,细胞界限呈黑色波浪状的条纹,若稍稍调节显微镜细螺旋时,在不同的平面上还可见到与前面叙述完全相同的另一层间皮细胞,这是因为肠系膜的两面都被覆有间皮所致。

单层立方上皮

低倍镜观察:

标本中大量管状结构为肾小管。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高倍镜观察:

选择一个小管进行观察。上皮细胞为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核位于中央,呈圆形,着色较深,可见核仁。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

肉眼观察:

气管呈圆环形,腔面的薄层蓝紫色边缘是显微镜下重点观察的部分。

低倍镜观察: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表面和基底面都很平整,但细胞核的高低不一致。上皮的表面可见有一层纤毛。

高倍镜观察:分辩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各种细胞。

1.柱状细胞:是顶端较宽、基部较窄的一种高柱状细胞,细胞体达到腔面;细胞核较大,位置较高,呈椭圆形,染色较浅;细胞的表面具有一排清晰而整齐的纤毛,故亦称为纤毛细胞。

2.锥体形细胞:位于上皮基部,该细胞界限不明显;细胞核较小,位置较低,呈椭圆形,染色较深。细胞顶端不达腔面。

3.梭形细胞:是两端尖而中间较粗的细胞,细胞质着色较深;细胞核呈椭圆形,较窄,位于中央。

4.杯状细胞:位于其它上皮细胞之间,其顶端达到上皮表面,形态类似于在单层柱状上皮中所见。

单层柱状上皮(小肠)

肉眼观察:

组织切片为长条形,仔细观察,可见一侧表面起伏不平、染成蓝色,是显微镜下重点观察的部分。

低倍镜观察:

小肠的腔面(肉眼观察为蓝染的部分)有许多突起是小肠绒毛。

每一个绒毛的表面即是单层柱状上皮,可见细胞核蓝染,位于细胞的基底部,游离端细胞质被染成粉红色,最表面可见深粉红色的边缘。

高倍镜观察:

可见单层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

1.柱状细胞:呈高柱状,细胞核长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染色较浅;细胞质被染成粉红色。在柱状细胞游离面可见被染成粉红色、厚度均一的膜状结构,即是纹状缘。在细胞的基底部隐约可见起伏不平的粉红色线,即为基膜。

2.杯状细胞:位于柱状细胞之间,形似高脚酒杯状,其顶部圆形较大,底部较细窄。较窄部分可见细胞核,着色较深,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顶部圆形部分被染成淡蓝色或空泡状(空泡是由于杯状细胞所产生的分泌颗粒经制片被溶解所致。杯状细胞游离面有无纹状缘?为什么?)。

复层扁平(鳞状)上皮(食管)

肉眼观察:

因食道横断腔面有数条纵行皱襞而使其管腔呈不规则形,沿腔面着蓝紫色的一层,是显微镜下重点观察的部分。

低倍镜观察:

食道复层扁平(鳞状)上皮由多层细胞构成,各层细胞形态各异。与下面结缔组织交界处是基膜,基膜不平整,有许多结缔组织乳头状突起伸入上皮。

高倍镜镜察:自基膜开始,由基底面向游离面观察各层上皮细胞形态。

1.基底层:位于基膜上的一排细胞,较小,为立方或矮柱状,排列紧密,细胞界限不清,细胞质嗜碱性较强。

2.中间层:在基底层上方有数层多边形细胞,细胞较大,细胞核呈圆形,位于中央。多边形细胞向腔面逐渐移行为梭形的细胞,细胞核变成扁椭圆,染色变深。

3.表层:位于上皮的最表面,为数层细胞,较梭形细胞更为扁平,细胞核呈扁平或梭形,染色很深。复层扁平(鳞状)上皮各层之间无明显分界。

变移上皮(膀胱)-收缩状态

低倍镜观察:

在收缩状态,上皮表面较为弯曲,其基底面也随着上皮表面作平行的弯曲状,这是与复层扁平(鳞状)上皮的不同点之一。

高倍镜观察:自基底面到游离面分辨变移上皮各层细胞的形态。

1.基底层:位于基膜上的一层细胞,胞体较小,呈立方形或矮柱状,胞核圆形,也较小,位于中央。

2.中间层细胞:在基底层之上有一层或数层不规则形的多边形细胞。细胞稍大,细胞核呈圆形,位于中央。

3.表层细胞:是一层位于上皮最表面的细胞,又称盖细胞。细胞较大,为长方形或立方形,有时可见一个细胞内有两个细胞核。细胞质嗜酸性。

实验三

疏松结缔组织铺片(肠系膜)

低倍镜观察:

选择肠系膜较薄的地方,可见到许多很细的纤维和深染的细胞。

高倍镜观察:分辨两种纤维和两种细胞。

1.胶原纤维:染成粉红色,较粗大,有分枝,但不易分辨。

2. 弹性纤维:染成紫色,比胶原纤维细,也有分枝。

3 成纤维细胞:数量多,细胞界限不清,胞体不规则。胞质弱嗜碱性,色浅。核椭圆,核仁清晰。

4.巨噬细胞:不规则形,少数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内含有其吞噬的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蓝色台盘蓝颗粒。

疏松结缔组织切片(胃底)

低倍镜观察:

在大片红色的肌层与黏膜肌层之间找到较疏松的粉红色区域,含丰富血管,此层即为疏松结缔组织。

高倍镜观察:

胶原纤维排列松散,呈粉红色条块。因其排列方向不一,故可见有横、斜、纵不同的断面。在胶原纤维之间夹杂着有弹性纤维,二者不易区分。

在纤维之间有分散分布的纤维细胞:纤维细胞较小,呈梭形;核大部分为梭形,染色深;细胞质很少,弱嗜酸性。

致密结缔组织(腹皮)

低倍镜观察:

可见致密结缔组织中含大量胶原纤维,染为粉红色。胶原纤维粗大且排列紧密,细胞成分较少,散在分布。

高倍镜观察:

真皮处的致密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交织成网状,故切片中可见到横、纵、斜各个方向的断面。胶原纤维间也分布有弹性纤维,但不易分辨。

脂肪组织(指皮)

低倍镜观察:

脂肪组织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许多小叶,小叶内有成团的脂肪细胞,细胞呈空泡状。在小叶周围的结缔组织中,有血管、神经的断面。

高倍镜观察:

1.  脂肪细胞:因排列紧密而呈椭圆形或多边形。胞质内的脂滴在制作标本时被溶解,故呈一大空泡。胞核椭圆形,着色较浅,被脂滴挤到细胞的一边。胞质少,嗜酸性,亦被挤在细胞核周围呈新月形。

2.脂肪细胞之间还分布有纤维细胞等成分。

网状组织(淋巴结)

低倍镜观察:

网状纤维被染成棕黑色。其它组织成分着色浅,呈黄色或褐色。

高倍镜观察:

网状纤维呈黑色,粗细不等,弯曲走行,有分枝,互相吻合成网。

   实验四

透明软骨(气管)

肉眼观察:气管的横切面为圆环状或片状,其中淡蓝灰色的半环,即透明软骨。

低倍镜观察:找到气管内染成蓝色的透明软骨。
1. 软骨膜:为包在软骨周围的致密结缔组织。软骨膜分内、外两层:外层纤维多、细胞少;内层则相反。

2. 透明软骨:

①基质:着色蓝红不一。不同部位基质的染色情况与该处硫酸软骨素的含量有关:硫酸软骨素呈嗜碱性,含量越多,嗜碱性越强,染蓝色越深;含量越少,染色越浅。含胶原原纤维较多处为嗜酸性,呈粉红色。
②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软骨细胞的形状和排列与软骨的发育方式有关。靠近软骨膜的细胞较小,扁椭圆形,单独存在,多平行于软骨表面排列,这是由软骨膜内层骨原细胞所分化的软骨细胞。在软骨深部,可见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增大,成组排列,每组有数个细胞,称同源细胞群。

