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苗族医学 > 苗族医药 > 正文
蜀葵花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Shu kui hua
苗药名
苗药拼音
别名
哈老莫德格,扎布吉拉哈-苏荣-达日雅干,道格担,炮札木,哈老其其格(通称)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叶蓝色,具长柄,花白色或暗紫色。”《无误蒙药鉴》载:“生于庭园,茎长,叶大,花朱红色、白色、红棕色。”并附植物形态图1幅。上述植物生境、形态特征及附图与蒙医沿用的蜀奏特征相符,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哈老英德格即额热-占巴(蜀葵花)。
中药材基原
蜀葵 Althaea rosea(L.)Cav.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花朵。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达2.5m。茎直立,具星状簇毛。叶互生,圆形至圆卵形,长6~10cm,宽5~10cm,先端圆钝,基部心形,通常3~7浅裂,边缘具不整齐的钝齿,两面均有星状毛;叶柄长4~8cm,具星状簇毛。花单生于叶腋,有柄,长约2.5cm,小苞片7~8,基部连合,较萼为短;花萼圆杯状,5裂,裂片三角形,密被星状绒毛;花冠直径约7cm,紫红色、淡红色或白色,花瓣5,倒卵形,先端边缘具不规则的齿裂;雄蕊多数,花丝结合成一圆柱体,花药密集其上;子房多室,心皮轮状排列,花柱上部分裂。果实扁球形,直径约3cm。种子斜肾形,背部边缘竖起如鸡冠状,侧面有斜纹。花果期5~10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栽培要点]生物学特性 喜阳光充足及温暖气候,耐寒。宜在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种子繁殖:夏、秋季播种为宜,6~7月种子成熟,采下即播,约1星期后发芽,当真叶2~3枚时,移植1次,次年就开花。分株繁殖:花后至春季抽梢前进行,常作二年生栽培,生长期可施液肥。 病虫害防治 蜀葵锈病,为害叶片,可在春季和夏季于植株上喷洒波尔多液。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阴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花皱缩卷曲,呈不规则圆形或扁形,长2~4.5cm。有的有花萼和副萼,花萼林状,5裂,裂片三角形,长1.5~2.5cm;副萼6~7裂,长5~10mm,二者均呈黄绿色至黄褐色,并被有较密的星状毛。花瓣皱缩卷曲,紫红色或暗紫色、白色、黑色等不定,单瓣或重瓣,展平后呈倒卵状三角形,爪有长髯毛。雄蕊多数,花丝联合呈筒状;花柱上部分裂成丝状。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分
花含l-对-羟基苯基-2-羟基-3-(2,4,6)-三羟基本基-1,3-丙二酮[1-p-hydroxyphenyl-2-hydroxy-3-(2,4,6)-trihydrosyphenyl-1,3-propandione][1],二氢山柰葡萄糖苷(dihvdrokaempferolglucoside)[2]及蜀葵苷(herbacin)[3]
药理作用
1.镇痛抗炎作用  蜀葵花乙醇提取物灌胃,对小鼠醋酸性扭体反应及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醋酸所致的大鼠角叉菜胶及石旋糖酐性足浮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抑制炎症组织内前列腺素E(PGE)的释放[1]。
2.毒性  蜀葵花乙醇提取物80g/kg给小鼠灌胃,可见小鼠自发活动减少。小鼠静注的LD50为2.76±0.08g/kg[1]。
性味
味咸、甘,性寒。
功效
利尿,消水肿,清热,固精,调经血。
主治
主治水肿肾热,膀胱热,遗精,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附方
治肾热,膀胱热,遗精 蜀葵花9g,栀子苦参各6g,紫草茸、茜草枇杷叶各3g。制成煮散剂。每次3~5g,每日1~2次,水煎服。(《蒙医药方汇编》六味蜀葵花汤)
制剂
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小原平太郎.医学中央杂志(日),1964,202:140 (2)小原平太郎.医学中央杂志(日),1964,192:78O (3)Parthasarathy M R,et a1.C A,1967,66:46558d 药理 (1)王东风,等.中国中药杂志,1989,14(1):46
苗药名出处
参考
《中华本草》蒙药卷
相关文章
蜀葵花
蜀葵花
蜀葵
蜀葵
蜀葵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