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课程与学科建设规划
2006~2010年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它主要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阐述疾病的原因、表现、发生机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为临床上正确认识和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发挥桥梁作用,因此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也是一门主干课程。
我校病理生理学于1993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是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促进病理生理学科的课程和学科建设,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本教研室共有教师13人,其中任课教师10人,教辅3人,任课教师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1 2006年病理生理学任课教师一览表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历 | 导师类型 |
李文斌 | 男 | 1958.10 | 教授 | 博士 | 博导 |
李清君 | 女 | 1952.9 | 教授 | 硕士 | 硕导 |
丁春华 | 女 | 1954.5 | 教授 | 硕士 | 硕导 |
陈晓玲 | 女 | 1964.2 | 教授 | 博士 | 硕导 |
张 敏 | 女 | 1968.8 | 副教授 | 博士 | 硕导 |
黄新莉 | 女 | 1975.11 | 副教授 | 博士 | 硕导 |
李淑琴 | 女 | 1974.7 | 讲师 | 硕士 |
|
孙晓彩 | 女 | 1976.8 | 助教 | 博士 |
|
齐 杰 | 女 | 1979.8 | 助教 | 硕士 |
|
羡晓辉 | 男 | 1978.11 | 助教 | 学士 |
|
可以看出,我们教研室的任课教师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优势,年龄结构较合理,后劲充足。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近几年补充了较多的青年教师,他们以前未接受过系统的教学训练,更没有教学经验,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教学培养,尽快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水平;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知识积累较多,但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老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再者,我们的学缘结构不太合理(外校与本校的比例为2:8)。而高校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师是关键,因此,要搞好教学,就要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环节,针对上述现状,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在职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1、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
自2002年以来,我们教研室陆续补充了5名青年教师,增加了学科的发展后劲,建立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合理的梯队结构。但是,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都有待于提高,尤其要加强对新入室的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⑴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导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指导和帮助,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⑵坚持岗前培训和试讲制度。对于青年教师,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针对承担的教学任务,青年教师首先写出教案、讲稿,指导教师要帮助修改,通过后在教研室内试讲,其它教师提出改进意见,达到要求后方能给同学上课。实验课要进行预作,对实验内容和过程充分掌握后再给同学上课。⑶循序渐进,增加青年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能力。首先通过反复实验预做和试讲,培养他们能够胜任实验课;同时,给青年教师安排适当的培养性理论授课,然后逐步增加大班授课的数量。
2、坚持集体备课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继续坚持集体备课,并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通过集体备课,一方面使在同一专业不同班级授课的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一致;另外还可通过对教材及问题的讨论,使中青年教师学习到理论知识和授课技巧,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同年资的教师还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提高。通过教学研讨会,总结前期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并为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
3、坚持和进一步完善听课和课后讨论制度
指导教师听被指导青年教师授课≥6学时/学期;青年教师听老教师授课≥2次/学期。指导教师听被指导青年教师授课时,指导教师需在听课记录本上记录听课情况,并进行简单的分析、综合。青年教师听老教师授课时,每次听课均须做好记录,并写出心得体会。课后听课人和被听课人要进行即时的沟通和交流,必要时教研室可以召开教学研讨会。
4、进一步加强教研室内学术交流
教研室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可以介绍自己熟悉的科研方法和体会,可介绍外出学习的进展,也可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等,通过组内交流使大家互相学习,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5、积极参加教学研讨会及进修、培训
教研室积极创造条件,选派骨干教师参加高水平教学研讨会,并将会议精神传达给组内各位教师,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启迪教师的教改思路,使教学观念和方法跟上时代步伐,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室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会议,通过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开阔自己的科研思路,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在教学任务和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对各位教师进行专业外语尤其是口语的培训,以适应双语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需要。
对于中青年教师,教研室要积极创作条件,鼓励尚未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去外校深造,争取改善我们的学缘结构。另外可以送中青年教师出去进修学习,通过进修,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或学习某一方面的科研技术,也可以带回先进的教学科研思想理念,不但对本人的成长有利,对单位之间的交流也十分有利。
6、加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及后续力量的培养
我室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李文斌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年富力强,主要从事神经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主攻方向是脑缺血耐受和疼痛,是这一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声誉。现任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河北省脑老化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神经科学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河北省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晓玲、张敏于2006年当选为河北医科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教研室要不断创造条件,加强对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支持和培养,如我们要尽可能地增加对学术带头人的支持,使其学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增加与本专业同行的交流,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另外还要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尽快成长,早日成为骨干力量。
