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柯蒲木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蕊木、老鸦檬果、梅桂
汉语拼音 ke pu mu
英文名
药材基原 为夹竹科植物云南蕊木的果实、叶。
动植物形态 乔木。树皮灰褐色,具乳汁;叶腋间及叶腋内有钻状腺体,淡黄色。叶对生;叶柄粗壮,长1-1.5cm;叶片坚纸质,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12-17cm,宽3.5-5.5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无毛或幼叶略有微毛;侧脉每边约20条。聚伞花序复总状,分二叉,着花42朵,总花梗粗壮,长达14cm;苞片与小苞片无毛;花萼5深裂,裂片双盖覆瓦状排列,两面无毛,仅边缘有睫毛,外边具1个黑色腺体;花冠白色,高脚碟状,花冠筒近顶部膨大,内被长柔毛,花冠裂片5,向右覆盖;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喉部;花盘为2枚条状披针形的舌状片所组成,与心皮互生,长过心皮;心皮离生。花柱长约2.5cm,柱头加厚,先端短2裂。核果椭圆形,成熟时黑色。种子2颗。花期4-9月,果期9-12月。
资源分布 分布于云南等地。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500-800m山间疏林中或山地路旁。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秋季收果实,叶全年可采,晒干。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中药化学成分 从云南蕊木的果实中分离得到16种生物碱,鉴定了13种化合物:象牙仔榄树宁碱(eburnamenine),柯蒲木酮碱(kopsanone),5,18-二氧代柯蒲烷(5,18-dioxokopsane),多果树酰胺(kopsinilamine),柯蒲木宁碱(kopsinine),多果树碱(pleio-carpine),柯蒲木胺(kopsamine),N-甲酯基-12-甲氧基柯蒲木那
林碱(N-carbomethoxy-12-methoxykopsinaline),N-甲酯基-11,12-
二甲氧基柯蒲木那林碱(N-carbomethoxy-11,12-dimethoxykop-sinaline),右旋异形蔓长春花胺(vincadifformine),N-甲酯基-11-羟基-12-甲氧基柯蒲木那林碱(N-carbomethoxy-11-hydroxy-12-
methoxy-kopsinaline),N-甲酯基-11-甲氧基-12-羟基柯蒲木那林碱(N-carbomethoxy-11-methoxy-12-hydroxykopsinaline),N-氧化柯蒲木胺(kopsamine N-oxide)[1]。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保肝作用 柯蒲木宁碱提前24h灌服200mg/kg两次(间隔8h)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先以CCl4引起肝损伤后再灌服柯蒲木宁碱也具有明显治疗效果,可使ALT显著降低,嗜酸性变、脂肪变性、炎细胞浸润及气球样变等肝脏病理损伤也显著减轻,但对肝三酰甘油的蓄积无拮抗效果,对于醋氨酚、硫代乙酸胺、泼尼松等所致小鼠肝损伤也均有明显保护效果,其中对硫代乙酸胺所致三酰甘油升高也有一定降低作用。同剂量柯蒲木宁碱连续给药7d对正常小鼠肝脏AIT和AST、醛缩酶以及血清ALT活性均无明显影响。0.5μmol/L浓度的柯蒲木宁碱于体外对正常或CCl4中毒小鼠肝AIT活性也无明显影响;但其20mg/kg灌服3d,即可使肝切除
小鼠再生肝重量明显增加,整个肝脏的蛋白质和DNA RNA含量明显增加[1]。在体外1mmol/L。的柯蒲木宁碱能明显抑制CCl4所致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MDA)的生成,甲吡酮可明显拮抗柯蒲木宁碱的抑制MDA生成作用,表明其抗CCl4脂质过氧化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细胞色素P-450而实现的。提前24h灌眼可明显降低CCl4。所致肝脏共轭双烯物的升高,但柯蒲木宁碱对14CCl4与肝微粒体脂质和蛋白质黄价结合的抑制作用较弱,提示其抗CCl4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主要是阴断了CCl4对膜结构的损伤作用[2]。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药性 苦;辛;性平,有毒
归经
功效 消炎止痛;祛风活络
功效分类 消炎止痛药;祛风活络药
主治 咽喉肿痛;风湿痹痛;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泡酒饮。外用:适量,叶煎水洗。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考证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Kopsia officinalis Tsiang et P.T.Li
科属分类 夹竹桃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