③软骨囊:为包绕软骨细胞周围的新生软骨基质,含硫酸软骨素较多,故嗜碱性较强,切片中所见多呈环形。

高倍镜观察:

软骨周围的软骨细胞呈扁椭圆形。软骨内部的软骨细胞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中央有深染的细胞核。细胞质微嗜碱性,其中常见到一、二个空泡,为被溶解的脂滴或糖原所在部位。生活状态时,软骨细胞充满在整个陷窝内,但在制片过程中细胞收缩,故在标本中常见细胞与软骨囊之间有裂隙,从而显示陷窝的一部分。

骨磨片横断面

低倍镜观察:

1. 外环骨板:位于骨表面,为与骨表面平行排列的数层骨板。骨板间有骨陷窝,为紫色染料所充满。

2. 内环骨板:
沿骨髓腔表面排列的骨板,不太规则。骨板间亦有骨陷窝。

3. 哈弗斯系统,
即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骨板呈同心圆排列。每层骨板称哈弗斯骨板,骨板间有骨陷窝。哈弗斯骨板的中央是哈弗斯管(中央管),常见两哈弗斯管之间有福克曼管(穿通管)相连。哈弗斯管、福克曼管和骨陷窝均由紫色染料所充填而显见。

4. 间骨板:
位于哈弗斯系统之间,呈半环形或不规则形,为陈旧的哈弗斯骨板或环骨板被吸收后的残余部分,其中无中央管。

5. 粘合线:
每一骨单位外面的环形轮廓线,骨磨片上呈白色。注意骨小管不越过粘合线。

高倍镜观察:

1. 骨陷窝:
为骨细胞胞体所在的空间,顺着骨板排列。较小,呈梭形,内充满紫色染料。

2. 骨小管:
是与骨陷窝相连的许多细小管道,为骨细胞突起所在的空间,其中也充填着紫色染料。

骨骼肌(舌肌)

低倍镜观察:

骨骼肌纤维是细长条形,每条纤维周边有染色较深的肌膜包裹,肌膜下有许多椭圆形或长形之细胞核。肌纤维上有明暗相间之横纹,肌纤维之间的结缔组织很少,而肌束间结缔组织较多些,所以一定要辨清单条肌纤维的宽度。

高倍镜观察:

骨骼肌纤维内有许多纵行排列的细丝,为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上的横纹都由着色深浅不同的区域间隔排列。

平滑肌(小肠)

低倍镜观察:找到平滑肌。辨认肌纤维的纵、横及斜断面。

倍镜观察

1.  平滑肌纤维的纵断面:呈长梭形,细胞质染色较红。细胞核呈长杆状,位于肌纤维中央。

2. 平滑肌纤维的横断面:呈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多边形小点,有的断面见胞核。

心肌

低倍镜观察:

镜下找到心肌,观察心肌纤维的纵、横断面。

1.心肌纤维纵断面(有的呈斜断面):亦可见到闺盘。

2.心肌纤维横断面:
肌纤维呈圆形、椭圆形或哑铃形,细胞核位于肌纤维中央,核周围肌浆丰富(在切片上为核周色浅部分),有的肌纤维中央呈圆形空白区,正是细胞核两端肌浆处。肌纤维的边缘为较薄的肌膜。肌纤维之间有结缔组织及血管充填。

高倍镜观察:

1.观察横断面:可见心肌纤维内充满许多粗大的红色小点,就是肌丝束的横断面。

2. 观察纵断面:

细胞核:位于肌纤维的中央,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着色较浅。可见双核。

肌丝束:很细,纵行排列。肌丝束上也有与骨骼肌相同的横纹,但不如骨骼肌明显,H带及间线则更不易看出。

闰盘:是相邻的心肌细胞相接触的地方,染色深,有的呈阶梯状,有的呈直板状,与心肌纤维长轴相垂直。

实验五

血细胞(血涂片)

取材:人血染色:瑞特(Wright)染色

低倍:找细胞分散、重叠少且白细胞较多的区域。红细胞——红色、无核,白细胞——有核(紫蓝色小点)。

高倍:识别各种血细胞(绘简图)

①红细胞:无核,粉红色,圆形,中央着色比周围浅(为什么?)

②中性粒细胞:圆形,核分叶,胞质内充满细小均匀的中性颗粒,染呈淡红色或淡蓝色(镜下部分颗粒不明显)。

③嗜酸性粒细胞:圆形、核分叶,胞质内充满粗大且分布均匀的嗜酸性颗粒,呈深红色。

④单核细胞;胞体大,圆形,核肾形或马蹄铁形,染色质呈细网状,着色较浅,胞质丰富染呈灰蓝色。

⑤淋巴细胞:常见为小淋巴细胞,胞体小,圆形。核圆,染色质致密,呈斑块状,染呈深紫蓝色,胞质很少,呈天蓝色(镜下常看不到明显胞质)。大、中淋巴细胞胞质较多。

[思考题]

  • 血液属结缔组织,为什么?
  • 血液有形成份有哪些?各成分的形态特点和功能如何?

   实验六

 

脊髓(多极神经元)

肉眼观察:
脊髓横断面呈扁圆形,其外面包裹着脊髓膜。脊髓分为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居中,着色较红,形如蝴蝶状(或称H形),灰质又有四个突出的部分。

1. 两个前角:伸向腹侧,为较粗钝的突起。
2. 两个后角:伸向背侧,为较细的突起。白质着色浅红,围绕在灰质的周围。

倍镜观察:先分辨白质和灰质及灰质中的前角和后角。

灰质中含有神经元的胞体、树突、大量神经胶质细胞和无髓神经纤维。灰质前角中有体积很大的神经元胞体,数量多,成群分布,这就是前角运动细胞。后角中的神经细胞较小,数量较少,分散排列。脊髓中央的空隙为脊髓中央管,由立方形或矮柱状室管膜细胞构成其管壁。

高倍镜观察:

观察前角运动细胞的形态、构造。前角运动细胞属于多极神经元,有的细胞可见有数个突起,有的则只见到一、二个突起。选择一个切面较完整的神经元进行观察。

1.  细胞体:大,呈多角形,细胞质着浅红色。

(1) 细胞核:很大,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细胞核染色较浅,呈空泡状。核仁一个,圆形,大而明显,着红色。

(2) 尼氏体:嗜碱性,着蓝紫色,呈块状,分散在胞质中,如同虎皮上之斑纹,故又可称虎斑。

2.突起:

(1) 树突:可切到一、二个或数个,由胞体伸出时较粗,逐渐变细,含尼氏体。

(2) 轴突:只有一个(一般不易切到),较细长,粗细均匀,呈粉红色,不含尼氏体。轴突自胞体伸出处呈圆锥形区,其胞质不含尼氏体,即是轴丘。

有髓神经纤维

低倍镜观察:纵断面,可见许多神经纤维平行排列,

高倍镜观察:重点观察周围有髓神经纤维纵切面的构造。

1. 轴突:居神经纤维的中轴,细长,呈淡蓝色或蓝紫色。

2.  髓鞘:在轴突两侧,呈粉红色的网状结构(因制片时,髓鞘成分未被完全保存下来所致)。

3.  朗飞节。

环层小体(指掌皮)

低倍镜观察:

在真皮深部的结缔组织内,可见体积较大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即环层小体。

高倍镜观察:

横切面较多,圆形,中央有一染成红色的小点,为神经纤维末梢的横切面,周围有多层扁平细胞呈同心圆排列的被囊。纵切面则呈椭圆形,小体中央有一染成红色的杆状结构,为神经纤维末梢。

运动终板

低倍镜观察:

