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erythema multiforme of mouth cavity |
拚音 | KOUQIANGDUOXINGXINGHONGBAN |
别名 | 多形渗出性红斑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口腔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多形性红斑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粘膜皮肤病。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对细菌、病毒等感染病灶或食物等发生过敏反应所致,部分患者在发病前与服某种药物有关。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多见于春秋两季。 |
地区 | |
人群 | 多发生于青壮年。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1.发病急骤,病程短,可复发。 2.前驱症状为发热,咽喉痛,关节痛,无明显发病原因。 3.粘膜上发生大面积的红斑和糜烂,易出血,疼痛剧烈。唇部水肿,糜烂面上有血性结痂。 4.皮肤损害为虹膜状红斑,多见于手掌和足底,呈对称性。 5.重型者,可出现多窍性粘膜充血、糜烂,皮疹广泛等症状。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口腔粘膜病损早期多发生在口腔前部,如唇、舌、颊部粘膜等处,有充血水肿,起水疱,继而出现糜烂或浅溃疡,面积较广泛,外形不规则,溃疡面常覆有灰黄色或灰白色纤维性渗出物,吞咽及进食均感剧痛,唾液分泌增加,沿口角外隘,混有血液。舌体肿胀,有牙印痕,唇部病变较为明显,有继发感染时可有脓性分泌物和黄褐色脓痂形成。严重的患者发高烧,除口腔粘膜外,同时有眼结膜炎,鼻腔、肛门、生殖器粘膜糜烂,此种类型的病变临床上称为重症多形红斑或史-约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本病诊断时应注意与药疹、天疱疮、贝赫切特综合征(白塞综合征)、疱疹性龈口炎相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治愈:症状和体征消退,粘膜恢复正常。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如有病灶感染应予除去,给抗生素控制感染,停用可疑的致敏药物,并给抗过敏药物及大量维生素C,严重的病例可给肾上腺皮质激素。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