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麻疹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measles
拚音 MAZHEN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传染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麻疹(measles)系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小儿,有发热结膜炎、上呼吸道炎及皮疹等临床表现,以颊粘膜出现粘膜斑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特征。
中医释名 本病是以发热,咳嗽,流涕流泪,遍身发疹,疹退脱屑,留有色素沉着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
西医病因 易感者接触麻疹病毒后即可发病。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直径90-150nm,中心为核糖核酸,外有脂蛋白包膜。病毒在人体外生活力不强,对日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含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的传染性约2h,对干燥、寒冷有耐受力。
中医病因
季节 好发于冬春两季。
地区
人群 主要发生在小儿.
强度与传播 病人是唯一传染源,自发病前2d至出疹后5d有传染性。本病主要经飞沫直接传播,易感者接触后95%以上发病。
发病率
发病机理 麻疹病毒从上呼吸道或眼结膜侵入人体后,先在粘膜上皮细胞内繁殖,后进入附近淋巴结,通过病毒血症散布至全身单核细胞吞噬系统,并广泛繁殖。
中医病机 麻疹是指感受麻疹疫毒,毒邪蕴于肺脾,走窜于血络,外发于肌肤。
病理
病理生理 大量繁殖的病毒再度进入血液,并感染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免疫淋巴细胞,发生皮疹。在整个呼吸道及全身淋巴组织均出现单核细胞浸润及华-弗氏(Warthin-Finkeldey)多核巨细胞;细胞直径约100nm,在出疹前后2d可自眼结膜、鼻咽或口腔分泌物等涂片中找到。口腔内粘膜斑称费-柯氏(Filatov-Koplik)斑,乃粘膜炎症致局部充血、浸润、渗出、坏死及角化所致。麻疹病程中,机体免疫反应受抑制,使原有结核病灶恶化,结核菌素反应暂时转阴,湿疹、哮喘及肾病综合征暂时缓解。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疹前期:从开始发热到出疹,3天左右。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目赤畏光,精神困倦,或烦躁不安,大便溏泄,口腔两颊粘膜接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舌苔薄白,脉浮数,指纹色紫。2.出疹期:从皮疹见点到透齐。3天左右。发热不退,肌肤灼热,口渴喜饮,咳嗽加剧,目赤眵多,烦躁或嗜睡,疹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头面,再及胸背、腹部、四肢,疹色暗红,舌质红苔黄,脉洪数。3.疹回期:从疹点出齐至收没,3天左右,发热渐退,咳嗽减轻,疹点依次渐回,疹退处皮肤呈糠状脱屑,留有色素沉着,唇口干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干燥少津,脉细数。4、麻毒闭肺证:高热烦躁,咳嗽气促,鼻翼煽动,喉间痰呜,疹点紫暗或隐没,甚则面色青灰,口唇紫绀,舌红苔黄或黄腻而干,脉数有力。5.热毒攻喉证:身热不退,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或咳声重浊,喉间痰鸣,甚则呼吸困难,面色发紫,烦躁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有力。6、热毒内陷证:壮热不退,烦躁谵语,疹点紫红,密集成片,甚或神昏抽搐鼻衄,舌绛起刺,苔黄糙;脉数。7.阴虚肺燥证:低热不退,干咳少痰,口燥咽干,食少便结,或有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西医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发病前2周内有与麻疹患者接触史,过去未患过麻疹。
2.临床特点:发热,伴有咳嗽、喷嚏、流涕、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等,口腔粘膜于第2~3病日开始出现柯氏斑;第4病日起出现特殊皮疹(为多数孤立的红色斑丘疹,初见于耳后、发际、两颊等处;随皮疹的增多,互相融合成不规则团块状),皮疹在2~3天内由上而下逐渐漫延全身,至发疹第3天见于手掌及足心,第4天皮疹出透,呈深红棕色,出现全身症状加重;皮疹出透后,中毒症状减轻,同时体温下降,发热时间约6天,以后皮疹渐消退,局部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3.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减少,恢复期淋巴细胞增多
(2)多核巨细胞检查:鼻、眼、咽分泌物及尿沉渣涂片镜检可查见多核巨细胞。
(3)荧光抗体染色检查;取鼻、眼、咽分泌物及尿沉渣涂片检查,在脱落细胞中证明有麻疹病毒抗原,数小时内即可作出诊断。
(4)双份血清作血凝抑制、补体结合、中和琼脂扩散试验等检查,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为阳性。
(5)病毒分离:因早期患者的含漱液,鼻、眼、咽分泌物,血液,尿等为检材,可获阳性结果。
凡符合1、2项者即可诊断,尤其是查见柯氏斑、或据特殊皮疹、糠麸脱屑、色素等,即可确诊。第3项(2)~(5)仅用于非典型、疑难病例。
西医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表现及接触史,即可诊断。在麻疹流行期间,易感者出现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口腔内查见费-柯氏斑,可确定为麻疹。出疹期费-柯氏斑已消失时按皮疹出现的顺序、形态及分布作诊断。疹退后,根据色素沉着斑诊断。早期取结膜及口咽分泌物作涂片找华-费氏巨细胞有助于诊断。 1.既往未患过麻疹,流行季节,有麻疹病人接触史。起病急。 2.初起有发热,咳嗽,喷嚏等类似感冒的表现,但发热渐高,眼红多泪,口腔颊粘膜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 3.发热3~4天则出疹,从耳后、发际、颜面开始,逐渐遍及全身,初为鲜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压之褪色,后呈暗红色融合成片,疹间可见正常皮肤,疹退后有糠秕样脱屑,留有色素沉着,约半月后消失。 4.邪毒深重者,可见闭肺之剧咳喘促、干喉之声嘶气憋、蒙敝心包之高热昏厥等危象。
发病 感染麻疹病毒后经7-10d潜伏期发病,经被动免疫后潜伏期可延长至3周。
病史 发病前2周内有与麻疹患者接触史.