在终板处可见赤裸的神经纤维末端,止于肌膜并分散成爪形,其终端膨大成棒状。一条神经纤维末梢的全部分支,与骨骼肌相接触,共同构成运动终板。

   实验七

心 脏

肉眼观察 
标本凹凸不平、着浅粉色的一面是心内膜,可见心瓣膜,中间很厚、着红色的是心肌膜;其外是心外膜。

低倍镜结合高倍镜观察  心壁分三层,由内向外观察:

1.   心内膜:心内膜:分为三层。

(1) 内皮:较薄,表面为扁圆形的内皮细胞核,与血管内皮相似。

(2) 内皮下层:其薄层结缔组织中含有少量平滑肌纤维。

(3) 心内膜下层:
紧靠心肌膜为结缔组织,内含浦肯野纤维,其直径较一般心肌纤维粗,染色较浅,肌浆丰富,肌原纤维少,横纹不太明显。

2.   心肌膜:
最厚,占心壁的绝大部分,主要由心肌纤维组成,其间有结缔组织及丰富血管。心肌纤维呈螺旋状排列,可分内纵、中环、外斜各层,故在切片中能见到各种心肌纤维的断面。其间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

3.   心外膜:
为薄层结缔组织,其中可见小血管、神经及脂肪组织。其外表面被覆一层间皮。

大动脉

低倍镜观察  面向外观察,分为三层膜。

1. 内膜:最薄,内皮只见其细胞核,内皮下层较薄,内弹性膜数层,与中膜弹性膜分界不清。

2. 中膜:最厚,主要成于数十层同心圆排列的弹性膜,各层弹性膜间由弹性纤维相连,弹性膜之间还有环行平滑肌、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是否含成纤维细胞?)。

3.  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组成。其外弹性膜与中膜分界不清。

高倍镜观察  中膜含呈波浪状、粗大有分枝的弹性膜和弹性纤维。

中动脉和中静脉

肉眼观察 
标本中有两个较大的血管横断面。管壁较厚、管腔较圆。较小的是中动脉。管壁较薄、管腔较大且不规则的是中静脉。

一、中动脉

低倍镜观察  管壁分三层,由腔面向外观察:

1. 内膜:很薄。在腔面只见一层内皮细胞核。内弹性膜为一层红色、折光性强、呈波浪状的膜,与中膜分界明显。

2. 中膜:最厚,主要由环行平滑肌组成。其间有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3. 外膜:厚度与中膜大致相等,在中膜与外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故与中膜分界明显。外膜的主要成分是结缔组织,其中含有弹性纤维,多为纵行,故此处可见纤维的斜断面和横断面。外膜内有营养血管及神经的断面。

高倍镜观察:

1. 内膜:可分三层。

(1)  内皮:细胞界限不明显,可见其细胞核,呈扁圆形突向管腔。在切片上内皮常有脱落而不可见。

(2)  内皮下层:位于内皮下方,很薄,含有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有时内皮下层不易分清。

(3)内弹性膜:为内膜最外一层,呈波浪状,红色,折光性强。厚度也较均一。

二、中等静脉

低倍镜观察  管壁亦分三层,由腔面向外观察:

1. 内膜:很薄,只见内皮细胞核,内弹性膜不明显,故与中膜分界不清。

2.  中膜:较薄,主要由3~5层环行平滑肌组成。其间有少量结缔组织。

3.外膜:较中膜厚,由结缔组织组成。无外弹性膜,故与中膜分界不清。

高倍镜观察
1.内膜:分为三层。

(1) 内皮:内皮细胞核呈扁圆形突向管腔。

(2)  内皮下层:为少量结缔组织。
(3)  内弹性膜:不明显。

2. 中膜:主要为3~5层环行平滑肌,常呈束状,被结缔组织所隔开。

3.  外膜:无外弹性膜。近中膜处有时见纵行平滑肌的横断面。此外,可见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及血管、神经的断面。

实验八

 

胸腺

肉眼观察:

沿标本凸面可见粉红色的被膜,被膜伸到胸腺内部形成小叶间隔,它们将胸腺实质分成许多不完全分隔的胸腺小叶。胸腺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在小叶周边着深蓝紫色的是皮质,在小叶中央着色较浅的为髓质:皮质不完全包裹每个小叶的髓质,相邻小叶的髓质彼此相连。

低倍镜观察:胸腺标本以低倍镜观察为主,辨认其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并分析与淋巴结和脾脏的异同。

1.被膜和小叶间隔:

由结缔组织构成,胶原纤维着粉红色,在纤维之间可见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

2. 皮质:

位于小叶的周边,相邻小叶的皮质之间有小叶间隔。皮质主要由扁平的被膜下上皮细胞和星状的胸腺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淋巴细胞多而密集,故皮质着色较深。(胸腺皮质有无淋巴小结和淋巴窦?)

3. 髓质:

位于小叶的深部,相邻小叶的髓质彼此相连。髓质也主要由星状的胸腺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但由于前者较多而后者较少并且稀疏,故髓质着色较浅。髓质上皮细胞的体积较大,呈圆形或多边形;细胞质较宽,着浅粉色;细胞核呈圆形,着色浅;淋巴细胞呈圆形,细胞核染色较深,细胞质少而着色不明显。

胸腺小体:散在分布于髓质内,多呈圆形,大小不一,由数层扁平的胸腺小体上皮细胞同心环抱形成(细胞层数不易分辨)。小体外层的细胞有细胞核,呈新月状,小体中心的细胞可完全角化,嗜酸性较强。低倍观察后换高倍进一步观察。

指皮

低倍镜观察

1. 表皮:为角化的复层鳞状(扁平)上皮,其与真皮交界处呈波浪状,故表皮的基膜亦起伏不平。由表皮的基层向表面观察,可见表皮由下列五层组成:

(1) 基底层:由一层立方或矮柱状的细胞组成,细胞界限不清。

(2) 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为数层多边形细胞。

(3) 颗粒层:在多边形的细胞上方,为数层梭形细胞,呈波纹状起伏。

(4) 透明层:在颗粒层上方,为数层细胞质较透明、嗜酸性的扁平细胞组成

(5) 角质层:在透明层的上方,染为红色,很厚,由数十层角化的扁平细胞组成。注意角质层表面呈很均匀的起伏波纹,就是指纹的横断面。同时还可以见到有穿行整个表皮的汗腺导管,因为这些导管呈螺旋状通出表面,所以在切片上呈现出一连串的小管断面。

2. 真皮:为表皮下面的一片红染的致密结缔组织,又可分为二层。

(1) 乳头层:紧贴在表皮下,较薄,呈乳头状的突起嵌入表皮底面。含有触觉小体

(2) 网织层:在乳头层的下方,较厚,与乳头层分界不清,由较粗大的胶原纤维束和弹性纤维束交织而成。还可见汗腺导管的断面。

3. 皮下组织:此层位于真皮网织层下面,含有脂肪组织、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束、汗腺的导管部及分泌部。此外还有环层小体

高倍镜观察:分别重点观察表皮各层细胞结构、汗腺的导管部和分泌部。

1.  表皮:由基底层向角质层观察:

(1) 基底层:细胞核椭圆形,细胞质嗜碱性较强。可见分裂像。

(2) 棘层:此层的多边形细胞周围伸出许多细短的棘状突起与相邻细胞的棘状突起相接,这种细胞称为棘细胞。

(3) 颗粒层:梭形 细胞呈波纹状起伏。其特点是细胞内含有强嗜碱性的深蓝色颗粒,即透明角质颗粒。

(4) 透明层:细胞呈扁平状,细胞质较透明、嗜酸性而染成粉红色;细胞核消失;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明显。此层只有在较厚的表皮中才易分清,如足底皮的表皮。

