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杨陵区2012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杨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8月24日
杨陵区2012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实施方案
2012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开局之年,按照《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杨凌示范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杨管办发〔2012〕39号)有关要求,结合实际,现提出我区2012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以及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承前启后,着力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实现“十二五”阶段性改革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2012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1、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
(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区人社局负责)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8%。(区卫生局负责)
(3)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学生、学龄前儿童和新生儿参保(合)管理工作。(区人社局、卫生局、财政局负责)
(4)继续做好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等困难群体参保工作。(区人社局、财政局负责)
2、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1)提高财政补助标准。2012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50元,人均筹资标准达到300元。(区财政局、人社局、卫生局负责)
(2)提高医保支付水平。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0%以上和75%左右。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全国农民年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且不低于6万元。(区人社局、卫生局负责)
(3)扩大统筹范围。巩固完善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市级统筹工作。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实行门诊统筹。(区人社局、卫生局负责)
3、改革医保支付制度。
(1)开展按人头、按病种、按床日、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逐步覆盖统筹区域内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加强付费总额控制,制订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总体控制目标并分解到定点医疗机构,与付费标准相挂钩。积极推动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机制和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将医疗机构总费用和次均(病种)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和个人负担控制情况,以及医疗服务质量列入医保评价体系。(区卫生局、人社局负责)
(2)完善差别支付机制,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首诊到基层。将符合条件的私人诊所等非公立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区卫生局、人社局负责)
(3)建立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实时监控系统,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建立联合反欺诈机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区卫生局、人社局负责)
4.提高基本医保经办管理水平。
(1)积极推广医保就医“一卡通”。基本实现参保人员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加快推进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跨省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年内实现职工医保制度内跨区域转移接续。(区人社局负责)
(2)加强医保基金收支管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坚持当年收支平衡原则,结余过多的结合实际重点提高高额医疗费用支付水平,职工医保结余过多的地方要采取有效办法把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
(区人社局、卫生局负责)(3)探索整合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管理职能和经办资源,完善基本医保管理和经办运行机制。(区人社局、卫生局负责)
(4)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区人社局、卫生局负责)
5.加大医疗救助力度。
(1)加大救助资金投入。救助范围从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以及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困难群体,资助其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提高救助水平,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稳步提高封顶线,进一步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区民政局、残联、卫生局、人社局、财政局负责)
(2)研究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通过政府出资、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资建立基金,解决无费用负担能力和无主病人发生的应急医疗救治费用。(区民政局、残联、卫生局、人社局、财政局负责)
6.积极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机制。
(1)研究制订重特大疾病保障办法,年底前建立市级大病统筹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大病商业健康保险或建立补充保险等方式,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做好基本医保、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等的衔接。(区卫生局、人社局、财政局负责)
7.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积极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发展基本医保之外的健康保险产品,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鼓励企业、个
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
(区卫生局、人社局负责)(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8.巩固基层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果。
(1)进一步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村卫生室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对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结合实际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其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区卫生局负责)
(2)完善基本药物基层配备使用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100%。(区卫生局负责)
(3)进一步完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财政经常性补助办法。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区财政局、卫生局负责)
(4)提高村医补助标准。按照服务人口、服务半径核定村医数量,按人均每年1万元补助。根据乡村医生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等多种考核指标,采取绩效考核的办法进行补助。补助经费实行先预拨后结算。(区财政局、卫生局负责)
9.积极推进药品“三统一”工作。
(1)继续扩
大药品“三统一”实施范围。2012年起,在辖区内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三统一”管理。
(区卫生局负责)(2)建立药品采购货款集中支付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采购货款以县级为基本单位进行统一结算,货款支付时间原则上从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区财政局、卫生局负责)
(3)加强药品配送工作,规范配送企业行为,配送率达到95%以上。(区卫生局负责)
(三)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10.巩固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1)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按乡镇户籍人口的1.2‰核定,其中医疗专业人员比例不得低于90%。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法人自主权,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区人社局、卫生局、财政局负责)
(2)全面落实绩效工资,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区卫生局、人社局、财政局负责)
11.建立完善稳定长效的补偿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
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实行先预拨后结算。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全面落实一般诊疗费及医保支付政策。(区卫生局、财政局、人社局负责)
12.坚决制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新的债务。(区监察局、财政局、卫生局负责)
(四)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13.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1)加快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加快推进杨凌中医院建设,建成揉谷镇、大寨镇卫生院和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区卫生局负责)
(2)全面完成“安心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区卫生局负责)
(3)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在示范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公共卫生服务科室,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确定公共卫生人员,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精神卫生、应急救治、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区卫生局负责)
(4)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多种方式,继续对村卫生室的房屋建设、设备购置给予扶持。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落实乡村医生的多渠道补偿、养老政策。(区卫生局、财政局负责)
14.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和后备力量建设。
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低于2周。采取本地人员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充实乡村医生队伍,确保每个村卫生室都有乡村医生。(区卫生局负责)
(五)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15.推进医疗资源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
(1)制订区域卫生规划,明确区域内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含国有企业医院)数量和布局,重点办好3所县级公立医院(区医院、区中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规模和设备配备,原则上公立医院不得举债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区卫生局、财政局负责)
