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药非处方药 > 正文
桂附地黄丸(浓缩丸)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汉语拼音 gui fu di huang wan
英文名 Gui fu di huang pills
用药分类 内科用药;虚证类药
作用类别
药物组成 肉桂20g,附子(制)20g,熟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
性状 本品为黑棕色的浓缩丸;气微香,味酸、涩。
功效 温补肾阳。
主治 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
剂型 丸剂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8丸,日3次。
用药禁忌 1.孕妇忌服。 2.不宜和外感药同时服用。 3.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赤石脂或其制剂。 4.本品中有肉桂属温热药,不适用于具有口干舌燥,烦燥气急,便干尿黄症状的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及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本品宜饭前服或进食同时服。 7.服药2周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食欲不振,头痛,胃脘不适等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 8.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不良反应
制备方法 以上八味,泽泻、茯苓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20℃)的清膏;熟地黄切片,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20℃)的清膏;山茱萸及丹皮40g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17页),以70%乙醇为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20℃)的清膏,剩余的牡丹皮及其余山药等三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各清膏混匀,制成浓缩丸,干燥,打光,即得。
规格 3g/8丸
药理作用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页)。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数个排列成行。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图形,壁一边菲薄。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长80-240μm,针晶直径2-8μm。糊化淀粉粒团块类白色。
含量测定 取本品5丸,精密称定,置500ml烧瓶中,加氯化钠10g,乙醇5ml,用水蒸气蒸馏,收集馏出液约250ml,移入25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照分光光度法(附录51页),在274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丹皮酚(C9H10O3)的吸收系数[E1%1cm]为862计算,即得。 本品含牡丹皮按丹皮酚(C9H10O3)计算,不得少于0.10%。
浸出物
贮藏 密封。
备注
处方来源 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标准1993年
标准号 WS3-B-1600-93
OTC分类 第一批OTC
相关文章
健肾益肺口服液
健肾益肺颗粒
仙灵骨葆片
琼玉膏
龟苓膏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