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榜阿那保
|
汉语拼音 | TIEBANGCHUI
|
拉丁名 | 1.Aconitum flavum Hand.-Mazz.;2.A.pen-dulum Busch.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
动植物形态 | 1.伏毛铁棒锤:多年生草本,高约30~60cm。茎直立,仅上部密被短柔毛。叶互生,茎下部叶果期枯落。茎生叶密集于中部以上,有短柄或近无柄,茎下部叶有稍长柄;叶片肾状五角形,3深裂,裂片再2~3回羽状深裂,小裂片线形至披针状线形,边缘有短柔毛,两面近无毛。总状花序顶生,小花密集;花序轴和花梗密生反曲短柔毛,花梗长1~5mm,顶部有2线形小苞片;萼片暗紫蓝色,外面密被短柔毛;上萼片船形,自基部至喙长1~1.5cm,侧萼片斜宽倒卵形,下萼片狭椭圆形;花瓣无毛,距短,向后弯曲;花丝下部被疏柔毛;花药蓝黑色;心皮5,密被开展的长柔毛。蓇葖果长圆形,长约1.5cm,无毛。 2.铁棒锤:似上种。但花序狭长,轴和花梗密生伸展的黄色短柔毛;萼片紫色,带黄褐色或绿色,外被短柔毛或无,上萼片船状镰形。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1.伏毛铁棒锤:分布于青海、西藏、甘肃、四川西北部、云南等省区。
2.铁棒锤:分布于青海、西藏、甘肃、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陕西南部等省区。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1.伏毛铁棒锤:生于海拔4000~4700m的高山草丛中。
2.铁棒锤:生于海拔4200~4900m的高山草甸或多石砾山坡。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伏毛铁棒锤:花期8~9月,果期9~10月。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秋末冬初采挖根,除去须根及泥土,晒干。
|
药用部位 | 以根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1.伏毛铁棒锤:块根成对,呈矩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5~7.5cm,直径0.5~1.5cm。子根表面灰棕色,光滑或有浅纵皱纹及侧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有黑棕色环。母根表面棕色,有纵皱沟及侧根残基,折断面不平坦,中央有较多的裂隙。气微,味苦麻。 2.铁棒锤:子根与上述近似,但表面暗棕色或黑棕色,质硬,断面白色有粉性,少数为角质样黄色。母根与上述亦近似,但略长大(长5~10cm,直径0.5cm),且顶端留有茎的残基及子根痕,气微,味麻。 显微鉴别:1.伏毛铁棒锤子根(直径7mm)横切面:后生皮层为棕色薄壁细胞,皮层窄,有少数石细胞,内皮层明显,韧皮部宽广。形成层环呈近圆形或五角形。木质部束略弯曲,成对排列成八字形,位于五角形环的角隅处,中央有髓。 2.伏毛铁棒锤母根横切面(直径6mm):皮层较宽,有裂隙,外围有石细胞散在,内皮层为一列细胞,韧皮部狭窄,形成层不明显。髓部有裂隙。 3.铁棒锤子根(直径7mm)横切面:与伏毛铁棒锤子根相似。但皮层中未见石细胞,形成层环呈五角形,木质部束导管位于角隅或五角形环的边中央。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理化鉴别:(1)取伏毛铁棒锤的细粉约2g,置分液漏斗中,加氯仿30ml,摇匀后,加氨试液1.5ml,振摇半小时,加水1ml,再强烈振摇10分钟,分离氯仿液,再加氯仿10ml提取一次,合并氯仿液,滤入分液漏斗中,加0.05mol/L盐酸液4ml,充分振摇,分离氯仿液,依法再用酸液提取一次,合并两次酸液,加氨试液调节pH值至9~11,用氯仿液10ml,置瓷皿中,徐徐挥尽氯仿,残渣加磷酸1~2ml,小火加热,由红色变成紫色。(生物减反应)
(2)取鉴别(1)项下剩余的氯仿液,置瓷皿中,徐徐挥尽氯仿,残渣加硫酸数滴,加热,显微红色,再加间苯二酚结晶数粒,继续加热,先呈黄色,渐变红色。(生物碱反应)
(3)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可取药材粉末(60目)1g,滴加稀氨水1ml湿润,再加氯仿1ml,强烈振摇后,放置过夜,滤过,滤液点样。吸附剂用碱性氧化铝(200目),加煅石膏,湿法制板,在120℃活化1.5小时。展开剂用石油醚-乙醚(1∶10),展距16cm。显色剂用碘蒸气显色,均现紫污色斑点。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散剂,汤剂,膏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毒性:伏毛铁棒锤根对小鼠的LD(50),腹腔注射为0.27g/kg,静脉注射为0.13g/kg。铁棒锤对小鼠的毒性甚大,用100%煎剂灌胃,其致死量相当于生药0.08~0.3g/10g体重。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小鼠。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苦、辛,性平。有毒。
|
归经 | |
功效 |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用以治疗疫疠、虫病、黄水、麻风、癫狂等症。
|
用法用量 | 内服一次0.6~1.2g,或外用。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本品在《晶珠本草》中记载为不流动毒之首,其名称有曼庆、拉毒合、榜阿那保等。以生长在阳光照不到的阴坡,或生长在阳坡而离水远的地方者质佳。本品有毒,其叶、花、茎所含毒为外毒,根部所含毒为内毒,种子和芽所含毒为隐毒,毒性依次后者比前者大。使用前必须炮制方可入药,否则危险性很大,如当保仁保切说:本品生长在门隅川地,若不摸药性,一剂不慎就会丧命。 另据《晶珠本草》记载,根有五毒,枝叶也有五毒,故将乌头分为白、黄、红、蓝、黑五类。但根据根和花的颜色,又可概括为白、黄、黑三类。并指出花淡蓝或蓝色者,称为拉毒合、增巴达扎;花红黑色者,称为江斗合;花黑色者,称为曼庆。 据查证,青海藏医使用白色类以船形乌头、唐古特乌头等入药。黑色类即为本品。黄色类不详,待考。 |
药物应用鉴别 | 除以上两种外.还有工布乌头Aconitum kongboense Lauener、展毛工布乌头A. kongboensevar, villosum W.T.Wang、亚东乌头A.spicatum (Bruchl) Stapf和直序乌头A.richarsonianum Lauener等也作本品入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