(2)加强医疗服务体系薄弱环节建设,支持医疗机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加强区级综合医院儿科建设。鼓励整合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资源,促进大型设备资源共享。(区卫生局负责)
16.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1)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杨陵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改革。(区卫生局负责)
(2)将公立医院补偿由财政补助、服务收费和药品加成收入3个渠道改为财政补助和服务收费2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加政府投入、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等途径予以补偿。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行零差率销售。(区财政局、卫生局负责)
(3)按照“总量平衡、调整结构”的原则,适当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和检验价格,政府投资购置的公立医院大型设备按扣除折旧后的成本制订检查价格。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比价关系,引导医疗机构通过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获得合理补偿。调整后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区卫生局、人社局负责)
(4)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政策。(区卫生局、财政局、人社局负责)
(5)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要求,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经营管理和用人自主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区卫生局、人社局负责)
(6)县级公立医院在编制规模和岗位类别范围内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逐步变固定用人为合同用人,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县级公立医院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可按照有关规定设置特设岗位。(区卫生局、人社局负责)
(7)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提高医务人员待遇。严禁将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区卫生局负责)
(8)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提高区域内就诊率,降低区外转出率。(区卫生局负责)
17.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
(1)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包括港、澳、台地区)依法开办诊所。进一步改善执业环境,落实价格、税收、医保定点、土地、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对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予以补助。积极发展医疗服务业,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的大型医疗集团和康复医疗机构发展。(区卫生局、人社局、财政局负责)
(2)逐步将民办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纳入人才培养培训范围。(区卫生局、人社局负责)
18.全面开展便民惠民服务。
(1)积极推进区域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建设,普遍实行预约诊疗,开展“先诊疗、后结算”,简化医疗服务流程。(区卫生局负责)
(2)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加强质量控制。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规范医疗行为。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医疗机构检验对社会开放,检查设备和技术人员应当符合法定要求或具备法定资格,实现检查结果互认。(区卫生局负责)
(六)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19.逐步建立全科医生制度。
(1)大力开展全科医师培养(训),力争实现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区卫生局负责)
(2)开展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推行全科医生(团队)与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积极推进基层首诊负责制试点。(区卫生局负责)
20.强化卫生人才培养。
(1)继续为乡镇卫生院招收2名以上定向免费医学生。(区卫生局、人社局负责)
(2)继续实施“万名医师”培训计划,安排2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区卫生局负责)
(3)继续为县级医疗机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区卫生局负责)
(4)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岗培训,重点开展具有全科医学特点、促进基本药物使用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培训项目,共培训84人次。(区卫生局负责)
(5)加大护士、护理养老员、药师、儿科医师以及精神卫生、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医院管理人员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区卫生局负责)
21.创新卫生人才使用制度。
(1)县级医疗单位医生在聘任主任医师前,必须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累计服务一年。(区人社局、卫生局负责)
(2)制定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放宽医师多点执业标准,鼓励具备行医资格人员申请多点执业,逐步扩大多点执业范围,力争年底前实施。完善
执业医师注册、备案、考核、监管政策,建立医师管理档案和行医记录以及医疗事故记录系统。
(区卫生局负责)(3)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医务人员到基层服务。建立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人才合作交流机制,探索县域内人才统筹调配和柔性流动,促进县乡人才联动。(区卫生局、人社局负责)
(七)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22.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
全力抓好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试点项目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基层涵盖基本药物使用、居民健康档案、诊疗规范、绩效考核等功能的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基层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区卫生局负责)
23.积极推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1)在县级医院建立医院诊疗行为管理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实行精细化管理和绩效管理。(区卫生局负责)
(2)建立以特大型医院为龙头,以示范区医院为核心的远程会诊系统。(区卫生局负责)
(3)根据国家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标准,在全区范围内统一建立和规范管理居民健康档案,逐步实现标准化电子病历的管理和使用。(区卫生局负责)
(4)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险和医疗费用数据的统计分析,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作用,提高医疗机构规范化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区卫生局负责)
(八)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24.继续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着力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居民知晓率和满意度。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60%以上,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人数分别达到0.9万和0.3万。将排查发现的所有重性精神病患者纳入管理范围。提高流动人口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
(区卫生局负责)25.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做好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重性精神病、重大地方病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疾病防治。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继续支持农村急救体系和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区卫生局负责)
(九)健全医药卫生监管体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6.加强医疗费用监管控制。
将次均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住院床日以及药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加强对费用增长速度较快疾病诊疗行为的重点监控。(区卫生局负责)
27.加强健康教育,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转变传统就医观念和习惯,引导科学就医和安全合理用药。
探索建立医疗执业保险,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增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区卫生局、司法局负责)
三、保障措施
2012年度医改工作的实施时间为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底。区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细化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如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医改办要进一步加强对医改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我区医改工作;区考核督查办要将医改工作纳入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区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是本部门医改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医改任务完成情况负总责,分管同志是直接责任人,要具体负责、亲自抓。各单位要落实专门人员,切实抓好医改各项工作。
(二)明确目标责任。区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细化责任,结合部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 8月30日前将本部门医改工作方案报区医改办(发改局)。
(三)建立完善医改信息报送和工作考核制度。区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重视和加强医改信息报送工作,每个部门每月应报送医改工作信息2条以上。要按月、按季度填报医改进展情况月报表、季报表和季度形势分析报告,报送医改实施进展情况,实时反映医改工作成效。区考核督查办要将医改工作纳入各部门年度目标任务书予以考核,实行季度考核、全年评估的绩效考核机制。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医改实施进展情况和效果的监测评估,定期通报情况,作为全年考核的主要依据。
(四)强化督促检查。区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定期对本部门承担的医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及时发现不足和问题,不断推进工作上水平。区考核督查办会同区医改办定期对医改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及时研究并协调解决医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医改工作顺利进行。区政府将依据平时督查、通报、季度考核和年度责任书完成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未按要求完成任务和不能履行相应职责的进行问责。
(五)强化宣传引导。各镇办、各部门要关心关注医改工作,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参与支持医改工作,要广泛宣传医改的方针政策,合理引导预期,及时向社会宣传公布医改进展情况,更好地接受广大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客观反映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理解改革、支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