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波尔羊养殖时血矛线虫病和食道口线虫病对羊群的危害非常严重。因此,在饲养过程中我们应慎防,给羊群的健康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波尔羊养殖时以下两种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一、波尔羊养殖时要防治血矛线虫病
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波尔羊和其他反刍动物的真胃、小肠内引起的,病原体致病力强,经常和其它的毛圆科线虫混合感染。世界性分布,我国遍及各地。波尔羊的感染率可达70%~80%以上。
1、波尔羊养殖时血矛线虫病的病原:捻转血矛线虫是呈毛发状的,淡红色,头端尖细,口囊小,内有一角质背矛,雄虫长15~19毫米,交合伞发达,背肋呈“人”字形。雌虫长27~30毫米,眼观可见红白线条相间,阴门位于虫体后半部,有明显的阴门盖。虫卵无色,壳薄,大小为(75~95)×(40~50)微米,内含16~32个胚细胞。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孵出幼虫经蜕皮发育到带鞘的感染性幼虫,羊随吃草和饮水吞食感染性幼虫而感染,经3~4周发育为成虫。
2、波尔羊养殖时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特点:http://www.med126.com/shouyi/ya/jishu/流行季节多在夏末和早秋。低湿牧地易传播此病,在早晚放牧吃露水草或雨后的阴天放牧,更易感染。羊对捻转血矛线虫有“自愈”现象。
3、波尔羊养殖时血矛线虫病的症状与病变:急性型比较少见,以肥羔羊突然死亡为特征,死羊眼结膜苍白,高度贫血。一般呈亚急性经过,表现显著贫血,眼结膜苍白,下颔和下腹部水肿,被毛粗乱,消瘦,精神萎顿,放牧离群,严重的卧地不起,常有大便秘结,或下痢与便秘交替。病程一般为2~4个月,陷于恶病质而死亡,不死亡者转为慢性,病程长达一年左右。剖检可见胸腔及心包有积水,真胃粘膜水肿,有小创伤和溃疡,大量虫体绞结成一粘液状团块,小肠粘膜卡他性炎症。
4、波尔羊养殖时血矛线虫病的诊断:羊群中出现上述症状轻重不同的患者,便可怀疑本病,但确诊须经粪便检查虫卵,并进一步做粪便培养检查具有特征的感染性幼虫,或对流行羊群,捕杀剖检严重病畜检出虫体。
5、波尔羊养殖时血矛线虫病的防治:治疗可选用的药物有:两硫咪唑,每公斤体重5~10毫克;左咪唑每公斤体重6~8毫克;噻苯唑每公斤体重30~70毫克,一次口服;伊维菌素每公斤体重0.2毫克,一次皮下注射。
6、波尔羊养殖时血矛线虫病的预防:采取定期预防性驱虫,春秋季各进行一次,冬季驱杀粘膜内休眠的幼虫,以消除春季排卵高潮,转换放牧场地应进行驱虫。不在低湿牧地放牧,夏季避免吃露水草。注意饮水卫生,妥善处理粪便。
二、波尔羊养殖时要防治食道口线虫病
食道口线虫病是由多种食道口线虫的成虫和幼虫寄生于肠腔与肠壁所引起的。有些幼虫可在肠壁形成结节,故又称结节虫病。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普遍存在。引起波尔山羊生产力下降,甚至死亡,结节病变常影响肠衣加工而废弃,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波尔羊养殖时食道口线虫病的病原: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微管食道口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等寄生于羊的盲肠和结肠,虫体口囊小,口缘有叶冠。头端具头囊、颈沟、颈乳突及侧翼膜。雄虫交合伞发达,有一对等长的交合刺。雌虫阴门位于肛门前方附近,排卵器发达,呈肾形。虫卵椭圆形,无色,大小为(73~89)×(34~45)微米。生活史与捻转血矛线虫相似,但其幼虫进入羊体后,在肠粘膜形成结节,而后返回肠腔,发育为成虫。
2、波尔羊养殖时食道口线虫病的流行特点:感染率最高在春季和秋季。尤在清晨、雨后和多雾天气放牧时易受感染。宿主感染系摄入被感染性幼虫污染的青草和饮水所致。
3、波尔羊养殖时食道口线虫病的症状与病变:轻度感染不显症状。严重感染时,引起波尔山羊羔羊持续性腹泻,粪便暗绿色,含多量粘液,有时带血,病羊弓腰,后肢僵直,腹痛,生长发育受阻,最后虚脱死亡。剖检见在大肠壁上有很多结节,结节直径2~10毫米,含淡绿色脓汁,有小孔与肠腔相通,引起化脓性结肠炎。在新结节中可发现虫体。
4、波尔羊养殖时食道口线虫病的诊断:羊群中出现上述症状轻重不同的患者,便可怀疑本病,但确诊须经粪便检查虫卵,并进一步做粪便培养检查具有特征的感染性幼虫,或对流行羊群,捕杀剖检严重病畜检出虫体。
5、波尔羊养殖时食道口线虫病的防治:治疗可选用的药物有:两硫咪唑,每公斤体重5~10毫克;左咪唑每公斤体重6~8毫克;噻苯唑每公斤体重30~70毫克,一次口服;伊维菌素每公斤体重0.2毫克,一次皮下注射。
6、波尔羊养殖时食道口线虫病的预防:采取定期预防性驱虫,春秋季各进行一次,冬季驱杀粘膜内休眠的幼虫,以消除春季排卵高潮,转换放牧场地应进行驱虫。不在低湿牧地放牧,夏季避免吃露水草。注意饮水卫生,妥善处理粪便。
总结:
以上介绍的是波尔羊养殖时对羊群危害较大的两种寄生虫病。此外,还应加强波尔羊的日常管理和环境卫生,确保羊群健康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