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外耳道异物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foreign bodyof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拚音 WAIERDAOYIWU
别名 中医:异物入耳,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耳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外耳道异物指不应进人而进人外耳道的各种物体,可有动物性、植物性、合成材料和金属类等。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外耳道是一个狭窄弯屈的管道,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保护耳道,免遭异物侵入。但由于各种原因,外来物体可以保留在外耳道内形成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儿童,因小儿喜将小物体塞入耳内。成年人也偶可发生,多为挖耳或外伤时所遗留,有时活昆虫可以进入外耳道。异物依其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如下三类:①动物类,如蚊蝇、蚂蚁和蛾子等;②植物类,如硬壳植物种子、谷粒、豆类和果核等;③非生物类,如石子、铁屑、玻璃珠、小塑料玩具、钮扣以及橡皮等。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异物入耳,扰及清窍
证候:动物类异物骚动时,可有耳道奇痒、疼痛、咳嗽,若近及鼓膜,可有耳鸣眩晕。其它类异物如体积大或遇水膨胀,阻塞、压迫耳道,可致耳内胀闭疼痛剧,听力减退。检查可发现耳道异物的种类、形状、大小及耳道是否红肿糜烂。辨析:①辨证:本病以耳道内不适及检查发现耳道异物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耳为清窍、异物入耳,扰及清窍清道,故有耳痒疼痛诸症;清道被阻,故耳内胀闭,听力减退;若异物损伤耳窍肌肤,及异物压迫耳道,致脉络不通,气血阻滞,复受热毒侵袭,则有耳内剧痛,甚则红肿糜烂。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外耳道异物症状不一,视异物种类、大小、停留时间和停留部位而异。小而无刺激性的非生物异物可长期存留于外耳道而不引起症状。一般情况下,异物越大,越接近鼓膜,症状越明显。常出现以下症状,由于异物阻塞外耳道,可引起耳聋、耳鸣或耳痛。异物较大压迫鼓膜或植物性异物遇水膨胀刺激外耳道可导致耳痛及外耳道炎症。活的昆虫在外耳道内爬行骚动引起剧烈耳痛、噪声、甚至使病人惊恐不安,重者可发生鼓膜外伤。常由于异物刺激外耳道可引起反射性咳嗽,而锐利坚硬的异物亦可损伤鼓膜。根据病人主诉检查时在外耳道可见到相应的异物。儿童无痛楚不适多无诉,仅为家属偶尔发现。
体检 外耳道皮肤或鼓膜可能有被小虫咬啮或自挖损伤而出现鼓膜或外耳道皮肤渗血或肿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根据异物性质、形状和位置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1.非活动性异物,位置未超越外耳道峡部,未完全阻塞外耳道者,可用盯聍钩直接钩出或用外耳道冲洗法冲出。球形硬性光滑或边圆钝的异物,宜用耵聆钩从异物与耳道壁之间的缝隙中通过,用钩尖贴住异物背面,将其拽出,如用镊子不但不易抓住异物,反而会将异物推向外耳道深部。
2.活动性昆虫类异物,需先用甘油、氯仿、酒精或香油等滴入耳道内,将昆虫麻醉或杀死后,用镊子取出或冲洗排出。
3.植物性异物如豆类遇水膨胀时易嵌顿于外耳道,此时应先用95%酒精滴入外耳道,待异物脱水收缩松动后,再设法取出。
4.含铁异物取出困难时,可考虑先用强磁铁将其吸出。异物较大,且于外耳道深部嵌顿较紧者,须用局麻或全身麻醉下行耳内或耳后切口,必要时还须凿除部分骨性外耳道后壁以取出异物。
5.婴幼儿患者为防止术中不合作造成损伤或将异物推向深处,宜在短暂全麻下取出异物为好。
6.有外耳道继发感染者,应先行抗炎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取异物。异物取出后应仔细检查有无外耳道和鼓膜损伤。如有损伤,应做相应治疗。异物取出后应积极治疗外耳道炎。
中医治疗 一、取出异物因根据异物的种类、形态、大小,采取适当的方法取出。
二、辨证选方
异物入耳,扰及清窍取出异物后耳道肌肤有红肿糜烂者,应配合药物内治。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药: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味。银花12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天葵子10g,柴胡10g,赤芍10g,黄芩10g。
三、其他疗法:耳道肌肤红肿糜烂者,可参照本章"外耳道炎"各种外治法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历代中医文献对本病记载十分丰富,病名方面多称"百虫入耳",或称"飞虫入耳"、"虫物入耳"、"耳中有物"。治疗方法对昆虫入耳则有诱出法(食诱、光诱、音诱)、驱杀法(药物滴耳、熏耳、塞耳及吹耳)及取出法(包括直接取出及吸出法)。多种细小物体均可成为耳窍异物,一般可分为动物类、植物类、非生物类异物。昆虫一类可因户外活动或露宿时飞入或爬入耳,其它异物可于劳动时迸入或小儿自行塞入耳。
相关文章
 山甲汤(《丹溪心法》卷二)
 流行性腮腺炎 二
 河车散(《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7347例幽门螺杆菌感染
 枳实汤(《圣济总录》卷四十。)
 开元固气丸(《古方汇精》卷一)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