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医学考研
资讯
考试报名 招生简章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考研论坛
专业
西医综合 中西综合 公共基础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考研院校 > 华东地区2 > 厦门大学医学院 > 报考信息 > 正文
厦门大学简介 中国南方之强
来源:厦门大学招生办公室 更新:2007/2/28 字体:

科研成果

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情况

一、“ 985 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5 个):

在国家“ 985 工程”二期的建设项目中,我校东南亚研究创新基地、台湾研究创新基地、财务管理与会计创新基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创新基地、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创新基地被列入“ 985 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行列,成为国家科研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 5 个):

“十五”期间, 我校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台湾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通过 教育部组织专家组的严格评审,被列入教育部百所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行列,成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基地入选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我校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在 2004年教育部组织的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评估中,不仅全部顺利通过合格评估 而且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和东南亚研究中心还被评为优秀重点研究基地(全国有19个),优秀重点研究基地入选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二名(第一名为中国人民大学)。

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在科研成果获奖方面,“十五”期间我校文科共有近 700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含厦门市)奖励。其中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中,我校文科共有18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3项,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六名。上百卷的《台湾文献汇刊》面世,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的整合研究》和《中国词史》两部著作获得第14届中国图书奖。在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我校文科有127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3项、二等奖39项、三等奖71项,青年佳作奖4项,获奖总数位居福建省高校第一位。

此外,在中宣部、司法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计委、安子介等部级奖的评选中,我校均取得佳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四、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十五”期间,我校共承担目前我国文科类最高层次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99项,是“九五”期间(51项)的近两倍,与武汉大学并列全国高校第五位。其中2003年和2004年分别以22项和28项的成绩连续两年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创下历史最好成绩。2005年我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的立项,这不仅是我校而且是福建省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此外,“十五”期间我校还承担各类省部级课题 347项。其中在教育部2003年开始启动的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申报中,我校连续两年都有命中,获资助经费130多万元。这是我校在教育部重大课题立项方面又取得的新突破。

在科研经费方面,“十五”期间文科到校经费分别为:2000年1146.14万,2001年1355.3万,2002年1178.83万,2003年1239万,2004年1595.2万,2005年跃增至3000万元。

五、 2005 年中国大学社会科学前 10 强:

(资料来源:新浪网·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

学校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浙江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清华大学

厦门大学

南开大学

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六、 2002-2005 厦门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全国的排名情况:

在数家中介评价机构所进行的评价中,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综合指标连续数年稳居全国高校前十名之内,部分指标甚至在前五名之内,如果按人均计算,排名还可能更靠前。 医 学全在线 www.med126.com

(资料来源:新浪网·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

年份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名次

第 10 名

第 8 名

第 8 名

第 9 名

理工科科研情况

“十五”期间,我校继续加强基础研究,保持和扩大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优势;应用研究呈快速发展,学校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大幅度提高。

学校现拥有 1 10余个科研机构 ,其中有 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试点建设),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1个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拥有“985工程”二期建设创新平台和基地11个(理工科6个,文科5个)。2005年,厦门大学科技园正式进入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系列。

“十五”期间我校的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我校新增两院院士4人,全校两院院士总数达到10人,另有双聘院士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总数达到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增10人,总数达到21人,列入百千万人才工程总数达到5人,列入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总数达到16人,18位教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研究团队”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机制研究团队”获批入选国家创新研究群体;有8个学科获批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4个学科获批设立“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十五”期间学校到位科研经费 保持逐年增长。 2001年科研经费4399.83万元,2002年达到7260.23万元,2003年达到8917.2万元,2004年达到9561万元,2005年达到12600万元。2001年至2005年五年经费总数达42738.26万元,大大超过“九五”期间五年科研经费总和。

“十五”期间, 我校共承担了“ 973”、“86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工项目、908项目、教育部项目、省市科技项目等纵向项目数达1015项,而且项目层次逐步提高。军工项目的研究与开发逐渐增多,由“九五”期间的2项增加到目前的18项,重大军工项目的承担能力大大增强。

“十五”期间,我校科研成果逐年增多,层次不断提高。从 2001年至2005年底,全校共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57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01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奖2项(2004年)、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4项;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项。2004年,郑兰荪院士课题组和戴民汉教授分别发表论文在《SCIENCE》杂志上,标致着我校的科研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从2001年至2005年,我校共发表论文7629篇。在国内许多高校合并、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我校理工类收入在SCIE(SCI扩展版)的论文数仍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九五”期间我校年均收录SCI论文数140篇,而2001、2002、2003、2004年被SCIE收录论文数达到201、275、310、398篇,分别名列全国高校第22、23、22、21位;收入在EI和ISTP的论文数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2001年至2005年,学校共申请专利342项(其中发明专利290项),授权专利132项(其中发明专利77项)。充分体现了我校原创性的科研实力正在不断地增强。

“ 十五“期间,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开局面。厦大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研究中心推出世界首个戊肝疫苗;厦大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研究中心与香港大学、汕头大学联合研制成功世界首个禽流感病毒 H 5 N 1 快速诊断试剂盒;“艾滋病毒(HIV)基因工程重组可溶性Ⅰ+Ⅱ抗原及基于此的第三代HIV抗体诊断试剂盒的研制生产”成果转让给企业后,目前产值已达到3000多万元;“丙谷二肽”已获中试成功和国家药监局颁发的药品证书及生产许可证,目前已开始规模试生产;“高效表达转胸腺素基因蓝藻”等一批项目已进入产业化阶段;海洋学科在我国首次实现了MODIS卫星遥感海洋数据产品网络准实时发布,提高了海洋遥感数据产品时效。

学校每年参加深圳“高交会”、“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以及其它各地的科技成果交流会,并不断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模式,注重与企业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以多层次、多形式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不同模式的产学研基地—“技术工程中心”或“实验室”。五年来,与杭州养生堂有限公司共建“厦门大学养生堂生物药物实验室”;与厦门宝龙集团共建“厦大宝龙电池研究所”;与深圳美宝田公司共建“厦门大学深圳宝安区水产工程技术合作开发中心”;与福建华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厦门大学华融信息技术实验室”;与厦门三优光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建“厦大三优光机电科技开发中心”等产学研基地,这些研发基地的成立促进了处于不同阶段科技成果的转化,已成为我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孵化基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潍坊医学院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1年甘肃中医学院考研初试成绩查询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方剂学博士硕士研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