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皂荚子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皂角子、皂子、皂儿、皂角核。
汉语拼音 zao jia zi
英文名 seed of Chinese Honeylocust
药材基原 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种子。
动植物形态 皂荚 乔木,高达15cm。刺粗壮,通常分枝,长可达16cm,圆柱形。小枝无毛。一回偶数羽状复叶,长12-18cm;小叶6-14片,长卵形、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1.5-3.5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斜圆形或斜楔形,边缘有细锯齿,无毛。花杂性,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有4枚披针形裂片;花瓣4,白色;雄蕊6-8;子房条形,沿缝线有毛。荚果条形,不扭转,长12-30,宽2-4cm,微厚,黑棕色,被白色粉霜。花期4-5月,果期9-10月。
资源分布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四川、贵州等地。
生态环境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晒干。防虫蛀。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一端略狭尖,长1.1-1.3cm,宽0.7-0.8cm,厚约0.7cm。表面棕褐色,平滑而带有光泽,较狭尖的一端有微凹的点状种脐,有的不甚明显种皮剥落后可见2片大型鲜黄色的子叶,质极坚硬,气微,味淡。以颗粒饱满、坚实、无杂质、无虫蛀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 种子含树胶(gum)。种子内胚乳含由半乳糖(galactose)与甘露糖(mannose),按摩尔比1:3.9-4.0组成的多糖。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皂荚子,收得,用磁瓶盛,下水,于火畔煮,待泡熟,剥去硬皮一重了,取向里白嫩肉两片,去黄(其黄消人肾气),用铜刀细切,于日中干用。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药性 辛;温;有毒
归经 肺;大肠经
功效 润肠通便;祛风散热;化痰散结
功效分类 润下药;祛风药
主治 大便燥结;肠风下血;痢疾里急后重;痰喘肿满;疝气疼痛;瘰疬;肿毒;疮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用药禁忌 孕妇慎服。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皂荚,能通大肠阳明燥金,乃辛以润之之义,非得湿则滑也。
2.《本经逢原》:皂荚子烧灰存性,能治大肠风秘燥结,祛风逐秽之性可知。
3.《本草图经》:核中白肉,入治肺药。又炮取中黄心,嚼饵之,治膈痰吞酸。
4.李杲:和血润肠。
5.《本草纲目》:治风热大肠虚秘,瘰疬、肿毒、疮癣。
6.《本草崇原》:治疝气并睾丸肿痛。
7.《医林纂要》:杀疳虫。
8.《本草求原》:疏风热,去麻痹。
考证 出自《雷公炮炙论》。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Gleditsia sinensis Lam.[G.horrida Willd.]
科属分类 豆科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益脑胶囊
七制香附丸
牙皂
Isovitexin
Fistucacidin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