(5) 角质层:见不到角化的扁平细胞的胞核,但可分辨出细胞界限。

2. 汗腺:分清其导管部和分泌部。

(1) 导管部:由2~3层矮柱状上皮细胞组成,管径较小,着色较深。

(2) 分泌部:在真皮的深层或皮下组织内,管径较大,着色较浅。腺上皮为单层矮柱状或立方状。

头皮

肉眼观察  为一块长条形的组织,一面为蓝紫色的细线即表皮,表皮下面染成红色的为真皮,真皮下面为皮下组织的疏松结缔组织。在真皮中有一些斜行蓝紫色的结构即为毛囊,毛囊包裹着毛发。

低倍镜观察

1.  表皮:是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较薄,角质层也薄,有些部位可见表皮下陷而成毛囊,内含毛。毛伸出皮肤表面的部分为毛干。

2.  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其内含许多毛囊、汗腺、皮脂腺及立毛肌。

3. 皮下组织:含大量的脂肪组织,毛囊、毛球、汗腺可伸至此层。

低倍镜和高倍镜结合观察

1. 皮脂腺:位于毛囊上部边缘的较大的泡状结构,由复层腺上皮围成。皮脂腺的周围部有一层基细胞,胞体较小,着色较深;其内部含有许多较大的圆形或多边形细胞,核小而染色深,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内充满空泡,是已被溶解的脂滴。皮脂腺开口于毛囊上1/3处,导管短,由复层鳞状上皮围成。

2. 立毛肌:位于毛囊的钝角侧,为一束平滑肌。其一端附着在毛囊的结缔组织鞘,另一端则附于真皮乳头层。

3. 毛:分为毛干、毛根二部分。(大部分已脱落)

毛囊:为包裹在毛根外面的管状上皮鞘,外包有玻璃膜和结缔组织鞘。上皮鞘由内向外可分为内根鞘和外根鞘二层,其下端与毛球融合;上端与表皮续连。

C、毛球:毛根和毛囊末端膨大,为一群增殖和分化能力很强的细胞组成,是毛发的生长点。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及神经末梢突入毛球底部的凹陷处,称毛乳头。

  实验九

甲状腺

低倍镜观察

1.医学招聘网被膜:由薄层结缔组织组成。

2.实质:由许多大小不等的滤泡构成。滤泡壁是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滤泡腔内充满粉红色匀质胶状物,滤泡之间的结缔组织内有丰富的血管。

高倍镜观察:

1. 滤泡:滤泡壁的单层滤泡上皮细胞一般呈低柱状或立方状(随功能状态不同而有高低变化),胞质着浅色,细胞核呈圆形。滤泡腔内充满了粉红色匀质胶状物,是一种碘化的糖蛋白(甲状腺球蛋白)。

2.  滤泡旁细胞:该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较大呈圆形,着色较浅,细胞质染色也较浅。细胞或嵌在滤泡壁上或成团分布于滤泡之间的间质中。

肾上腺

肉眼观察:周围染色较深的是皮质,中间狭窄浅染区为髓质。

低倍镜观察:

1. 被膜:位于表面,由结缔组织组成。被膜外附有脂肪组织。

2.  实质:

(1)  皮质:位于被膜下方,由于细胞排列和染色不同依次分为三带:

①球状带:位于被膜之下,较薄,细胞排列成球团状。

②束状带:位于球状带的内方,最厚,细胞排列成条索状。

③网状带:紧靠髓质,较薄,细胞排列呈网状。

(2)  髓质:位于腺体中央,较薄,染成浅棕黄色的细胞为嗜铬细胞,细胞排列成团、索状,在髓质中央还可见到中央静脉。

高倍镜观察:

1.皮质:

(1)  球状带细胞:体积较小,呈矮柱状或立方形,细胞核圆形着色深,胞质弱嗜碱性或弱嗜酸性,含少量空泡(脂滴被溶解所致)。在细胞团之间有窦样毛细血管。

(2)  束状带细胞:体积较大,呈多边形或立方形,细胞核圆形,色浅位于中央,可见双核;细胞质若嗜酸性,着色浅,含有大量空泡(脂滴被溶解所致)。在细胞束之间有窦样毛细血管。

(3)  网状带细胞:体积较束状带细胞小,呈圆形或立方形,有些细胞核固缩,染色较深,细胞质中含有少量脂滴和褐素颗粒,细胞索吻合成网状,网眼中有窦样毛细血管。

2.  髓质:

(1)  嗜铬细胞:体积较大,呈多边形,细胞界限不清;细胞核圆形,较大,染色浅;胞质中含有棕黄色嗜铬颗粒。细胞成团、索状排列,其间夹有少量结缔组织及血管。

(2)  交感神经节细胞:如在合适的切片部位,可见散在的、体积较大的细胞为交感神经节细胞,其胞质中含有细颗粒状的尼氏体,细胞核大、圆形、呈泡状,核仁清楚。

(3)  中央静脉:管壁厚薄不匀,在较厚处纵行平滑肌束明显。

脑垂体

肉眼观察:
切片呈椭圆形,染色深的部位是脑垂体远侧部,染色浅的部位是神经部,二者之间为中间部。一般标本未切到结节部。

低倍镜观察:被膜位于脑垂体的表面,由结缔组织组成,分别观察各部结构。

1. 远侧部:胞排列呈团、索状,互相连接成网。网眼之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根据细胞质的染色不同将细胞分成三种:

(1)  嗜酸性细胞:细胞质呈红色,体积较大。

(2)  嗜碱性细胞:细胞质呈紫蓝色,体积最大。

(3)  嫌色细胞:数量多,体积小,染色浅。

2. 神经部:可见大量浅粉红色的纤维为无髓神经纤维。

3. 中间部:
位于神经部和远侧部之间。细胞排列成滤泡状,滤泡腔中含有红色或蓝紫色胶状物。此外也有一些排列成团或成索的细胞。

高倍镜观察:

1.  远侧部:

(1)  嗜酸性细胞:体积较大,数目较多。胞质内含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分界不清),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浅或不着色。

(2)  嗜碱性细胞:体积最大,数目较少,胞质内含有嗜碱性颗粒(颗粒分界不清)。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一侧,染色浅或不着色。

(3)  嫌色细胞:体积最小,数目最多。排列成团。细胞界限不明显,细胞核呈圆形,细胞质中无特殊颗粒,故着色浅或不着色。

2.  神经部:
除见到无髓神经纤维外,还可见到垂体细胞,它是神经垂体中的主要细胞。垂体细胞呈梭形或多突状,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有的细胞的胞质内可见棕黄色色素颗粒。此外,还可见到一种圆形或椭圆形的、大小不一的、粉红色的匀质团块,即赫令氏体。

3.  中间部:
主要由滤泡构成。滤泡壁主要由嗜碱性细胞构成,之间夹有少量嗜酸性细胞和嫌色细胞;滤泡腔内含有红色或蓝紫色胶状物。

   实验十

 

食管

肉眼观察:食管横切面的一部分,其腔面一层深紫色带状结构为上皮;上皮外是管壁的其它各层。

低倍镜观察:观察食管壁四层结构,即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1. 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固有层着粉红色,纤维细密。黏膜肌层是一层纵行的平滑肌,在食管横断面上肌细胞呈横断面。

2. 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呈粉红色,纤维比较粗大,除细胞外,还有较大的血管。此外,此层可见有粘液性的复管泡状的食管腺。腺泡为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腺腔很小,腺细胞呈柱状或锥状,胞质着浅蓝色,核染色深,位于细胞底部。腺体小导管由单层立方细胞或柱状细胞围成,较大的导管由复层柱状上皮围成,至开口处则由复层扁平上皮围成。

3. 肌层:根据取材部位的不同而肌组织类型不同。取自食管上三分之一部分,为骨骼肌;若取自食管下三分之一部分,则为平滑肌;若取自中三分之一部分,则出现这两种肌组织的移行混合构成。一般可分为内环、外纵两层,两层之间的结缔组织内有肌间神经丛。