二、进一步改善实验课教学条件
目前,教研室使用面积1359 平方米(不包括楼道)。有4个专门用于本科生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的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面积均在88平方米以上,生均面积超过3平方米。教学实验均采用BL420E+多功能计算机分析记录系统,可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储存和分析等。教学实验环境、仪器设备水平处以国内先进水平。为进一步提高综合性和设计行实验的水平,同时为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需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力度,拟购买微循环观察仪、血气酸碱分析仪、切片机、制冰机、纯水机和膜片钳等设备,为上述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证。
三、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室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采用“指导”和“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采用“指导”与“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同学的科学思维。教师要进行医学三基启发、引导同学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层层深入、推导出应得的结果,培养同学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补充新内容,体现学科新发展
教研室要坚持一贯做法,在排课时要安排教师讲自己熟悉的并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内容,此外,教师首先应不断更新知识,要求教师尤其是有医学考研网一定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要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资料,了解所讲授内容的进展情况,并结合课堂内容适当介绍给同学。
3、密切联系临床实际
病理生理学主要从功能和代谢的角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病理生理学的发展与进步,直接指导临床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注意多结合病例,并针对病例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同学应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提高双语教学的授课水平和范围
提高双语授课的水平和范围。通过近几年双语教学的实践,我们认为对本硕七年制同学,授课教师应尽量多使用双语教学,除难点可用中文讲解外,其余较基础和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均应尽量采用英文教学,提高同学的专业外语水平。在普通本科班,要求教师课堂应用专业词汇和一些标题,主要内容用中文讲解。同时,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外语学习,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5.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有利于同学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但课件一定要为授课内容服务,教师可根据自己情况和相关内容,采用多种方式教学。既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但又不单纯追求形式。根据这一宗旨,我们计划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一方面建议学校开设多媒体课件技术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制作水平;另一方面,争取与电教中心合作,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设想结合电教中心的制作技术,开发一些高水平的课件。争取开发出高水平多媒体课件,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6、加强实验课教学改革
(1)继续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
通过实验课对同学进行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通过进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基本技能训练”非常重要,一方面强化了同学的正规操作,另一方面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使实验课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因此,教研室决定,把实验课重点放在提高同学动手能力、正规操作能力、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2)进一步改进综合性试验,加强横向联系能力的培养
在前期开设综合性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购置一些仪器设备,如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微循环观察仪、血气酸碱分析仪等,对已有的综合性试验增加观察指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拟增加观察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休克、肺水肿、及肝性脑病时血气酸碱度、电解质及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将缺氧、酸碱平衡紊乱、水盐代谢紊乱、呼吸功能不全等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使同学能在某一疾病模型中理解不同病理过程的医学知识,把知识学活、学透,达到融会贯通。
(3)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设计性实验
通过近几年来设计性试验的开设,我们感受到设计性试验确实能够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培养同学的科学思维和初步的科研设计能力,教研室决定在今后的几年内,利用已购置的新仪器、设备,增加新指标的观察,进一步改进设计性实验,增加深度和广度。
7、以科研促教学,培养同学科学作风和科学素养
教师要在课堂对同学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也要根据教师所从事的科研内容,将自己的科研思路和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如我们教研室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神经病理生理和肺的非呼吸功能的研究,而学科带头人李文斌教授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脑缺血与脑缺血耐受。因此,我们计划“缺血-再灌注损伤”章节主要由李文斌老师讲授,其计划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手段、方法和成果,将最新的进展与传统的书本知识相结合,培养同学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上,要结合实际向同学灌输科研设计的基本常识如对照的原则、随机的原则等,培养同学的科学作风和科学素养。
四、加强教材建设
教研室鼓励并创造条件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工作,通过编写教材,提高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也可加强与其它院校教师的联系,有利于教学方面的沟通,可以学习其他院校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以带动我室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通过上述措施,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我们这门精品课程的建设更上一层楼。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0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