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藏族医学 > 藏族医药 > 正文
紫花黄华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品名
藏名:拉畦塞玛
汉语拼音
ZIHUAHUANGHUA
拉丁名
Thermopsis barbata Benth.
英文译名
销售地区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为豆科植物紫花黄华的根、根茎和种子。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木质,粗壮。茎高20~45cm,多分枝,密被白色和黄褐色长柔毛。托叶2,小叶状,披针形,基部连合,下面密被长柔毛;掌状复叶具短柄;茎下部叶4~6枚轮生,上部者为3小叶,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3cm,宽2~8mm,顶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被短柔毛,下面密被白色长柔毛;叶柄长约5mm,被白色长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总苞6裂,苞片密被伸展的白色长柔毛;花6~12朵,对生或每轮3朵成一簇,长2~3cm;萼钟状,密生长柔毛,顶端5裂;花冠蓝紫色,蝶形;雄蕊10,花丝分离;雌蕊1,子房柄长约1cm;子房密被白色长柔毛,荚果膨胀,长圆形,长2~3cm,宽1~1.5cm,先端有短喙,基部具宿存花萼。种子2~5(~6)。
动植物资源分布
产于西藏、四川及云南;印度也有分布。
动植物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3000~3800m山坡草地。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花期6~9月,果期3~10月。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打下种子。八月采挖根、根茎,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药用部位
以干燥根、根茎和种子入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本品根及根茎切成短节,呈圆柱形,长1~6cm,直径0.3~3.5cm。外皮黑褐色,有不规则皱纹及根痕,皮孔横向,明显突起。外皮部分脱落露出黄棕色的丝瓜络状纹理。横切面黄白色,木部宽广,木部与皮部间常有较大的裂隙。脱落皮部呈半卷筒状,内面黄白色,有的略呈丝瓜络状纹理,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状,易纵向掰开。气微,味苦,嚼之微带豆腥气。
显微鉴别:根(直径1cm)的横切面:木栓层由10余列木栓薄壁细胞组成,扁平长方形,切向延长,排列整齐。皮层为数列切向延长的细胞,呈长圆形、椭圆形,壁厚,壁孔明显。韧皮部由筛管群、韧皮薄壁细胞与韧皮纤维束相间交错排列,纤维木化,壁厚,有的韧皮射线细胞及韧皮颓废薄壁细胞中含浅黄棕色物质。形成层为连续的环。韧皮部与木质部往往易从形成层裂开,形成较大裂隙。木质部由导管群、管胞、木纤维束和木薄壁细胞交错排列,纤维木化,壁厚。射线细胞2~8列。中心无髓。薄壁细胞中含有多数淀粉粒。
粉末鉴别:浅黄白色。淀粉粒众多,易见,球形、类圆形、半圆形、盔帽形及多角形,直径3~19μm,脐点点状、裂缝状、人字状或星状,有的可见层纹;复粒为2~4粒组成。纤维多成束或单个散在,长192~305μm,直径9~18μm,成束的纤维有的与薄壁细胞相连结。导管较多,多为具缘纹孔、网纹导管,直径24~95μm。木栓细胞少见,棕色,表面观呈类多角形或类方形,壁较薄,横切面观呈长方形。薄壁细胞无色,呈类多角形、类圆形,内含淀粉粒。
中药化学成分
紫花黄华(Thermopsis barbata Benth)根中含有d-表羽扁豆宁(d-epilupinine,  C(10)H(19)ON)等生物碱。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汤剂。
中药制药工艺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紫花黄华。
药性
苦、寒;有小毒。
归经
功效
杀虫,止痛,消炎。
性味分类
主治
水肿、虫症、炭疽鼻疳
用法用量
每次3~9g。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将紫花黄华研成粗粉,煎服,一次3~9g, 一日3次。治狂犬病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考证
《晶珠本草》记载:“塞玛治虚性水肿、腹腔积液。分为九种。”“拉哇塞码生长在高山,茎单一,叶、花生于茎,叶被毛,花蓝、红紫色,种子可做饰串。”《图鉴》记载: “拉哇塞玛生长在高山,花生于茎,花蓝红色,有荚果,种子扁,肾状。味苦、甘,功效杀虫、止痛、消肿,治炭疽。”
药物应用鉴别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