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胡荽子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芫荽
汉语拼音 hu sui zi
英文名 Coriander Fruit, Coriander Seed
药材基原 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果实。
动植物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无毛,有强烈香气。根细长,有多数纤细的支根。茎直立,多分枝,有务纹。基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列,叶柄长2-8cm;羽片广卵形或扇形半裂,长1-2cm,宽1-1.5cm,边缘有钝锯齿、缺刻或深裂;上部茎生叶三回至多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狭线形,长5-15mm,宽0.5-1.5mm,先端钝,全缘。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序梗长2-8cm;无总苞;伞辐3-8;小总苞片2-5,线形,全缘;小伞形花序有花3-10,花白色或带淡紫色,萼齿通常大小不等,卵状三角形或长卵形;花瓣倒卵形,长1-1.2mm,宽约1mm,先端有内凹的小舌片;辐射瓣通常全缘,有3-5脉;药柱于果成熟时向外反曲。果实近球形,直径约1.5mm。背面主棱及相邻的次棱明显,胚乳腹面内凹,油管不明显,或有1个位于次棱下方。花果期4-11月。
资源分布
生态环境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8-9月果实成熟时采取果枝,晒干,打下果实,除净杂质,再晒至足干。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定:果实为2小分果合生的双悬果,呈圆球形,直径3-5mm。淡黄棕色至土黄棕色,顶端可见极短的往头残迹,多分裂为二,周围有残存的花萼5枚。表面轻粗糙,有不甚明显的波状棱线10条与明显的纵直棱线12条相间排列。基部钝圆,有时可见小果柄或果柄痕。小分果背面隆起,腹面中央下凹,具3条纵行的棱线,中央较直,两侧呈弧形弯曲,有时可见悬果柄。果实稍坚硬。气香,用手揉碎,散发出特殊而浓烈的香气,味微辣。
中药化学成分 果实含挥发油l-1.4%,脂肪26%;挥发油含多种萜类、醇类化合物及樟脑(CamPhor)、陇牛儿醇(Geraniol)等。果实尚含葡萄糖、果糖、蔗糖。种子含挥发油l%,脂肪20-25%,糖类20%,含氮物质13-15形,无机物7%。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约70%)是 α-芳樟醇(Linalool),其他尚有α-、β-蒎烯(α-, β-Pinene),二成烯(Dipentene即柠檬烯),α-,β-γ-松油烯(α-,β-,γ-TerPinene),对-聚伞花索(p-Cymene)等。种子还含有多量油酸,少量 5,6-十八碳烯酸( 5,6-Octadecenoicaeid),以及黄酮甙、β-谷甾醇、 D-甘露醇。果实和全草均含具恶臭的癸醛(decanal)。
种子含挥发油1%,脂肪20%-25%,糖类20%,含氮物质13%-15%,无机物7%。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约70%)是d-芳樟醇(linalool),其他尚有α、β-蒎,二戊烯(dipentene,即柠檬烯),α、β、γ-松油烯(α、β、γ、-terpin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牻牛儿酯,已酸芳樟醇酯(linalyl acetate),樟烯,月挂烯(myrcene),樟脑[6,7]。脂肪酸的组成主要有棕榈酸,油酸(oleic acid),岩芹酸(petroselinec acid)和亚油酸[8]。种子所含磷脂主要成分为: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磷脂酰已醇胺(plosphatidyletha-nolamine),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9],以及黄酮甙,β-谷甾醇,D-甘露醇[11]和芫荽萜酮二醇(coriandri-nonediol)[12]。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2g,加已醚10ml,援摇提取30min,滤过,取滤液2ml挥干,加1%香荚醛硫深液1-2滴,即现玫瑰色。(检查挥发油) (2)取本品粗粉5g,加甲醇3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5ml,深缩至约0.5ml,分别于滤纸上滴加2点,其中一点上加1%三氯化铝已醇液,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滴加三氯化铝已醇液的蓝色荧光斑明显加强。(检查黄酮素)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干燥成熟之果实为弱的芳香剂,一般可与其他药合用作矫味剂。也能增进胃肠腺体分泌,还能促进胆汁分泌。所含挥发油具有某些抗真菌作用。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1.配柽柳,为发汗透疹对药。 2.配升麻,用于麻疹初起,透疹不畅并发热者。 3.配浮萍,发汗解表透疹。 4.配葛根,用于寒热错杂的外感头痛。 5.配木香,用治肝失疏泄,脾运失常所致的肠鸣泄泻
药性 味辛;酸;性平
归经 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 健胃肖积;理气止痛;透疹解毒
功效分类 解表药;健脾药
主治 食积;食欲不振;胸膈满闷;脘腹胀痛;呕恶反胃;泻痢;肠风便血脱肛;疝气;麻疹;辣疹不透;秃疮;头痛;牙痛;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熏洗。
用药禁忌 有火热者禁服。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千金.食治》:消谷,能复食味。
2.《本草拾遗》:主小儿秃疮,油煎敷之。亦主虫毒、五野鸡病及食肉中毒下血,煮令子拆,服汁。
3.《纲目》:发痘疹,杀鱼腥。
4.《分类草药性》:治小儿痘疹不出,辟四时不正之气,发表散寒,治鼻塞不通。
考证 出自《千金.食治》
药物应用鉴别 胡荽气味芳香,辛散之力胜于陈者,无胡荽时,可以用西河柳代之,均能透发麻疹。外洗内服,但胡荽可作食品,西河柳仅供药用。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Fructus Coriandri Sativ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Coriandrum sativum L.
科属分类 伞形科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天胡荽愈肝片
天王补心丸
2-C-Methyl-D-erythritol1-O-β-D-glucopy
2-C-Methyl-D-erythritol4-O-β-D-glucopy
Dipentene;1,8-p-Menthadiene;Cajeputene;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