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霍乱(中医)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cholera (TCM)
拚音 HOULUAN(ZHONGYI)
别名 时疫霍乱、真霍乱。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以骤起剧烈吐泻米泔水样物,目眶凹陷,小腿转筋,津气严重耗损,甚至因厥脱而毙为特点的烈性疫病类疾病。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夏秋季多发。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呈区域性流行。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霍乱是因饮食不洁、感受疫病之邪,损伤胃肠,升降失司,清浊相干所致。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中焦湿热证:骤起剧烈吐泻,吐出物腥臭酸腐,泻出物呈黄水样或米泔水样,热臭难闻,身热头痛,口渴心烦,小腿转筋,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2.寒湿困脾证:骤发剧烈吐泻,吐泻物为清水样或米泔样,甚少臭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胸脘痞闷,形寒肢冷,舌苔白腻,脉濡弱或沉细。
3.津气亏虚证:吐泻频急,神疲倦缩,目眶凹陷,指螺皱瘪,口渴引饮,心烦气促,尿少尿闭,舌质于红,脉微细数。
4.亡阳证:吐泻频急,四肢厥冷,汗出身凉,呼吸微弱,声低气怯,精神萎顿,血压下降,舌淡苔白,脉微欲绝。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夏秋季多呈区域性流行。新近来自或去过疫区。流行期与确诊病人密切接触,并在5天内出现腹泻等症状者,应高度警惕。
2.突发剧泻,呕吐,先泻后吐,无腹痛,无里急后重,少发热。呕吐呈喷射状,吐泻物如米泔水样,偶为黄水样或血水样。
3.目眶凹陷,口渴尿少,腹部拘急,肌肤弛缓,手指螺纹干瘪如洗衣妇,小腿转筋,甚至四肢厥逆,面色苍白,脉微。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1.吐泻物镜检、培养获霍乱弧菌。双份血清抗体检查,凝集效价≥4倍,或杀孤菌抗体效价呈≥8倍。 2.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及大单核细胞增多,血液浓缩,血浆比值增加。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1.类霍乱:常有饮食不洁史,或为同进食者同时发病,多为先呕后泻,腹痛明显,小腿转筋少见,吐泻物非米泔水样,可从食物及吐泻物中分离出相应的细菌,查不出霍乱弧菌。
2.暴泻:急起腹痛、腹泻,少伴呕吐,血清凝集反应及大便霍乱弧菌检查均呈阴性。
3、暴痢:发热、腹痛明显,里急后重,大便有脓血、粘液,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无霍乱弧菌。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卧床休息,严格隔离。
2.静脉补液与口服补液。
3.可适当用四环素、强力霉素、氯霉素,或复方SMZ等抗菌药物。
4.可口服GM,神经节苷脂一活性炭制剂,亦可口服或肛注氯丙嗪,以减轻腹泻。
中医治疗 1.中焦湿热证:清利中焦湿热。蚕矢汤或燃照汤加减。
2.寒湿困脾证:温中化湿。霍香正气散合附子理中丸加减。
3.津气亏虚证:益气生津。生脉散乌梅芦根白芍竹茹等。
4.亡阳证:回阳救逆。参附龙牡汤或回阳救急汤加减。
中药
针灸 可针刺内关、足三里、中脘、大肠俞等穴。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霍乱之病名出《灵枢·五乱》等篇。因其“挥霍之间,便致缭乱”,故名。
相关文章
 鼻渊
 吃了附子理中丸和桂附地黄丸后现在的反应
 【转贴】爱子当教子成人 教子应自小重视
 我与中医的缘份--廖育群
 通草散(《卫生总微》卷十四。)
 白术散(《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