胃底

低倍镜观察:分清胃壁的四层结构。

1.  黏膜:
靠近腔面,表面由单层柱状上皮覆盖,有许多较浅的上皮凹陷即是胃小凹 。被覆在黏膜和胃小凹表面的细胞称为表面粘液细胞。上皮下为固有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大部分由胃底腺所占据,结缔组织则很少,被挤在腺体之间。固有层下可见平滑肌,为黏膜肌层,其排列方式为内环、外纵。

2.黏膜下层:
位于黏膜肌层下方,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其中常见较大的血管。

3.肌层:
为平滑肌,其肌纤维排列成二或三层,为内环、外纵或内斜、中环、外纵。在环行和纵行平滑肌间可见肌间神经丛。

4.  浆膜:由间皮和间皮下薄层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高倍镜观察:

仔细观察胃底黏膜的结构。位于胃腔表面或胃小凹的表面粘液细胞。细胞呈柱形,细胞核呈椭圆形,位于基底;顶部细胞质内充满粘原颗粒,因制片中溶解而呈空泡状。在固有层内有很多胃底腺的断面。胃底腺是分枝或不分枝的单管状腺,开口于胃小凹,它在标本上常被切成圆形、卵圆形、或长条形。胃底腺分为峡、颈、底三部分,峡部短而细,与胃小凹衔接;颈部较长;底部略膨大,可达黏膜深部。选择胃底腺的纵断面观察下列各细胞(普通染色标本上,不能显示嗜银细胞):

1. 主细胞:是胃底腺的主要细胞,数目最多,主要分布于胃底腺的颈和底部;细胞呈柱状,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的底部,胞质嗜碱性很强,染成紫蓝色。细胞的顶端胞质中含大量的酶原颗粒。这种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故又称胃酶细胞。

2.  壁细胞:较主细胞少,多分布于胃底腺的峡、颈部;细胞体较大,呈圆形或三角形,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有时在一个细胞中可见双核,细胞质强嗜酸性,染为深红色。此细胞分泌盐酸,故又称盐酸细胞。

3.  颈粘液细胞:主要位于胃底腺的颈部,夹在壁细胞之间。细胞界限不易分清;细胞呈柱状或烧瓶状,细胞核呈扁圆形,位于基底部,胞质染色甚浅,故须仔细观察,方可辨认。

小肠(十二指肠、空肠)

低倍镜观察:

1. 黏膜:绒毛突向管腔。固有层中可见肠腺断面。黏膜肌层由两层平滑肌(内环、外纵)组成。

2.  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在十二指肠处有十二指肠腺,为粘液性腺。

3. 肌层和浆膜:由两层平滑肌组成(内环、外纵)。两层间常见肌间神经丛。

4.  浆膜:为肠壁的最外层,由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和间皮组成。

高倍镜观察:

1. 小肠绒毛:为指状的黏膜突起,突向管腔。覆盖绒毛表面的是单层柱状上皮,柱状的吸收细胞之间夹杂有杯状细胞。吸收细胞顶端有明显的纹状缘。绒毛中轴是固有层,其中央有时可见中央乳糜管;此外,还可见毛细血管、平滑肌纤维、淋巴细胞等。分散的平滑肌纤维沿绒毛中轴纵行排列,它们与绒毛的运动有关。

2. 肠腺:为单管状腺,由相邻绒毛根部之间的上皮下陷到固有层而形成,选择一断面观察肠腺的细胞(注意:若肠腺被横断,其结构为:上皮围绕腺腔,而固有层位于上皮外周;但若小肠绒毛被横断,其结构为固有层位于中央,而上皮位于外周)。

(1)  柱状细胞又称吸收细胞。

(2)  杯状细胞。以上两种细胞均与上皮组织实习时的标本描述相同。

(3)  潘氏细胞:位于肠腺底端,细胞体呈锥体形,顶部细胞质内含有许多粗大的嗜酸性颗粒,染成红色。

3.十二指肠腺为分支管泡状腺(标本上只见腺体的断面)。其腺细胞为粘液性细胞,呈矮柱状。细胞核圆或扁圆形,靠近细胞基部。细胞质染色浅,腺导管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管腔较大并穿过粘膜肌层开口于肠腺之底部或绒毛之间。

结肠

低倍镜观察:

1.黏膜:无绒毛。上皮下固有层中充满大量肠腺,肠腺为单直管状腺,开口于黏膜表面。在固有层结缔组织中可见到孤立的淋巴小结和弥散的淋巴细胞。

2. 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其内有较大的血管和黏膜下神经丛等。

3 肌层:为内环、外纵的平滑肌。两肌层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和肌间神经丛。

4.浆膜:外表覆盖一层间皮细胞。

高倍镜观察:

1.结肠上皮和肠腺均为单层柱状上皮,柱状细胞的纹状缘不如小肠明显。有大量杯状细胞。

2.单管状肠腺在切片上可被纵切成管状,或横切、斜切成几个椭圆形。

阑尾

肉眼观察:

腔面不整齐的紫色层是黏膜及近黏膜的黏膜下层,外面环绕的粉红色部分为黏膜下层、肌层、浆膜。

低倍镜观察:

阑尾的黏膜结构类似结肠,但固有层内肠腺很少,淋巴细胞和淋巴小结则很发达,有时侵入黏膜下层,以致黏膜肌层很不完整。黏膜下层含大量淋巴组织及脂肪细胞。肌层的内环层较厚,外纵层较薄,没有结肠带。外膜为浆膜。

高倍镜观察:

黏膜上皮及肠腺中的杯状细胞较少,黏膜肌层由于固有层及黏膜下层的淋巴组织较为发达以致断断续续很不完整。淋巴小结的生发中心及暗区、明区及帽部都很明显。

   实验十一

 

颌下腺

低倍镜观察:

1. 小叶:其内充满了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切面的腺泡,染色深浅不一,以染色深的浆液性腺泡为多,色浅的粘液性腺泡及混合性腺泡较少,在混合性腺泡中可见半月。腺泡细胞与基膜之间亦有肌上皮细胞。小叶内闰管的断面较少,但可见许多红染的分泌管的切面。

2. 小叶间隔:

高倍镜观察:重点观察小叶的结构:

1. 腺泡:可分为三型:

(1) 浆液性腺泡:呈圆形或椭圆形,由锥体形或柱状的浆液性细胞围成,中央有一小的腺泡腔;

(2) 粘液性腺泡:占多数,由粘液性腺细胞组成。细胞呈锥体形或柱状;细胞核呈扁圆形,贴近细胞的基底部;胞质着色浅淡。

(3) 混合性腺泡:由浆液性、粘液性两型腺细胞组成,常见的排列方式为:粘液性腺细胞在内,而浆液性腺细胞包绕在外,切片中排列呈月牙状,称为半月。

2.  分泌管:管腔较大,管壁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细胞核圆形,居细胞中央或稍偏顶端。胞质嗜酸性强,着鲜红色,在细胞的基部有垂直于基底面的红色纵纹。

低倍镜观察:

一面可见到少量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小叶间结缔组织少,使小叶分隔并不明显,其内有单层矮柱状上皮所构成的小叶间导管。小叶内有腺泡及闰管和小叶内导管的断面。胰岛分散于腺泡之间,是大小不等、染色较浅的细胞团。

高倍镜观察:

1.  腺泡:为纯浆液性腺泡。腺泡细胞呈锥体形;细胞核圆形,着紫色,位于基底部;细胞质基部呈强嗜碱性,着色较深,远端胞质含酶原颗粒,呈嗜酸性,着色较红。在腺泡腔中央常见有泡心细胞,其细胞核呈扁圆形,位置贴附在腔面,胞质着色很浅。

