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傣族医学 > 傣族医药 > 正文
香茅草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汉语拼音
Xiang mao cao
傣药名
沙海
别名
卡唤
中药材基原
为禾本科植物香茅的全草或根。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香茅 Cymcopogon citratus(DC.) Stapf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柠檬香气。秆粗壮,高可达2m,节常有蜡粉。叶片宽条形,抱茎而生,长达lm,宽约1.5cm,两面粗糙呈灰白色;叶鞘光滑;叶舌厚,鳞片状。圆锥花序疏散,由多节而成对的总状花序组成,分枝,基部间断,其分枝细弱而下倾成弯弓,第一回分枝有1~5节,第二回和第三回分枝有2~3节而单纯。总状花序有4个节,穗轴节间生有长柔毛,每对总状花序承托似舟形、鞘状的总苞;小穗无芒,无炳小穗两性,有柄小穗呈紫色。国内栽培少见抽穗。花期夏秋季。 多为栽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诲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要点:生物学特征 喜高温、向阳环境,耐旱,抗风力弱。肥力中等,排水良好的土地均可栽培。 栽培技术 分蘖繁殖:把生长一年以上的植株分开,剥去枯老叶片,在叶鞘上3~6cm处剪去顶叶。栽植宜在雨季进行,定植前应进行假植催根,以提高成活率。行株距一般为lm×0.5m,穴深约25cm,每穴放种苗2~3株,覆土时留出叶鞘6cm左右,将土压实。 田间管理 施肥,除草,并每3年更新1次。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多用鲜品,或晒干备用。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全草长可达2m,秆粗壮,节处常被蜡粉。叶片条形,宽约15mm,长可达lm,基部抱茎;两面粗糙,均呈灰白色;叶鞘光滑;叶舌厚,鳞片状。全体具柠檬香气。
化学成分
叶含香茅素(cymbopogne)[1],香茅甾醇(cymbopogonol)[2],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一6-C一葡萄糖苷(luteolin-6-C-glucoside)[3],木犀草素一7-O一β-肝葡萄糖苷(luteo-lh-7-O一β-glucoside),木犀草素-7-o一新橙皮糖苷(luteolin-7-O-neohesperoside),异荭草素(homoorientin),2”-O一鼠李糖异荭草素(2”-O-rhrhamnosyl-homoorientin),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对一香豆酸(p-coumaric acid),二十六醇(hexacosanol),二十八醇(octacosanol),三十醇(triacontanol),三十二醇(dotriaconta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4,5]。另含挥发油,内有β-柠檬醛(citral)即是橙花醇(neral),香茅醛(citronellal),牻牛儿醇(geraniol),甲基庚烯酮(methyl heptenone)[6],二戊烯(dipentene),月桂烯(myrcene)[7]等。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香茅叶精油中的牻牛儿醇、橙花醇对革兰阳性、阴性菌皆有抗菌活性[1]。香茅油低浓度可使大肠杆菌细胞内物质渗漏,表明它有损伤细胞膜的作用;高浓度还有使大肠杆菌去壁菌细胞胞浆凝固的作用等[2]。加入抗氧化剂,可增加油的抗菌活性[3]。香茅精油还具有杀真菌作用[4,5]。 2.抗炎、降压作用 20%香茅煎剂给大鼠灌服,对角叉菜胶诱发的足跖肿有抑制作用。大鼠静注煎剂,给药后出现一过性降压作用。煎剂给大鼠口服,有微弱的利尿作用[6]。
性味
味微辣,气香,性热。入四塔。
功效
除风止痛,续筋接骨,健胃消食。
主治
主治“兵哇,贺接贺办”(感冒头痛头昏),“短赶短接,冒开亚毫”(食积腹胀,不思饮食),“阻伤,路哈”(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炒热包敷。
注意事项
附方
1.治“兵哇,贺接贺办”香茅草根25g,煎服;并香茅草全草、石菖蒲、野树头菜叶、旋花茄叶鲜品各适量,捣碎加五宝药散(雅叫哈顿)20g,包后颈部。(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2.治“短赶短接,冒开亚毫”香茅草根20g,煎服。(景洪市傣医康郎甩验方) 3.治“阻伤,路哈”香茅草全草、鱼子兰叶鲜品各适量。捣烂,加酒炒热,外包患处。(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香验方)
药物分类
植物药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Cranford M.et al,Tetra Lett,1975,(3):3099 [2]Hanson S W.et al,Phytochemistry,1976,15(6):1074 [3]Gunasingh C et a1.C A,1982,96:139659x [4]De Matouschek B V et a1.C A,1992,116:80441w [5]Olaniyi A A,et a1.planta Med,1975,28(2):18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土产品局,等.中国经济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1505 [7]Onawunmi G O,et a1.Int J Crude Drug Res,1989,27(2):121 药理 [1]Onawunmi G O,et al.C A,1985,102:128888n [2]Onawunmi G O,et a1.C A,1985,103:681360z [3]Orafidiya L O,Phytother Res,1993,7:269 [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675 [5]Onawunmi G O,et a1.Int J Crude Drug Res,1989,27(2):121 [6]Carbajal D,et a1.J Ethnopharmacol l989,25(l):103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德宏)
参考
《中华本草》傣药卷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