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Zi wam hua
|
蒙药名 | 浩宁-尼敦-其其格
|
别名 | 鲁格米格-莫德格,呼和-阿扎格,呼仍-温都素,敖登-其其格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菊科植物紫菀的花。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紫菀 Aster tataricus 1.f.
多年生草本,高40~150cm。根茎短,簇生多数细报,外皮灰褐色。茎直立,上部分枝,表面有沟槽。根生叶丛生,开花时脱落;叶片匙状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20~40cm,宽6~12cm,先端钝,基部渐狭,延成长翼状的叶柄,边缘具锐齿,两面疏生小刚毛;茎生叶互生,几无柄,叶片狭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8~35cm,宽5~10cm,先端锐尖,常带小尖头,中部以下渐狭缩成一狭长基部。头状花序多数,伞房状排列,直径2.5~3.5cm,有长梗,梗上密被刚毛;总苞半球形,苞片3列,长圆状披针形,绿色微带紫;舌状花带蓝紫色,单性,花冠长15~18mm,先端3浅裂,基部呈管状,花枝1枚,柱头2叉;管状花黄色,长约6mm,先端5浅裂,雄蕊5,花药细长,聚合,包围柱;子房下位,柱头2叉。瘦果扁平,一侧弯曲,长3mm,被短毛;冠毛白色或褐色,较瘦果长3~4倍。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于低山阴坡湿地或河边草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地。河北、安徽等地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秋季开花时采摘,除去苞片,阴干。
|
药材鉴别 |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味微苦,性平。效钝、柔。
|
功效 | 杀黏,清热,解毒,燥脓血,消肿。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
蒙药名出处 | 《认药白晶鉴》、《内蒙古中草药》、《内蒙古植物药志》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