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藏族医学 > 藏族医药 > 正文
支柱蓼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品名
藏名:热勇达门
汉语拼音
ZHIZHULIAO
拉丁名
Polygonum suffultum Maxlm.
英文译名
销售地区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为蓼科植物支柱蓼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35cm。根茎粗壮,棕褐色或紫褐色,有节,节上有细长的须根。茎细弱,3~4条丛生,直立或斜上升,不分枝,有细条纹,稍被短毛。基生叶有长柄,长15~20cm;茎生叶具短柄,叶片卵圆形,长7~15cm,宽4~9cm,基部心形,顶端渐尖,全缘或稍有微波状,茎上部叶无柄,基部抱茎;托叶鞘膜质,浅棕色,长12~16mm。由腋生的穗状花序组成总状花序,总梗长3~5cm,花序长1~2cm,花着生稀疏,苞片膜质,卵状披针形,长2~3mm,小花白色或带紫色,花梗长约1mm,花被片椭圆形,雄蕊8,与花冠近等长或稍伸出冠外,子房卵状三角形,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瘦果卵状椭圆形,有3棱,黄棕色,有光泽。
动植物资源分布
产于西藏、甘肃、四川及云南;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等省区有分布。
动植物生态环境
生于河谷、灌丛或林缘湿地。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花期4~7月,果期5~8月。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开花盛期采集,去掉残茎枯叶和须根,洗净,晒干。
药用部位
以全草入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根状茎呈连环状结节,稍弯曲,长4~9cm。表皮紫褐色或棕褐色,有6~10节,每节呈扁球形,被残存叶基,并有残留细根及点状根痕。有时两节之间明显变细延长。质硬,折断面圆形,浅粉红色或灰黄色,近边缘处有12~30个黄白色维管束点排成断续环状。茎皱缩,具细纵纹,有节,节上有淡黄色膜质鞘。叶皱缩,展开后呈卵圆形,基部心形,两侧不对称,顶端渐尖。花小,淡白色至淡黄色,花被片5裂,雄蕊8。气微,味酸、涩。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木栓层甚薄,常有1~3层木栓细胞,其内为甚窄的皮层,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较窄,细胞排列紧密;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直径9~24μm;木纤维近方形至六角形。髓宽大。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5~70μm;淀粉粒呈卵形、长椭圆形,直径2~20μm;含少量树脂状物。
中药化学成分
根和根茎含大黄素(emodin,C(15)H(10)O(5))、大黄酸(rhein,C(15)H(8)O(6))、大黄酚(chrysophanol,chrysophanic acid,C(15)H(10)O(4))等。
理化性质
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0.5g,加水4ml,微热,滤过,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6滴,即产生蓝黑色沉淀。稍一振摇,滤液即成茶蓝色。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散剂,膏剂。
中药制药工艺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方一:支柱蓼、岩白菜。 方二:支柱蓼,茜草独一味。 方三:支柱蓼,白酒。 方四:支柱蓼(鲜草)。
药性
辛、涩,热。
归经
功效
健胃,止泻,散血止痛。
性味分类
主治
胃病、消化不良、培根病、跌打瘀痛、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疮肿、疮、烧伤、烫伤。
用法用量
一次3~6g,常配方用。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方一:支柱蓼、岩白菜各30g。研细。治崩漏、痛经、痢疾。一次2~3g,一日3次。
方二:支柱蓼50g,茜草30,独一味30g。共研细粉。治跌打瘀痛、创伤出血。一次2g,一日3次,用青稞酒冲服。
方三:支柱蓼研细,泡酒,每50g泡白酒500ml。治跌打损伤。每晚服20~30ml。
方四:支柱蓼(鲜草)捣烂,用醋调,敷患处。治疮疖痈肿、烧伤、烫伤。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考证
《晶珠本草》记载,然普分为上下两品,据查证,上品为珠芽蓼,下品,有的藏医则使用支柱蓼。
药物应用鉴别
除支柱蓼外,尚有细穗支柱蓼Polygonumsuffultum Maxim. var. pergracile(Hemsl.)Sam,亦作本品入药。其区别点在于本变种植株细弱;花序稀疏,下部间断;根茎扁柱状,直径1~2cm,无明显环节,表皮黑褐色,断面三角状扁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