2. 闰管:管径甚小,由单层扁平上皮或单层立方上皮围成,周围有薄层结缔组织,有时可见闰管与泡心细胞相连续。由于闰管较长,故切片内闰管的纵、横断面较多。

3. 小叶内导管:位于小叶内,管腔稍大,为单层立方上皮,周围结缔组织渐增多。

4. 小叶间导管:位于小叶之间,管腔较大,上皮变为矮柱状细胞,周围结缔组织更多。

5.  胰岛:为散在分布于外分泌部腺泡之间的染色较浅、大小不等、形状不定的细胞团,周围被覆少量结缔组织,与腺泡相分隔。胰岛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相互连接成索状或团状;细胞核呈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在H·E染色标本上,胰岛细胞的胞质一般呈粉红色,不易区分。有时可见:细胞质深粉红的是A细胞,它的数目较少,多位于胰岛周围部;胞质浅粉红的是B细胞,其数目较多,多居于胰岛中部。在细胞团、索之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猪肝

低倍镜观察:

1.  被膜:仅在一侧可见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少许被膜。

2. 肝小叶:呈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小叶周边结缔组织比人肝为多,故肝小叶界限清楚。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内,但并非完全位于中央,且有的肝小叶中找不到中央静脉(可能与肝小叶的切面有关)。肝板及肝血窦均比较清楚。

3. 门管区:位于肝小叶的周边。

人肝

低倍镜观察:

1.被膜: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

2.肝小叶:呈多边形或不规则形。肝小叶之间分界不清。在横断肝小叶,其内有一条中央静脉的横切面。肝细胞以此为中轴呈索状(或板状)向四周略呈放射状排列,称为肝板或肝索。肝板之间的腔隙为肝血窦。

3. 门管区:在相邻肝小叶之间结缔组织较多的地方,其内含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的断面。

高倍镜观察:

1.肝索(或肝板):由一行或二行肝细胞组成。肝细胞的体积较大,呈多边形;细胞核呈圆形,位于中央,可见双核或多倍体核,可见核仁;细胞质呈粉红色。

2.肝血窦:为肝板之间的空隙,窦壁衬以内皮。内皮细胞核呈扁圆形,突入血窦腔内。在血窦腔内有许多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的、具有吞噬能力的星形细胞,为肝巨噬细胞(即枯否细胞,在此标本中较难分辨)。血窦与中央静脉相通连。

3. 门管区:在邻近几个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内,常见下列三种伴行的管道:

(1)  小叶间动脉:腔小壁厚,可见中膜环行平滑肌。

(2)  小叶间静脉:腔大壁薄,有时可见与血窦相连续。

(3)  小叶间胆管:管径较小,管壁衬以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呈立方形,胞浆清明,细胞核呈圆形,着色较深。

气管

低倍镜观察:

由腔面向外分清气管三层膜结构。

1.黏膜:

(1)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基膜很明显(其详细结构见上皮组织)。

(2)固有层由含细密纤维的结缔组织组成,内有弥散的淋巴组织,并有气管腺导管的纵横断面。

2.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其中含有混合性腺体构成的气管腺、血管及神经等。

3.外膜:由透明软骨和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在软骨环缺口处可见平滑肌纤维束,大部分为纵切面,小部分为横断面,注意与致密结缔组织相区别。此处也可见到气管腺。

高倍镜观察:

1.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内的杯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柱状细胞游离面的纤毛清楚可见。

2. 在固有层与黏膜下层交界处可见有红染的、呈小亮点状、横断的弹性纤维层,此层属于黏膜层,可作为固有层与黏膜下层的分界。

3. 混合性腺由浆液性腺泡和粘液性腺泡组成。

肉眼观察:

为一小块海绵样组织,大部分是肺的呼吸部,其内有大小不等的腔隙,是肺内各级支气管或动、静脉的断面。

镜下观察:低倍镜、高倍镜结合观察,可见如下结构。

一、导气部:

包括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1. 小支气管:为标本中管腔最大者。

1)  黏膜:①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②固有层:较薄且较细密的结缔组织。在固有层外有平滑肌纤维。

2)  黏膜下层较疏松,含有少量腺体。

3)  外膜由散在的透明软骨片和疏松结缔组织组成。有营养血管。

2.细支气管:

低倍镜下,可见管腔较小,上皮是假复层或单层纤毛柱状,固有层薄,平滑肌相对增多。黏膜下层更薄,有少量腺体或无腺体。外膜软骨片变小、减少或完全消失。高倍镜下,可见上皮内有少量杯状细胞。

3.终末细支气管:

低倍镜下,可见管腔更小,腔面起伏不平。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没有杯状细胞。平滑肌相对增多,环绕成层。无腺体及软骨片。

二、呼吸部:

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充满在肺的导气部之间,因其各段均附有能够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故称呼吸部。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高倍镜观察。

1.  呼吸性细支气管:因有肺泡通连,故管壁不完整。其上皮不一致,有单层纤毛柱状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仅有少量平滑肌和结缔组织围绕其周围。

3. 肺泡囊:位于肺泡管末端,为数个肺泡共同开口的地方。

4. 肺泡:为多边形或圆形薄壁囊泡,一侧开口。肺泡腔面衬有一层肺泡上皮细胞,相邻肺泡的上皮之间为薄的肺泡隔。高倍镜下,肺泡上皮有两种细胞:①Ⅰ型肺泡细胞,又称扁平细胞。由于肺泡隔很薄,肺泡上皮与毛细血管内皮紧密相贴,两者的细胞核不易分辨,故Ⅰ型肺泡细胞无法辨认;②Ⅱ型肺泡细胞,又称分泌细胞。细胞略呈立方形,细胞核大、呈圆形,细胞顶部胞质呈泡沫状。

此外,在肺泡腔或肺泡隔内,还可见到尘细胞,为吞噬尘埃颗粒的肺泡巨噬细胞,细胞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内含有大量棕黑色颗粒,即为所吞噬的尘埃颗粒,细胞核有时被颗粒遮盖以致不能看到。

实验十二

 

肉眼观察:

切片的染色深浅不同,染色较深的边缘部为皮质,其深部染色较浅者为肾锥体。有的标本可见在肾锥体旁有染色深的肾柱,为伸入锥体之间的皮质部分。

低倍镜观察:

1.被膜:被覆在肾的表面,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

2.皮质:在被膜以下,可见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小管断面和分布在其中的呈球形的肾小体,为皮质迷路。皮质迷路之间,由不同断面的肾小管和集合管聚集而成髓放线。

3.髓质:

主要由肾小管的直部、细段和集合小管。

4.肾间质:

高倍镜观察:

1.肾小体:断面呈圆形,由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

①血管球:为一团毛细血管网。内皮、肾小囊脏层及球内系膜细胞不易分辨。

②肾小囊:分壁层和脏层。壁层为单层扁平上皮。脏、壁两层细胞之间为一腔隙,即肾小囊腔,容纳滤过的原尿。在肾小体附近,有时可见到入球或出球微动脉的断面。

膀胱

低倍镜观察:

1.   扩张状态下的膀胱:

1)   黏膜:由变移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变移上皮较薄,较平。

2)   肌层:由平滑肌组成,分为内纵、中环、外纵三层。

3)   外膜:大分部为纤维膜,由结缔组织组成。在膀胱顶部为浆膜,即在结缔组织外面被覆一层间皮。

2.   收缩状态的膀胱与扩张状态的比较,黏膜有皱襞,上皮较厚。肌层变厚,肌纤维方向不清楚,不易分辨出三层,只有外纵平滑肌比较清楚。

(2)近端小管:

其断面数目较多,管径较粗,管腔较小,腔面凹凸不平。上皮细胞呈锥体形,细胞界限不清,细胞核圆形,细胞质嗜酸性强,细胞基部有纵纹,细胞游离面有刷状缘(因制片关系往往不易看清)。

