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苗族医学 > 苗族医药 > 正文
当药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Dang yao
苗药名
苗药拼音
别名
特木尔-地格达,扎格地格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茎松软,颜色蓝黑或草绿色不定,叶互生于枝间,花具黄色光泽。”《无误蒙药鉴》载:“茎似铁簪,青绿色,基耶叶簇生,具黑色细枝,花灰蓝色,果实状如亚麻,种子铁屑状,味极苦,采茎、叶、种子入药。”并附植物形态图。上述植物形态描述及附图对照,历代文献所载的特木尔-地格达为龙胆科植物。依据文献记载及蒙医认用经验认定瘤毛獐牙菜为历代文献所载的特木尔-地格达之一种,即毕勒楚图-地格达(当药)。
中药材基原
为龙胆科植物瘤毛獐牙菜的带花全草。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瘤毛獐牙菜 Swertia pseudochinensis Hara 一年生草本,高1O~40cm。茎单一或分枝,四棱形,带紫色。叶对生,无柄,线状披针形,长2~4cm,先端渐尖,基部狭,全缘。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片5,线状披针形;花冠蓝紫色,直径达2cm,5深裂,开展,裂片狭卵形,内侧基部有2腺窝,腺窝边缘的毛具瘤状突起;雄蕊5,花药暗紫色。蒴果椭圆形。花期8~9月。 生于山坡、草地、林边。分布于东北、华北、河南、山东等地。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秋季采带花全草,除去杂质,阴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全草长10~40cm。根圆锥形,长2~7cm,黄色或黄褐色,断面类白色。茎方柱形,多分枝,直径1~2.5mm;黄绿色或黄棕色带紫色,节略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对生,无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条状披针形,长2~4cm,宽0.3~0.9cm,先端渐尖,基部狭,全缘。圆锥状聚伞花序,花冠蓝紫色或暗黄色,5深裂,裂片内侧基部有2个腺体,其边缘的流苏状毛表面具瘤状突起。蒴果椭圆形。气微,味苦。 以花多、味苦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形状略不规则,垂周壁波状弯曲,表面被角质层,细胞中央层纹密集,向四周放射状排列。下表面角质层纹较疏。气孔不等式。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或切向延长,外壁向外突出,外被角质层。内皮层为1列切向延长的细胞,长24~48μm,宽10~20μm。韧皮部窄,木质部占半径的1/4。髓细胞多角形,髓部多中空。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样品粉末10g,加甲醇50m1,在60℃水中温浸lh,滤过。取滤液lm1,浓缩至少量,作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制成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两溶液点于硅胶G-0.5%碳酸钾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1:5)展开,展距11cm。用醋酐-硫酸-乙醇(12:1:20)于105℃烘烤显色,供试品色谱与对照品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呈相应紫色斑点。
化学成分
全草含当药苦苷(swertiamarin)2%~4%,龙胆苦苷(gentiopicrin),龙胆碱即秦艽碱(gentianine),龙胆蒽醌,齐墩果酸,当药素(swerhsk),异荭草素,异牡荆素(isovitexin),雏菊叶龙胆酮(bellidifolin),当药呫吨酮(swertianin),甲基当药呫吨酮(methylswertianin),甲基雏菊叶龙胆酮(methylbellidifo-lin),对叶当药咕吨酮( decussatin),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demthylbellidifolin),去甲基当药呫吨酮(norswertianin)[1]。还含有当药苷(sweroside),苦当药酯苷(amaroswerin),苦龙苷(amarogentin)[2]。
药理作用
当药苦苷经皮肤表面易于吸收,吸收后分解,生成物可扩张毛细血管,并激活或促进皮肤细胞的酶系统,提高皮肤组织的生化功能。当药咕吨酮、去甲基当药呫吨酮、甲基当药呫吨酮等成分,均有抗结核活性[1]。
性味
味苦,性寒。效钝、糙、轻、燥。 《金光注释集》:“味苦及消化后味苦,效凉、钝、轻、糙。”
功效
协日,清热,愈伤,健胃。
主治
主治协日热,感冒,肝热,身目发黄,胆痞,器协日,脏热,疫热,骨热等。 《论说医典》:“清协日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附方
1.治相搏性血热 当药、黄连栀子瞿麦各等量。制成煮散剂。每次3~5g,每日2~3次,水煎服。(《后续医典》四味当药汤) 2.治口干发苦,头痛,目肤黄染,特别是熟性协日 红花石膏牛黄各10g,当药、波棱瓜子(制)、止泻子查干泵嘎各5g,冰糖20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后续医典》七味协日音红花散)
制剂
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第四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46 (2)Sakamoto I,et a1.Chem Pharm Bul1,1983,31(1):25 药理 (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第四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346
苗药名出处
参考
《中华本草》蒙药卷
相关文章
当药
当药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