症状
体征 典型临床经过分三期:
(1)前驱期(出疹前期):一般3-5d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有发热、纳差、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皮浮肿、咳嗽及声嘶哑等卡他症状。有时出现呕吐及轻度腹泻。起病后2d在口腔内第一臼齿处颊粘膜上可见0.5-1mm大小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即费-柯氏斑。斑点数量渐增多,且可融合或扩散至牙龈及口唇,有时在结膜、鼻粘膜及阴道粘膜亦可见此斑,持续至出疹后2d消失。
(2)出疹期:发热3-4d(即在费-柯氏斑出现后2d开始出现皮疹,自耳后颈部开始,渐向前额、面、躯干、四肢发展,最后达鼻尖及掌心足底,约3-4d出齐。皮疹初呈淡红色,较稀,其后增多,并可融合,颜色转深,疹间皮肤正常。皮疹初压退色,后期疹密、色转深者压后不退色。在皮疹出齐前,体温上升可达40℃,全身症状相应加重,卡他症状达高峰。患者神委、剧咳、结膜充血、畏光明显,舌乳头呈红肿,甚至出现神志昏沉或谵妄。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均可轻度肿大,部分患者肺部可闻及少些罗音。
(3)恢复期:出疹3-5d后,全身皮疹出齐,患者一般情况明显改善,体温下降,全身症状及呼吸道卡他症状迅速减轻,皮疹开始消退,但咳嗽可持续数天。皮疹消退后,留有浅褐色色素沉着斑痕,此为麻疹恢复期的特征,经1-2周后逐渐消退。退疹时皮肤有细小糠麸状脱屑。
典型的麻疹病程一般为10d。部分患者在前驱期可出现稀淡的玫瑰疹,数小时即退,称前驱疹。成人麻疹的症状较小儿为重,体温高,皮疹密,但并发症较小儿少。除上述典型麻疹外,尚可见到下列类型:①轻型麻疹:发生在留有部分母亲传递免疫力的婴儿,或近期内注射过被动免疫制剂,或过去注射过麻疹减毒活疫苗但未能 完全受保护者。此型麻疹潜伏期长,全身症状轻,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不明显,有时未见费-柯氏斑,皮疹分布稀少、色淡,但皮疹退后仍可留有淡褐色色素沉着斑,并发症少。②重型麻疹:临床上不多见,但病死率高。重型麻疹根据临床表现又可分为中毒型麻疹及出血性麻疹两种。中毒型麻疹的毒血症症状重,体温可高达40.5-41℃,伴谵妄、抽搐、昏迷、紫绀,皮疹呈融合性、色暗;或出现循环衰竭,有面色苍白、心率快、心音钝、血压下降;皮疹则迟迟不出齐,色淡、稀少;或己出的皮疹突然隐退。出血性麻疹,皮疹呈出血点状或紫癜样,常伴体部粘膜及肠道出血,全身中毒症状明显。③异型麻疹:前期的体温明显升高,发热2d即出皮疹,皮疹自四肢末端开始,渐向躯干或面部发展,皮疹呈多形性,口腔内无费-柯氏斑,检测血液发现嗜酸粒细胞增多,可能是一种延发型变态反应,临床上少见。近年来成人麻疹发生率上升,症状较小儿起病急,可无卡他症状。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1)血白细胞减少,恢复期淋巴细胞增多。 (2)多核巨细胞检查:鼻、眼、咽分泌物及尿沉渣涂片镜检可查见多核巨细胞。 (3)荧光抗体染色检查;取鼻、眼、咽分泌物及尿沉渣涂片检查,在脱落细胞中证明有麻疹病毒抗原,数小时内即可作出诊断。 (4)双份血清作血凝抑制、补体结合、中和琼脂扩散试验等检查,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为阳性。 (5)病毒分离:因早期患者的含漱液,鼻、眼、咽分泌物,血液,尿等为检材,可获阳性结果。 出疹前后1~2天,鼻、咽、眼分泌物及尿沉渣涂片,以瑞氏染色,显微镜下可见脱落的上皮多核巨细胞。
血液 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几乎相等。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需与风疹猩红热、幼儿急诊、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皮疹及药物疹相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1.风疹:以全身皮疹及耳后和枕后臖核肿大为主要表现,全身症状较轻,仅为低热,无粘膜斑,皮疹散在,1~2日即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2.烂喉丹痧:以发热,咽喉肿痛糜烂,皮肤出现弥漫性猩红疹点为主要表现。但疹点如针尖大小,疹点之间的皮肤发红,疹退后伴大片脱皮。白细胞总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咽拭子培养可获得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3.奶麻:以婴幼儿骤起高热,热退后皮肤出现玫瑰色细散皮疹为主要表现,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皮疹消退,体温正常3天以上,血象恢复正常。有并发症者应待并发症基本治愈,方可出院,出院后须随访复查。
