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藏族医学 > 藏族医药 > 正文
草血竭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品名
藏名:拉冈用哇
汉语拼音
CAOXUEJIE
拉丁名
Polygonum paleaceum Wall.
英文译名
销售地区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为蓼科植物血竭的根茎。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肉质,扁卵圆形或虾状弯曲,表面暗褐色,须根多数,细弱。茎直立,单一,高20~40cm,表面有细纵棱。基生叶多数,叶片狭椭圆形或条状披针形,长5~20cm,宽1~4cm,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中脉明显,常带暗红色,叶柄长5~15cm;茎生叶较小披针形,无柄或近于无柄;托叶鞘膜质,长3~5cm,棕色疏被短柔毛,具多条纵脉,先端常2裂。总状花序穗状,单生茎顶,长5~8cm;小花粉红色,花梗长约2mm,基部有一卵状披针形膜质苞片;花被5片,卵状椭圆形,宿存;雄蕊5,稍长于花被;子房长卵形,花柱2~3。瘦果三棱形,棕黑色。
动植物资源分布
云南、四川、贵州有分布。
动植物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3500m以下的阳坡、灌丛林地、河谷阶地。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花期6~7月,果期7~3月。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秋末采挖,除去须根、茎、叶,洗净,晒干。
药用部位
以根茎入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呈扁圆柱形,常弯曲,呈蚕状或虾状,长2~4cm,直径1~2cm,表面紫褐色,两端略尖,一面隆起,另一面稍有凹槽,全体密被粗环纹,有残留细根或根痕。质硬,折断面呈三角肾形,颗粒状,红棕色或灰棕色,维管束点25~40个,断续排成环状。气微、味涩,微苦。
显微鉴别:根茎(直径约1.5cm)的横切面:木栓层较厚。皮层较窄。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较窄;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主要为导管,常多数相集,木纤维较少。薄壁细胞中含多数草酸钙簇晶,直径24~57μm,并含淀粉粒及棕色树脂状物。
中药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约0.5g,加水4ml,微热,过滤。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一滴,即发生蓝黑色沉淀,稍一振摇,滤液即显褐色。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散剂。
中药制药工艺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方一:草血竭、湿生萹蕾结血蒿小檗皮。 方二:草血竭,翼首草,熏倒牛,绵参诃子沙棘果膏。
药性
涩、甘,凉。
归经
清解肺热,涩肠止痢。
功效
清解肺热,涩肠止痢。
性味分类
主治
肺热咳嗽,瘟病时疫,脏腑热症,热性痢疾
用法用量
配伍使用,每次9~15g。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方一:草血竭、湿生萹蕾各50g,结血蒿30g,小檗皮30g。共研细粉。治热性痢疾。一次2~3g,一日三次。
方二:草血竭80g,翼首草60g,熏倒牛50g,绵参50g,诃子50g,沙棘果膏50g。前五味药共研细粉,再加沙棘果膏总研。治瘟病时疫,脏腑热症。一次2g,一日3次。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考证
《蓝琉璃》记载:“拉冈茎叶细小,根在土中状如蕨麻,味甘。治时疫热症,特别是治肺病、大小肠病有效。”《如意宝树》记载:“拉岗汤止热痢,性温祛风”。《味气铁鬘》记载:“拉冈性凉,效温。”让钧多杰说:“拉冈清肺热。”《图鉴》记载:“拉冈生长在湿润草坡和杂草密集的地方,叶厚而小,根粗,像蕨麻,细根很多。功效清热,止咳,润肠,治瘟病时疫、脏腑病。”
药物应用鉴别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