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妇产科 >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稿第十三章  产时病 :第一节  产力异常
来源:河北医科大学 更新:2013/10/14 字体:

第一节  产力异常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一、概述

1.临床特点: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极性正常,但收缩功能低下,收缩强度弱,宫缩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且无规律。

2.中医病名难产,产难之虚证。

二、病因病理

1.西医病因:精神因素,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子宫因素,内分泌失调,药物影响,其他。

2.中医病因病机

素体虚弱,元气不足;用力过早,耗气伤力;胞衣早破,水干液竭

三、诊断要点

1.症状及体征:子宫收缩强度弱,宫缩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宫缩达高峰时,宫体隆起不明显,宫口不能如期扩张,先露下降慢,宫缩时按压子宫可有凹陷,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

2.产程图曲线异常:以下产程进展异常,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存在。

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停滞,胎头下降延缓,胎头下降停滞。

四、对母儿的影响

⒈ 对产妇的影响: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泌尿生殖道瘘产后出血产褥感染

2.对胎儿的影响: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产伤

五、治疗执业药师

治疗原则——寻找原因,剖宫产或中西医结合加强宫缩。

1.西医治疗

⑴第一产程:一般处理(补液、镇静、灌肠、导尿、抗感染);加强宫缩(人工破膜、地西泮缩宫素、前列腺素)。

⑵第二产程:缩宫素、阴道中国卫生人才网分娩或剖宫产。

⑶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缩宫素或麦角新碱)。

2.中医治疗

⑴辨证论治

证型

证候

治法

方药

气血虚弱证

产时阵痛轻微,宫缩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久产不下;或下血量多,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大而虚或细弱无力

大补气血

蔡松汀难产方

(2)针灸治疗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一、概述

1.临床特点:子宫收缩失去了正常的对称性、节律性和极性,宫缩时宫体收缩不强,间歇时子宫不能完全放松。

2.中医病名:难产,产难之实证。

二、病因病理

1.西医病因:精神因素,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子宫因素,药物因素。

2.中医病因病机:临产过度紧张或过度安逸→气滞血瘀,碍胎排出

三、诊断要点

1.症状及体征:产妇自觉宫缩强,下腹持续疼痛,拒按子宫,烦躁不安;宫缩时子宫底部不强,间歇时,子宫壁不能完全放松,胎先露不能下降;胎位触不清,胎心不规则,潜伏期延长或产程停滞。

2.产程图曲线异常:参见本节原发性宫缩乏力临床表现部分。

四、鉴别诊断

注意与假临产、低张性宫缩乏力相鉴别。

五、对母儿的影响:参见本节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六、治疗

治疗原则——寻找原因,剖宫产或中西医结合加强宫缩。

1.西医治疗

镇静剂(哌替啶、地西泮)或剖宫产。

2.中医治疗

证型

证候

治法

方药

气滞血瘀证

产时腰腹疼痛剧烈,按之痛甚,宫缩虽强,但间歇不匀,无规律,久产不下,产程进展缓慢;下血量少,色暗红,面色紫黯,精神紧张,胸脘胀闷,时欲呕恶;舌黯红,脉弦大或至数不匀

理气活血,化瘀催产

催生饮加味

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一、定义:子宫壁局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性收缩形成的环状狭窄,持续不放松。

二、病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不适当地应用宫缩剂或粗暴地进行宫腔操作。

三、诊断要点

症状及体征:持续性腹痛,烦躁不安;产程停滞,宫颈扩张缓慢,胎心时快时慢;腹部检查不易摸清;阴道内诊在子宫腔内扪及较硬无弹性的环状狭窄。

四、鉴别诊断

注意与病理性缩复环相鉴别。

五、治疗

治疗原则——寻找原因。

强镇静剂(哌替啶)、宫缩抑制剂(硫酸沙丁胺醇硫酸镁)或剖宫产。

相关文章
 内科学图片库:炎症性肠病慢性菌痢2
 内科学图片库:心力衰竭MDC
 中西结合临床耳鼻喉科多媒体课件
 内科学图片库:造血干细胞移植图片19
 营养与食品卫生作业习题:是非题
 内科学图片库:甲状腺疾病图片5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