预后 本病顺证出疹较顺,易于恢复,逆证则易形成麻毒内闭的合并病症。病后可获本病的终身免疫。
并发症 麻疹常伴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主要并发症有:
肺炎:为常见的并发症,2岁以下多见。在麻疹出疹期,可由麻疹病毒本身侵犯肺部引起肺炎,肺大多呈间质性改变;一般表现不重,无明显气急,肺部出现少许罗音或无体征。X线检查可见较淡的点状或条状阴影。当继发细菌、病毒、真菌或混和感染时,临床症状明显,有发热、气急,病程较长。其中以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最严重,易进一步发生纵隔气肿、脓胸或脓气胸,甚至肺脓肿心包炎。麻疹肺炎迁延者,可发展为支气管扩张症。
②喉炎:多发生在年幼儿。轻度嘶哑及喉炎是麻疹本身症状之一。并发细菌性喉炎时有频咳、嘶哑、哮吼及呼吸困难,吸气时出现胸骨上凹陷。严重者可因重度喉梗阻而窒息死亡。
③心血管功能不全:由麻疹病毒性心肌炎或心肌营养不良变性所致,严重者皮疹隐退并出现休克
④脑炎:发生率仅0.0l%-0.5%,可发生于出疹后1个月内,出疹后2-6d多见,与麻疹轻重类型无关。早期发病可由麻疹病毒直接侵入脑组织所致;发生在出疹期后,则认为是一种机体对麻疹病毒的免疫反应。少见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在麻疹后3-23年发生,预后差,大多死亡。
西医治疗 对麻疹患者应采取综合措施以减轻症状,防止并发症。无并发症患者应在家中不出门,合理护理最为重要,应保持室内温度及安静环境,注意眼部及口腔卫生,给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利巴韦林对呼吸道病毒有一定作用,可肌内或静脉应用。有并发症者按病情予以适当治疗。
中医治疗 传统医学对麻疹透疹有独特效能,可用透疹方煎薰及擦洗,使顺利出疹。透疹方中含西河柳30g、紫浮萍30g、生麻黄30g、芫荽子30g。亦可口服中药辛凉透疹,宣肺发表,清热解毒。前驱期可用鲜茅、芦根薄荷牛蒡子杏仁连翘板蓝根菊花等;出疹期可用银花、连翘、紫草蝉蜕黄芩及菊花等;恢复期可用沙参麦冬地骨皮花粉建曲等。
(一)辨证论治:
1.疹前期:解肌透疹。宣毒发表汤加减。
2.出疹期:清热透疹,清解透表汤加减。
3.疹回期: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加减。
4、麻毒闭肺证:清肺解毒。麻杏石甘汤加银花、连翘、鱼腥草,或加黄芩、瓜篓、天竺黄等。
5.热毒攻喉证:清热解毒利咽。加味桔梗汤加减,并可用六神丸含服。
6、热毒内陷证:清营解毒、开窍熄风。羚角钩藤汤加减,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7.阴虚肺燥证:滋阴润肺。养阴清肺汤加减。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1.卧床休息,隔离治疗,保持眼、鼻、口腔、皮肤清洁。
2、麻疹初期,可用麻黄、鲜芜荽、西河柳、紫背浮萍布包煮沸,在患者床旁熏蒸,然后用药汁洗擦全身皮肤。
3.饮食宜清淡,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
护理
康复
预防 对麻疹患儿应早发现,及时隔离以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出疹后5d如有并发症则延长隔离至出疹后10d。接触患者后应在户外流动空气中停留20min再接触他人,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检疫14d;如已接受被动免疫,应延长检疫至21d。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良好,在中国,初次免疫年龄为8-12个月,于20个月及入小学前再接种一次。接种10d后,体内即产生抗体。对有免疫抑制或系统性疾病的患儿可用丙种球蛋白1-3ml或胎盘丙种球蛋白3-6ml肌注预防。成人全血20-30ml或血浆10-15ml,分两侧臀部注射,可得相同效果。在初次接触麻疹患者5d内应用,可获暂时免疫力3-8周。
历史考证 麻疹之名出《古今医鉴》。
相关文章
 安钠咖 Caffeine and Sodium Benzoate
 潜症
 体质应用经验4
 脱汗
 红龙散(《普济方》卷三八五)
 这个夏天,为孩子们讲课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