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颜面肉芽肿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facial granuloma
拚音 YANMIANROUYAZHONG
别名 面部肉芽肿伴嗜酸粒细胞增多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皮肤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颜面肉芽肿(facial granuloma)也称面部肉芽肿伴嗜酸粒细胞增多,是一种发生在面部经过缓慢的良性肉芽肿,不伴系统损害的血管炎性皮肤病。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多见于中老年,无性别差异。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组织病理呈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的肉芽肿性浸润,真皮上部有以嗜酸粒细胞和核碎裂中性粒细胞为主伴不等量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等的多形性致密浸润,可有红细胞外渗和含铁血黄素沉积,毛细血管扩张,管壁有嗜酸性纤维蛋白样物质围绕。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损害常侵犯鼻、前额或颊部,为正常皮色至紫色、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斑块或结节,质柔软或有中等韧度,表面光滑,毛孔显著,可有毛细管扩张和鳞屑,分布不对称,进行缓慢,可出现少数聚集结节,逐渐扩大,甚至可累及大部颜面。罕有自行消退,但从不破溃,除偶有微痒、烧灼、肿胀感或压痛外,一般常无全身不适。有时除面部外亦可侵犯背、手或耳轮,但不伴系统性损害。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骨嗜酸性肉芽肿和持久性隆起性红斑鉴别。骨嗜酸性肉芽肿多发生于青少年,并不侵犯面部,有骨骼损害,持久性隆起红斑可藉纤维蛋白样改变和存在"核尘"与本病区别。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治疗可采用损害内皮质激素注射或冷冻疗法或考虑手术切除。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止泻三穴治疗小儿腹泻
 钩藤散(《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人体的硬件结构:五脏六腑
 大香甲散(《博济》卷四)
 包虫病
 朱砂安神丸(《保婴撮要》卷八)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