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获郑继伟副省长批示肯定。我县针对乡村医生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学历低、年龄大、技能弱等问题,通过实施“大学生村医”、“定向培养”和“年老乡村医生退出”三个计划,解决了乡村医生新老交替难题,改善了乡村医生队伍结构素质。目前,28名大学生村医、44名定向培养生已扎根社区卫生服务站,71名年老乡村医生已退出,同时择优录取4名大学生村医纳入所在乡镇卫生院编制,仍在原服务站工作,并对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待遇进行了调整提高。该做法获得了郑继伟副省长的批示肯定,并在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
2、迎接县人大专项工作评议。2011年,县人大常委会专项评议2009年以来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县卫生局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坚持边查边改,未评先改。同时根据县人大评议会议提出的四条整改意见,进行逐条分析,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责任到人,限时办理,高标准、严要求地落实整改措施。12月5日县人大对评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的满意度测评为满意。
3、我县实现市级以上卫生乡镇全覆盖。自乾元镇1992年在全省率先创建省级卫生镇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创建工作,在各乡镇密切配合下,创卫工作进一步深化,城镇品位进一步提升,有效改善了我县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随着2011年筏头乡创建市级卫生乡顺利通过,我县成功实现市级以上卫生乡镇全覆盖,目前,我县共有国家级卫生乡镇(县城)2个,省级卫生乡镇4个,市级卫生乡镇5个。
4、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创建工作顺利推进。截止2011年底,已完成武康、洛舍、干山、三合、新市、秋山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工程,雷甸卫生院装修工程已基本完工,筏头卫生院完成总工程量的50%,莫干卫生院完成图纸设计。自2007年以来,我县乡镇卫生院积极争创浙江省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在前几年成功创建4家的基础上,2011年又有新市镇中心卫生院等6家单位成功创建,目前创建率达到83.3%。通过建设和创建活动,农村社区的软硬件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较好地满足了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5、我县在全省率先成立并运作卫生财务管理中心(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中心)。为加强基本药物宣传、采购、配备、使用和监管工作,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提高卫生经费使用效益,县卫生局与农村合作银行合作设置了办公场地,投入资金购置了办公设备,2011年公开选聘了6名工作人员,正式运作两个中心。该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县卫生局被省卫生厅授予“2010年度浙江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先进单位”。
6、有效理顺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针对新医改前我县乡镇卫生院公私合营、人员复杂、体制不顺的现状,由乡镇政府作为实施主体,县卫生局派出指导组协助乡镇政府开展改制卫生院深化改革工作。截止2011年3月,顺利收回了全部改制卫生院,回归政府举办的公益性质。国务院医改办专题调研并肯定了我县改制卫生院深化改革工作。同时,按照乡镇卫生院“三定方案”的要求,创新实施“四个一批”的人员定编工作,确保了人员的平稳过渡。
7、扎实开展重金属等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县卫生局扎实开展重金属等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实施方案,落实专人负责,以职业病危害监控处置为切入点,以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为抓手,以涉铅重金属、粉尘、高毒物品专项治理为重点,从5月初开始至年底分三个阶段,对全县重金属、粉尘、高毒物品企业进行了全面整治,共确定整治企业205家,开展职业健康检查 5322人,落实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培训4641人,不折不扣地完成了任务。
8、“三好一满意”活动切实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县卫生局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以“三好一满意”活动为载体,在各医疗卫生单位设立读书读报点,改进了医院内部标识指引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环境;县级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温馨病房创建、党员干部“奉献日”等活动,开设了糖尿病护理和母婴产科护理等门诊,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推出了专家门诊预约、复诊病人自助挂号、自助取化验单、电子叫号系统、电子处方、远程会诊、错时分段诊疗等便民惠民举措,进一步优化诊疗服务流程。局党委被授予“浙江省卫生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9、县人民医院内涵建设全面提升。2011年9月,县人民医院经浙江省二甲医院评审专家组成员对医院的内部管理、医疗服务能力、临床技术水平、后勤保障的全面检查和综合考评后,顺利通过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复评。在此基础上,经省卫生厅专家组评审通过,于2011年11月成为浙江省第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临床培训基地,其中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影像、病理6个学科被批准为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科目,这也是湖州市范围内唯一获此资格的县(区)级医院。
10、我县在全市率先开设国医馆。县国医馆经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于2011年11月在湖州市率先开设。县国医馆位于县中医院门诊部三楼,内设名中医工作室、针灸推拿康复中心、治未病中心和中草药陈列管。馆内常年有省、市和县名老中医及著名专家教授定期、不定期坐诊,充分利用中医药专家资源,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治疗及保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