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Qion nian jian
|
傣药名 | 芒荒
|
别名 | |
中药材基原 |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千年健 Homalomena occulta(Lour.) Schott
又名:香芋、团芋(云南),假艻芋(广东)。
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粗约1.5cm。肉质根圆柱形,粗3~4mm,密被淡褐色短绒毛,须根稀少,纤维状。常具高30~50cm的直立地上茎。鳞叶线状披针形,长15~16cm,基部宽约2.5cm,向上渐狭,锐尖;叶柄长25~40cm,下部具宽3~5mm的鞘;叶片膜质至纸质,箭状心形至心形,长15~30cm,宽10~28cm,先端骤狭渐尖; Ⅰ级侧脉7对,Ⅱ、 Ⅲ 级侧脉多数,细弱。花序l~3,生于鳞叶腋,序柄短于叶柄,长10~15cm;佛焰苞绿白色,长圆形至椭圆形,长5~6.5cm,花前席卷成纺锤形,粗3~3.2cm,盛花时上部略展开成短舟状,具长约1cm的喙;肉穗花序具短梗或无,长3~5cm;雌花序长l~l.5cm,粗4~5mm;雄花序长2~3cm,粗3~4mm;子房长圆形,基部一侧具假雄蕊1枚,柱头盘状;子房3室。种子褐色,长圆形。花期7~9月。
生于海拔100~1000m的山谷、溪河边、林下。分布于海南、广西和云南等地。
|
采收加工 | 春、秋季采收,洗净,用水稍浸,捞出,切片,晒干,鲜品随用随采。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根茎呈圆柱形,稍弯曲,有的略扁,长15~40cm,直径0.8~1.5c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粗糙,有多数扭曲的纵沟纹、圆形根痕及黄色针状纤维束。质硬而脆,折断面红褐色,黄色针状纤维束多而明显,相对另一断面呈多数针眼状小孔及有少数针状纤维束。气香,味辛、微苦。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细胞有的残存,棕色。基本组织中散有大的分泌腔,分泌细胞靠外侧较多,内含黄色至棕色分泌物;黏液细胞较大,内含草酸钙针晶束;草酸钙簇晶散在;维管束外韧型及周水型,散列,外韧型维束管外侧常伴有纤维束,单一纤维束少见,纤维壁较厚,木化。
粉末特征:淡棕色。纤维完整者呈长纷锤状或棱状,少数呈条状,末端钝或稍尖,有的分叉,或呈尾突状,长至1012μm,直径18~80μm,壁大多甚厚,约至25μm,少数壁薄,层纹明显,孔沟密。草酸钙针晶多成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少数散离,长65~140μm,黏液细胞椭圆形或阔椭圆形,有的壁略增厚。导管主为螺纹导管,罕见螺状梯纹,直径约至50μm。另有草酸钙簇晶、木栓组织等。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样品粉末50g,提取挥发油,加等量乙酸乙酯稀释后,点于硅胶G板上,以芳樟醇、α-蒎烯、β-蒎烯为对照品。以己烷一乙酸乙酯(8:15)为展开剂,展距15cm,用5%香草醛浓硫酸试液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苦、微麻,气香,性温。入水、土塔。
|
功效 | 调补水血,除风止痛,续筋接骨。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5~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加酒炒热敷。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三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46
药理
[1]刘国声,等.药学通报,1984,19(12):12
[2]郑民实.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1):39
[3]向仁德,等.中草药,1985.16(2):22
[4]欧兴长,等.中草药,1987,18(4):21
[5]易建文.中药材,1993,16(10):37
[6]王序,等.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6,18(1):31
|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 《西双版纳傣药志》
|
参考 | 《中华本草》傣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