(3)远端小管:

其断面数目较少,管径较小,管腔较大,细胞较矮,细胞核圆形,细胞质嗜酸性较弱,细胞基部也有纵纹,但无刷状缘。

2.集合小管:细胞立方形或柱状,细胞核位于中央,细胞界限清楚,胞质清明。

3.致密斑:

在皮质迷路寻找有血管极的肾小体,在此处可见靠近入球微动脉或出球微动脉的远曲小管,其靠近血管极一侧的上皮细胞变高、变窄,排列整齐,细胞核密集,且靠近腔面,即为致密斑。

睾丸

低倍镜观察:

一、睾丸:

1. 睾丸的被膜:表面的浆膜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的白膜。

2. 睾丸的实质:小叶与小叶间隔不易辨出,可见随小叶间隔进到实质内的较大血管和许多生精小管的断面。生精小管的基部为一层粉红色的基膜,基膜以内为数层大小不等的细胞。在生精小管之间有结缔组织。

高倍镜观察:

1. 生精小管:

(1)  生精细胞:从外向内可见:

①精原细胞:位于基膜上,体积较小而圆形;细胞核呈圆形,着色稍深。

②初级精母细胞:有数层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细胞核也较大,呈圆形,核内粗大的染色体交织呈球状。

③次级精母细胞:细胞较小,呈圆形;细胞核也较小,呈圆形,染色较深。由于其存在时间较短,在切片中不易见到。

④精子细胞:靠近管腔,有多层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圆而小着色很深。

⑤精子:可见变态中的各期精子。在切片中可分出头和尾部。精子头呈芝麻粒形,位于管腔的表面,附于支持细胞的顶端。

(2)  支持细胞:位于生精细胞之间,其基底部位于基膜上,游离面至腔面,但形态不易看清。该细胞的细胞核较大,形状不规则,多呈三角形,其长轴与基膜垂直,核内染色质着色浅,而核仁很明显。

2.间质细胞:位于生精小管间的结缔组织内,常三五成群,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圆形,多偏于一侧,着色浅。`

卵巢

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可结合高倍镜观察):

1. 被膜:包围在皮质的外面,从外向内为单层扁平上皮和薄层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的白膜。

2. 皮质:占卵巢结构的大部分,由各期发育的卵泡、黄体和结缔组织组成。

先重点观察各期发育的卵泡:

(1) 原始卵泡:在皮质浅层,数量多,体积小。由一个圆形的初级卵母细胞和一层扁平的卵泡细胞组成。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大,圆形,呈空泡状,核仁明显。卵泡细胞呈扁平形,包绕在初级卵母细胞周围,细胞的界限不易分清,只能见到染色较深的扁圆形细胞核。

(2)初级卵泡:其体积稍大,初级卵母细胞开始增大,卵泡细胞呈单层立方形或单层柱状,透明带逐渐形成。

(3)次级卵泡:寻找一个含有卵丘和卵细胞的次级卵泡进行观察。

①初级卵母细胞体积稍增大。包在初级卵母细胞周围的是透明带,为一层较厚的嗜酸性膜。再外是放射冠,它是一层柱状的卵泡细胞。

②卵泡细胞之间出现大小数目不等的腔,并由许多小腔融合成一个大腔,即卵泡腔,其内充满卵泡液。形成卵丘。

③卵泡膜:开始由卵泡周围的结缔组织细胞组成,以后逐渐分化为两层。内膜层位于颗粒层周围,由较大的多边形或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核呈圆形或卵

圆形,其间有较多毛细血管。外膜层位于内膜层之外,仍由梭形基质细胞构成。

(3) 成熟卵泡:体积更大,位于卵巢表面。

再观察以下结构:

(1)  闭锁卵泡:可发生在发育各期的卵泡,若发生在初级卵泡,则初级卵母细胞萎缩,细胞失去圆形,细胞核也变形;卵泡细胞也发生萎缩。若发生在次级卵泡,初级卵母细胞发生萎缩,而周围的透明带则凹陷成一嗜酸性物质,卵泡腔缩小;颗粒细胞分散,细胞核固缩,其外有时可见着色浅、体积较大的细胞环绕周围,是肥大的卵泡膜内层细胞。

(2) 间质腺:生长卵泡退化后,其周围肥大的卵泡膜内层细胞成团地分散在结缔组织中,称为间质腺。细胞体积较大,多边形,细胞核圆形,细胞质呈空泡状,着色较浅。

(3) 妊娠黄体:体积很大,其外有结缔组织被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其内黄体细胞的体积也大,胞质着色较深,含有黄色的脂色素。细胞之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3.髓质: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血管,在卵巢门的附近有一些平滑肌。

子宫(增生期)

镜下观察:

1.子宫内膜:

(1)单层柱状上皮:由分泌细胞和少量纤毛细胞组成(但纤毛很难看清)。

(2)固有层:含子宫腺,是管状腺,腺底部稍弯曲。增生期子宫的固有膜不太厚,血管不多、也未充血;腺体较小、较直,腔内未见分泌物。

2. 子宫肌层:很厚,由成束的平滑肌组成,肌束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

3. 子宫外膜:在子宫底部和体部,为浆膜,其余部位为纤维膜。

  实验十三

肉眼观察   眼球为一个球形器官,前部稍向前凸起,后部有视神经。从外向内眼球壁由三层膜组成。

1. 纤维膜:位于眼球最外面,染成红色。
2.  血管膜:位于纤维膜内面,呈棕黑色的膜。
3. 视网膜:位于血管膜内面。

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可结合高倍镜观察)

一、眼球壁

1. 纤维膜:分为两部分:

(1) 角膜:位于眼球前部,稍向前凸起。

2) 巩膜:位于眼球后部,其前部表面被覆有球结膜。二者移行处称角膜缘。

3.  血管膜:分为三部分:

(1) 脉络膜:位于眼球后部,紧贴巩膜内面。

(2) 睫状体:为脉络膜向前增厚的部分。

(3) 虹膜:由睫状体再向前,游离于角膜之后、晶状体之前的薄膜,其中央空隙是瞳孔。

4.  视网膜:分为两部分:

(1) 视网膜视部:位于脉络膜内面。

(2) 视网膜部:紧贴于睫状体与虹膜内面。

二、眼球后部 由外向内观察。

1. 巩膜: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纤维束之间可见成纤维细胞及少量色素细胞。

2. 脉络膜:在巩膜内面,是富有大量色素细胞及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在脉络膜与视网膜相接处为一层均匀一致染成粉红色的薄膜,称为玻璃膜。

3.  视网膜视部:即通常所指的视网膜。在脉络膜内面,由四层细胞组成。从外向内依次为:色素上皮层、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节细胞层。

锯齿缘

视网膜视部向前与视网膜盲部相连,二者交界处参差不齐,称锯齿缘。此处视网膜常因制作标本时有剥脱而呈隆起状。

视神经乳头

为视神经纤维集中走出视网膜处。此乳头边缘突起,中央凹陷。视神经纤维穿行处的巩膜称为筛板。经此视神经纤维结合成束离开眼球,组成视神经,外有数层结缔组织膜包裹,各与脑之软膜、蛛网膜、硬膜及眼球之巩膜相连续。在视神经中央见到的动、静脉是视网膜中央动、静脉。

黄斑

在眼球的后极,有一淡黄色区域,称为黄斑。其中央有一凹陷称中央凹,位于眼球后极附近,该处视网膜的厚度逐渐减薄而形成凹陷,主要含有色素上皮和视锥细胞。此处无血管。

四、眼球前部

1.  角膜:由前向后分为五层:

