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gangrenous stomatitis
|
拚音 |
HUAIJUXINGKOUYAN
|
别名 |
走马牙疳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口腔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坏疽性口炎是口腔粘膜及软组织迅速坏死的病变。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本病为梭形杆菌、螺旋体、产气荚膜杆菌、腐败弧菌等的混合感染,当身体抵抗力极度降低时易发病。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本病常见于儿童,一般发生在患儿营养缺乏及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黑热病之后,成人则发生在慢性病的后期和晚期结核病及长期营养不良的患者。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以往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起病时在牙龈或颊粘膜或口角处发生紫红色小硬结,无自发性痛,病变迅速变为紫黑色,并发生坏死形成溃疡,有恶臭,2-3d内即可穿破皮肤,4-5d后有大量组织坏死脱落形成唇颊部洞穿性缺损。病损侵蚀上下颌骨时出现牙齿松动或脱钙,牙槽骨暴露。由于局部组织严重破坏,愈合后往往形成大量瘢痕组织使张口发生困难,并造成面部畸形。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应注意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重症病人应注意补充液体、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必要时可输血,并选用适当抗生素。局部用过氧化氢液清洗,在全身健康情况许可时,剪除坏死组织,除去死骨及松动牙齿。病愈后应进行组织缺损的整形修复。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