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hei zhong cao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毛茛科植物腺毛黑种草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腺毛黑种草,一年生草本,高35-50cm。茎直立,上部分枝,具纵棱,被短腺毛和短柔毛。叶互生,二回羽状复叶;茎中部叶有短柄;叶片轮廓卵形,长约5cm,宽约3cm,羽片约4对,近对生,末回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宽0.6-1mm,上面无毛,下面疏被短腺毛。花两性,直径约2cm,单生枝端;萼片5,花瓣状,白色或带蓝色,卵形,长约1.2cm,宽约6mm,基部有短爪,无毛;花瓣约8,小,长约5mm,有短爪,唇形,上唇较下唇略短,披针形,下唇2裂超过中部,裂片宽菱形,先端近球形变粗,基部有蜜槽,边缘有少数柔毛;雄蕊多数,长约8mm,无毛,花药椭圆形,花丝丝状;心皮5,基部合生至花柱基部,散生图形小鳞片状突起,花柱与子房等长。蒴果长约1cm,有圆形鳞状突起,宿存花柱与果实近等长。种子多数,三棱形,长约2.5mm,有横皱纹。花期6-7月,果期8月。 |
资源分布 | 新疆、云南、西藏有栽培。 |
生态环境 |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季采收,阴干,用时切段。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甘;辛;性温 |
归经 | 心;肺经 |
功效 | 益气养心;祛风止咳 |
功效分类 | 益气养心药;祛风止咳药 |
主治 | 心悸;失眠;体虚;风寒感冒;咳嗽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Niglla glandulifera Freyn et Sint. |
科属分类 | 毛茛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