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Rai hua man tuo luo
|
傣药名 | 麻禾巴
|
别名 | |
中药材基原 | 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的花、果实、根和叶。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白曼陀罗 Datura metel 1.又名:风茄儿、山茄子《纲目》,大颠茄《生草药性备要》。
一年生草本,全株近于无毛。茎直立,圆柱形,高30~100cm,基部木质化,上部呈义状分枝。叶互生,上部的叶近于对生;叶柄长2~6cm,表面被疏短毛;叶片卵形、长卵形或心形,长8~14cm,宽6~9cm,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不对称,全缘或具三角状短齿,两面无毛;叶脉背面隆起。花单生于叶胶或上部分枝间;花梗短,直立或斜伸,被白色短柔毛;萼筒状,长4~6cm,淡黄绿色,称端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尖,花后萼管自近基部处周裂而脱落,遗留的萼管基部宿存,果时增大呈盘状,边缘不反折;花冠漏斗状,长12~16cm,白色,具5棱,裂片5,三角状,先端长尖;雄蕊5,不伸出花冠管外,花药线形,扁平,基部着生;雌蕊1,子房球形,疏生细短刺,花柱丝状,柱头盾形。蒴果扁圆球形,表面有疏短刺,成熟后由绿变为淡褐色。种子多数,略呈三角状。花期3~11月,果期4~12月。
生于山坡、草地和房前屋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有栽培。
|
采收加工 | 6~11月开花期间,采初开放的花晒干,阴干或烘干备用。鲜果、根、叶随用随采。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花萼已除去,花冠及附着的雄蕊皱缩成卷条状,长9~16cm,黄棕色。展平后,花冠上部呈喇叭状,先端5浅裂,裂片先端短尖,短尖下有3条明显的纵脉纹,裂片间微凹陷;雄蕊5,花丝下部紧贴花冠筒,花药扁平,长1~l.5cm。质脆易碎,气微臭,味辛、苦。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灰棕色。①花粉粒类球形或扁球形,3孔沟不甚明显,表面有自两极放射的细条状纹饰。②腺毛2种,短腺毛头部2~6细胞,柄部l~2(~3)细胞;长腺毛头部单细胞,柄部2~6细胞。③非腺毛l~5细胞,稀有10细胞以上,壁具疣状突起,有的非腺毛中间细胞皱缩。④花冠表皮有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8个。⑤草酸钙砂晶、方晶及簇晶,多存在于花冠及花冠基部薄壁细胞中。此外,有黄棕色条块、花粉囊内壁细胞及螺纹、环纹导管。
理化鉴别(1)本品乙醇浸出液浓缩至稠膏状,用l%盐酸溶解,滤过。滤液加浓氨试液使成碱性,用乙醚提取,提取液在水浴上蒸干,加4滴发烟硝酸,再蒸发至于,残渣显浅黄色,加新配的氢氧化钾无水乙醇饱和溶液数滴,即显紫堇色,后为棕红色。(检查生物碱)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氨水lml碱化,用氯仿提取,滤过,水浴挥去溶剂,残渣加氯仿lml溶解为供试液,以0.2%硫酸阿托品乙醇波与0.3%氢溴酸东莨菪碱的乙醇溶液为对照品液,分别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10μ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一甲醇一浓氨液(17:2:1)展开,取出,晾干,改良碘化铋钾溶液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有相同的色斑。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曼陀罗花所含主要成分东莨菪碱和阿托品均有双相性的中枢作用,但在抑制和兴奋的程度上则有所不同。东莨菪碱的中枢抑制作用比阿托品强,而兴奋作用则阿托品比东莨菪碱强。东莨菪碱与氯丙嗪等合用,可产生全身麻醉,而阿托品则不能[1,2]。毒扁豆碱对其所产生的抑制有良好的催醒作用,说明其中枢抑制作用原理与中枢性递质有关,可能主要是阻滞大脑皮层和脑干网质M胆碱受体,也可能与其对抗去甲肾上腺素作用[2]或与5-羟色胺有关[3]。东莨菪碱有一定的镇静作用,与度冷丁合用有协同作用,再加用氯丙嗪后镇痛作用更佳[4]。
2.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东莨菪碱能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并能对抗冬眠药的呼吸抑制[5];还具有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能加强正常动物和模型动物的排痰功能,并且改善纤毛运动,而有利于痰排除[6]。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东莨菪碱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交感神经作用占优势,故心率加快[7]。实验表明,东莨菪碱和阿托品合用有抗心肌梗死作用[8]。大剂量东莨菪碱能拮抗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血管作用,阿托品的血管解痉作用比东莨菪碱强,且阿托品有阻断α受体的作用[9]。
4.其他作用 东莨菪碱在中麻时,可使患者周围血管扩张,体表温度升高,而体温下降[10];阿托品有散瞳和调节麻痹,抑制多种腺体分泌;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松弛作用,使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括约肌收缩,引起尿潴留[11]。此外,东莨菪碱麻醉使失血性休克兔的肾小球及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近曲小管上皮的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均接近正常形态[12]。
5.毒性 曼阳罗花注射液小鼠静注的LD50为82mg/kg[13]。其总碱犬静注的MLD为75~80mg/kg,2.5mg/kg给犬静注1次,3d后处死,其13种主要脏器未见明显形态差异[1]。总碱还能使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孩率增加非常显著,表明总碱能诱发染色体严重损伤[14]。
|
性味 | 味苦,性微热。剧毒。入风塔。
|
功效 | 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杀虫止痒。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
|
注意事项 | 有剧毒,不作内服。
|
附方 |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Xiao P G,et a1.Jour Ethnopharmacology,1983,8(1):1
[2]何丽一,等.中药通报,1982,6(3):8
[3]金斌,等.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1,22(3):181
[4]Ngo B K,et a1.C A,1979,91:207479n
[5]Hossain M E,et a1、C A,1985,103:120001t
[6]Itoh T,et a1.Phytochemistry,1978,17(5):971
药理
[1]徐州医学院中麻.组新医药学杂志,1974,(11):44
[2]徐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新医药学杂志,1976(1):27
[3]孙建宁,等.中麻通讯,1978,(2):l
[4]卞春甫,等.药学学报,1979,I4(7):397
[5]上海第二医学院新医药学教研组.中麻通讯,1978,(3~4):1
[6]宁波地区卫生局科技组.医学文选,1976,(6):79
[7]如皋县人民医院中麻组.中麻通讯,1976,(4):29
[8]杨国栋,等.中国药理学报,1987,8(2):1278
[9]徐州医学院药理教研组.中华医学杂志,1976,56(11):697
[10]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麻通讯,1978,(2):43
[11]广州军医学校训练部.资料汇编,1977,(11):80
[12]杨美林,等.中华麻醉学杂志,1983,3(3):136
[13]包头医专药理教研组.包头医学,1977,(4):61
[14]刘德祥,等.解放军医学杂志,1986,11(4):288
|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 《西双版纳傣药志》
|
参考 | 《中华本草》傣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