(1) 角膜上皮:为复扁,其特点为基部平整,表面不角化,不含色素。

(2) 前界膜:为一层均质的染成粉红色的薄膜。

(3) 角膜基质:由大量与表面平行排列的胶原板层组成

(4) 后界膜:也是一层匀质粉染的薄膜。

(5) 角膜内皮:在角膜最内面,为一层扁平上皮。

前房角:
为角膜与虹膜的夹角。可见角膜基质的纤维、后界层和角膜内皮延续展开成小梁网(即梳状韧带),网间裂隙称方氏(Fontana)间隙(小梁间隙),其壁附有内皮,并与角膜内皮、虹膜内皮相连。在巩膜与角膜交界处的内侧,小梁网的外侧有一窄长腔隙,为环行的巩膜静脉窦(即Schlemm管)的横断面,腔面衬有内皮。该窦后方,巩膜内缘向前突出一嵴称巩膜距。

2. 虹膜:为富含色素细胞的环状的薄膜,自前向后分为三层:

(1) 前缘层:由成纤维细胞和色素细胞形成不连续的一层。

(2) 虹膜基质:由结缔组织、色素细胞和血管组成。

(3) 虹膜上皮层:
位于后面,由两层色素细胞组成:①前层细胞呈梭形,含有少量黑素颗粒,由此细胞分化出一层放射状的瞳孔开大肌,因含有肌原纤维,镜下可见到一层紧贴该层细胞前面的粉红色薄膜。在虹膜游离缘,还分化出环行的瞳孔括约肌,为成束的平滑肌。②后层细胞较大,呈立方形,细胞质内充满粗大的黑素颗粒。

3.  睫状体:

位于虹膜后外侧,前与虹膜相连,后与脉络膜相接,内表面贴附有视网膜盲部。睫状体切面呈三角形,内侧有许多突起,即睫状突。隐约可见睫状小带。

睫状体自外向内分为三层:

(1) 睫状肌层:为脉络膜延续之膨大部,主要含睫状肌和肌间结缔组织。睫状肌为平滑肌,附于巩膜距上。肌纤维排列方向为:外侧为纵行的径线纤维,国家医学考试网中间为放射状纤维,内侧为环行纤维。肌纤维之间的结缔组织中含有弹性纤维和少量色素细胞。

(2) 血管层:即基质,是富含血管的结缔组织,后部较薄,前部较厚,可见色素细胞。

(3) 睫状上皮层:为视网膜盲部的睫状体部。由两层立方细胞组成:外层为含有色素的立方上皮,内层为胞质清明的立方上皮。睫状突与晶状体之间有许多细长纤维相连,即睫状小带(又称悬韧带)。

内 耳

一、耳蜗:为重点观察内容。

低倍镜观察

1. 蜗轴:耳蜗中央是由海绵骨构成的蜗轴,其底大顶小,内有血管和耳蜗神经穿行。蜗轴海绵骨突入蜗管内侧形成骨螺旋板,在基部(近蜗轴处)有成群的神经元,即螺旋神经节。节细胞为双极神经元,其树突分布于螺旋器的听觉细

2. 耳蜗:蜗轴两侧各有三、四个圆形断面即耳蜗切面。每个耳蜗断面都被螺旋板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为前庭阶,下为鼓室阶。

选择一结构完整的耳蜗断面观察,靠近蜗轴部分为内侧,远离蜗轴部分为外侧。由蜗轴突出的骨螺旋板和外侧的膜螺旋板共同形成一个隔。由骨螺旋板斜向外上至耳蜗外侧壁有一薄膜是前庭膜。这样耳蜗被分成三部分:在螺旋板上外侧的三角形腔,即膜蜗管。

膜蜗管的上面为前庭阶,下面是鼓室阶。前庭阶和鼓室阶属于骨迷路,膜蜗管属于膜迷路。前庭阶和鼓室阶的腔面皆被覆以单层扁平上皮。膜蜗管由上、外及下三个壁所组成:

(1) 上壁:是前庭膜,膜的两面各为一层扁平细胞所被覆,细胞界限不清楚,只可见到椭圆形细胞核。两层上皮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

(2) 外壁:即耳蜗外壁之一部分。此处骨膜增厚,形成螺旋韧带。螺旋韧带表面被覆有假复层或复层柱状上皮。

(3) 下壁:由骨螺旋板和膜螺旋板组成。在膜螺旋板上有螺旋器(即听器,或柯蒂氏器)。骨螺旋板外缘伸出上下两突,上面的突向前庭阶叫前庭唇,下面的突向鼓室阶叫鼓室唇。由前庭唇向外伸出一个匀质红染的膜,即盖膜。生活时盖膜与下面螺旋器的毛细胞接触;标本中的盖膜因固定收缩而卷折弯曲,远离螺旋器。

高倍镜观察  选择一结构典型的蜗管断面,观察下列结构:

1.  上壁:即前庭膜,与低倍镜下所见相同。

2.  外壁:螺旋韧带表面的复层柱状上皮内含有毛细血管,故该处上皮又名血管纹。

3.  下壁:骨螺旋板内有平行纤维穿行,染色较深的是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树突,并由骨螺旋板基部进入螺旋器,分布至感觉细胞。膜螺旋板与骨螺旋板相连,分为基底膜、蜗管面和鼓室阶面:

(1) 基底膜:其中有从蜗轴向外呈放射状走行的胶原纤维,染成红色,即听弦。

(2) 鼓室阶面:位于基底膜下,表面被覆一层内皮细胞,细胞界限不清,只可

(3) 蜗管面:位于基底膜上,由各种细胞组成螺旋器。须重点观察:

①柱细胞:
在盖膜下面,有两排呈乙字形的细胞;内侧者称内柱细胞,外侧者称外柱细胞。其基部较宽,含有圆形的细胞核。因胞质内含有成束微管,故染色很深。此两排细胞上、下端相嵌合,中间分离而形成三角形腔道称内隧道。有时见有神经纤维穿过。

②内指细胞:为内柱细胞内侧的一行细胞。位于基膜上,细胞核位于细胞中部。

③内毛细胞:位于内指细胞上方,呈烧瓶状,着色较深,顶端有排列整齐的听毛(不易看清)。

④外指细胞:在外柱细胞外侧,位于基膜之上,排成3~5列。细胞呈柱状,细胞核位于中部。

⑤外毛细胞:位于外指细胞上方,染色稍深,细胞呈柱状,细核圆居细胞中部。顶端也有排列整齐的听毛。

在内、外指细胞的内、外侧还有许多其它种类的细胞,

二、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低倍镜观察

1. 半规管:

(1)骨性半规管:为颞骨内的圆形小腔,有外淋巴间隙。

(2)膜性半规管:位于骨性半规管内之一侧,为膜性小管,由立方上皮和固有层组成,上皮细胞界限不清,细胞核呈圆形。上皮外侧呈纤维网状物即固有层的结缔组织。

2. 椭圆囊和球囊:构造与半规管相同,但断面口径较大。

3. 位觉斑和壶腹嵴:位觉斑包括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壶腹嵴和它们一样,均为椭圆囊、球状囊或膜半规管的黏膜增厚部分,呈小丘状。

高倍镜观察

可见椭圆囊斑或球囊斑、壶腹嵴处黏膜增厚,其固有层的纤维结缔组织特别增厚。上皮细胞可分为两种:

1. 支持细胞:细胞底宽顶窄,位于基膜上,细胞核呈卵圆形,位于基部。

2. 毛细胞:为感觉细胞,夹于支持细胞之间,细胞上宽下窄,呈烧瓶状,细胞核为圆形,细胞游离端有突出的静纤毛。壶腹嵴的静纤毛更长,胶状物将毛包埋成圆锥状,称壶腹帽。椭圆囊斑、球囊斑的构造与壶腹嵴大致相似,只是毛短形成位砂膜,表面有红染的颗粒,称位砂。其黏膜隆起也不及壶腹嵴高。

5

※<标题二>

5

※<标题三>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