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苗族医学 > 苗族医药 > 正文
芝麻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Zhi ma
苗药名
苗药拼音
别名
地勒,混吉德
考证
本品载于《无误蒙药鉴》。内称:“具细小的分枝,叶绿色,茎方形,花白色或蓝色,种子白色或黑色,分别称哈日混吉德、查干混吉德,可榨油。”并附植物形态图1幅。上述植物形态及附图特征与蒙医所沿用的芝麻的形态特征相符,故认定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地勒即玛吉(芝麻)。
中药材基原
胡麻科植物芝麻的种子。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芝麻 Sesamum indicum L. 一年生草本,高达lm。茎直立,四棱形,全株被毛。单叶对生或上部叶互生;卵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3~10cm,上部的常为披针形,近全缘,中部的有齿缺,下部的常掌状3裂;叶柄长1.5~5cm。花单生或2~3朵生于叶腋;萼片5裂,裂片披针形,长约6mm;花冠管状,长2.5~3cm,被柔毛,白色,常杂有淡紫红色或黄色;雄蕊4,二强,花药黄色,基着,呈矢形,花丝扁平呈薄纸质;雌蕊1,子房圆锥形,早期呈假4室,成熟后为2室,密被白柔毛,花柱线形,柱头2裂,呈薄纸质。蒴果四棱,也有六棱八棱的;长圆筒状,长约2.5cm,果褐色;具短柄,密被白色柔毛,花萼宿存。种子多数,卵形,先端微突尖,黑色、白色或淡黄色。花期6~8月,果期8~9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8~9月间果实呈黄黑色时采收,割取全草,捆成小把,顶端向上,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种子扁卵圆形,长约3mm。表面黑色,平滑或有网状皱纹。尖端有棕色点状种脐。种皮薄纸质。子叶白色富油性。气微,味甘,有油香气。 以籽粒大、饱满、色黑者为佳。
化学成分
种子含脂肪油可达60%。油中含油酸(oleic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二十四烷酸、二十二烷酸等的甘油酯,甾醇,芝麻素(sesamin),芝麻林素(sesamolin),芝麻酚(sesamol),维生素E等[1,2]。
药理作用
1.降血糖作用  大鼠口服种子提取物,可降低血糖,增加肝脏及肌肉中糖原含量,但大量则使糖原含量下降[1]。
2.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黑芝麻油给大鼠灌服,可增加肾上腺中抗坏血酸及胆固醇含量,特别是妊娠后期,抗坏血酸含量增加更明显[2]。
3.降血脂作用  所含亚油酸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防治动脉粥样硬化[3]。
4.延缓衰老  给加速衰老模型小鼠喂服黑芝麻粉可降低肝脏和睾丸中脂褐质水平,提高血浆中生育酚含量,延缓衰老[4]。
5.其他作用  黑芝麻油有增加红细胞比容的倾向[5]。所含脂肪油,能润燥滑肠而缓下[6]。新鲜无菌的麻油涂布皮肤黏膜,有减轻刺激,促进炎症恢复等作用[7]。
6.毒性  榨油饼对家畜有毒,可引起绞痛、震颤、呼吸困难、胀气、咳嗽乃至呼吸抑制。小牛喂食过多的黑芝麻则发生湿疹、脱毛及瘙痒[6]。
性味
味甘,性温。效腻、重。
功效
镇赫依,润肤,强身,镇静。
主治
主治脏腑赫依症,皮肤瘙痒,皮肤粗糙,湿疹,体弱。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外用:用适量芝麻油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
附方
治皮肤瘙痒,皮肤粗糙 硫黄泡囊草、芝麻、石菖蒲各等量。制成散剂。每日2次,每次适量涂于患处。(《内蒙古中草药》四味芝麻散)
制剂
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2388 (2)Arieh Lelcm,et a1.C A,1966,64:4172b 药理 (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第三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640 (2)Michizo M,C A,1967,66:63091p (3)颜正华.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863 (4)Yamashita K,et a1.C A,1991,114:227903t (5)Jerome
苗药名出处
参考
《中华本草》蒙药卷
相关文章
芝麻菜子
芝麻
芝麻
芝麻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