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国卫生人才网
各省卫生人才网
浙江 重庆 河南 广东
河北 上海 北京 天津
山东 安徽 山西 江苏
湖北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四川 广西 贵州
陕西 兵团 甘肃 宁夏
辽宁 青海 新疆 西藏
吉林 黑龙江 海南 内蒙古
 医学全在线 > 中国卫生人才网 > 江苏卫生人才网 > 南通 > 正文
《关于推进全省卫生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来源:南通市卫生局 更新:2013/7/10 字体:

江苏省卫生厅印发《关于推进全省卫生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苏卫人[2002]3号

各市卫生局、厅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卫生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我厅制定了《关于推进全省卫生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化改革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江苏省卫生厅
                   二○○二年一月九日
 

关于推进全省卫生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卫生厅《关于深化全省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苏人通〔2001〕66号)的有关精神,进一步推动全省卫生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步伐,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卫生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必须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质为核心,以低耗为标准,以高效为方向,通过建立社会化的后勤服务体系,使卫生事业单位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两个效益;同时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搞活用人制度,优化卫生后勤人才资源配置,提高卫生服务质量,逐步建立起服务于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后勤体系。

  二、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卫生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就是依靠社会力量和利用社会资源,为卫生事业单位提供后勤服务,同时将现有后勤服务部门逐步从单位中分离出来,改制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实体,最终建立起优质、高效、低耗、快捷的满足卫生事业单位发展需要的后勤保障系统。

  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总目标是: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使现有单位的后勤服务部门原则上从单位中分离出去,成为面向社会的独立经济实体,暂不具备条件的后勤服务部门也要实行单独核算、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在医疗机构相对集中的城市,多家医院的后勤部门可组成后勤服务集团,实行“统一管理、自负盈亏、规模经营、独立核算”的管理模式。

  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管理体制:理顺卫生事业单位后勤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实行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分开,后勤管理职能集中到一个部门,代表单位购买后勤服务并监督服务机构的服务行为。卫生事业单位的后勤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后勤服务保障项目的招标签约、财产管理、房地产管理、基本建设和修建管理、后备物资管理、动力能源管理、通讯、安全和消防管理、环境秩序管理、后勤服务规划的制定和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等。后勤服务项目主要指为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开展、病人生活、职工工作和生活提供的各项劳务或技术服务。

  坚持事企分开、单位所有权和实体经营权分开的原则,组建企业化后勤服务实体,后勤服务实体要按照企业经营组织形式,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经营方式上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提高后勤服务实体的经济效益。医疗卫生单位法人对新组建的后勤服务实体的经营服务活动进行考核监督,在资产方面,后勤管理部门对划归“实体”管理或使用的资产要进行清产核资,如单位产权变更(分离、组建产业集团),应按照《江苏省国有资产投出管理试行办法》(苏政发〔1992〕85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国资事发〔1995〕106号)办理,要明确“实体”对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加强监管,防止资产流失。

  (二)劳动人事用工制度:按照社会化方向和企业化管理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劳动人事用工制度,后勤服务机构或实体自主行使用工管理权和奖惩权,有权聘用或解聘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引进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在用工的管理上要按照《劳动法》的要求,实行劳动合同制。卫生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可制定内部离岗退养政策,对工作年限满30年或工作年限满20年以上且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女工人年满45周岁)的人员,鼓励其内退,待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再按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三)分配制度改革:后勤经营服务实体的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体自主”的原则,逐步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要以岗位测评为依据,参照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合理确定岗位工资标准和工资差距,对在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职工,可以给予一次性重奖,奖励金额从所获结余中提取。

  三、改革的主要途径
  卫生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
  (一)独立,即后勤实体与单位实现相对独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单位与后勤服务中心要形成以契约为主的双方关系。单位要履行后勤管理职能,后勤服务中心要为病人和职工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减少消耗,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为社会提供服务,所创效益按有关规定实行利润分成。

  (二)分离,即后勤实体脱离单位,通过互为参股,资产重组等多种所有制的结构形式和实施方式,办成独立于单位法人之外的后勤产业,后勤经济实体从业人员作为企业用人,由后勤实体自主管理。

  (三)组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后勤产业集团。在医疗机构相对集中的城市,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发挥行业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资本为纽带,将多家单位的后勤部门通过股份合作、投资入股等方式重新配置,优化组合,组建区域性的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后勤服务集团,以优化卫生资源,调整卫生后勤结构。

  (四)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直接实行社会化的物业管理。对基础条件好,后勤从业人员少的医疗卫生单位,可以直接引进符合医疗卫生单位特点的服务好、质量优、信誉高、价格合理的专业服务公司,实行社会化的物业管理。

  四、组织领导
  (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要有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单位、社会等各方面都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理解、支持和参与后勤改革。

  (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必须与转换经营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在后勤部门分离和逐步转制过程中,对从原单位划到后勤服务机构的人员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等应由单位承担的部分,可以按照“老人老办法”的思路,由原单位承担。实行聘用制的单位,与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后勤人员,转制进入企业后,退休时由原单位按卫生事业单位待遇办理退休手续。后勤由行政拨款改为事业收费后,后勤实体要严格成本核算,在社会化的初始时期,医疗卫生单位应按不低于前三年在后勤服务项目上平均消耗资金的标准支付给相应的后勤服务实体,三年后逐步按服务项目结算。

  (三)突出重点,积极试点,以点带面,分批推进。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重点是卫生保洁、水电、房产设备维修和保障、洗衣房、食堂改革。卫生事业单位在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要制定可操作的具体方案和实施细则,积极试点,经过多方面的论证,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确保有序有效地进行。

  (四)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做好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 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多方面的配套改革,配套改革不到位,将严重制约后勤社会化改革,当前应重点抓好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以增强后勤部门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关文章
 大兴国家卫生人才网:北京市大兴区卫生局关
 浙江卫生网:舟山市卫生系列计生局承担辖区
 揭阳医药卫生人才网:和谐卫生登文选编——
 南阳医药卫生人才网:有关做好省卫生系列厅
 内蒙古人才网: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
 镇海区卫生网:2014年度下半年宁波市镇海区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