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实验性精神病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experimental psychosis
拚音 SHIYANXINGJINGSHENBING
别名 模型精神病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精神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实验性精神病,是以正常的动物或志愿者作为受试者,用人工的、实验的方法制造的精神病状态。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介绍几种重要的实验性精神病。
实验性抑郁症
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型。
(1)分离性抑郁:将已经建立了亲子之情的幼猴强迫隔离,开始时呈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尖声喊叫,激烈撕打。时间稍长,便转为抑郁,不玩耍,不活动,退缩一隅,时时悲啼。猩猩和长臂猿的这类抑郁症状更为严重,甚至郁郁而死。
(2)药源性抑郁:可以引起抑郁的药物很多,文献报道达200余种,其中以利血平及其他一些降血压药所致者最为肯定。服用利血平后,约20%的受试者出现抑郁症状,其中约25%的症状还相当严重,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疲乏无力和食欲减退,停药后多数在1周内症状减轻并消失。利血平所致抑郁,与其导致单胺类(包括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多巴胺)神经递质的耗竭有关。
(3)竖室抑郁:竖室四壁高而光滑,在其顶端开有铁栏小窗,被关进去的猴子总是奋力上跃,攀住小窗想出来,几天以后,便放弃了这无望的挣扎,不再活动,悲哀地蟋缩着。竖室模拟“绝望的深渊”,它引起“抑郁”。
(4)学得的无助状态:置狗于特制的训练笼中,施以电击,狗便狂奔乱跳,由于无法逃脱,以后从电击开始,它就坐下或躺下,哀鸣着,被动地承受痛苦的电击。此种“学得的无助状态”特征是消极、被动、食欲及性欲减迟,对外界刺激反应减弱,抱无可奈何的绝望态度。而这些也正是抑郁症的特征。
实验性紧张症
将鸡的头夹在其翅膀下面,这鸡会暂时僵住不动。或者,将鸡直接按倒,它会挣扎.坚定地按住,过一会儿放开手,它也不动。此谓紧张制动术。对昆虫、甲壳动物、鱼、两栖类、爬虫类、鸟类、低等哺乳类甚至灵长类,施行紧张制动术都曾获得成功。对小鸡的紧张制动常达500—600s,最长达5h 45min。对蜥蜴的紧张制动曾有8h之记录。紧张制动曾被解释为佯死、恐惧性木僵、皮质抑制、空间定向缺失、类睡眠和动物催眠,又被比拟为人的紧张症木僵。可是,都缺乏更深入的研究。
药物和毒物造成的实验性紧张症更引人注意。紫堇碱(bulbocapnine)、大肠杆菌内毒素、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胆汁以及慢性风湿病、哮喘、黄疸、严重偏头痛病人的胆汁等,都曾被用以注射于动物,成功地造成实验性紧张症。这些实验提示了紧张症的中毒学说。
晚近,用极微量的β内啡肽注入大鼠脑室或中脑中央灰质,产生实验性紧张症。用高度选择性的鸦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对抗之。这一事实的意义尚待进一步阐明。
在中国云南省,某些毒蕈重度中毒的病人可出现木僵。用蕈的提取物注射动物,可产生实验性紧张症。
实验性精神分裂症
20世纪40年代以后,发现了多种拟精神病药物,它们的生物活性强,微量即引起精神异常,其时,意识和记忆的障碍不显著,表现类似急性精神分裂症,所以又称为拟精神分裂症药物。然而,两者毕竟有区别。拟精神病药物所致之精神障碍,病程短,知觉障碍明显,带幻想性质,多幻想性错觉,视幻觉多于听幻觉,富于情感色彩。这些都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分裂症的核心症状,难以模拟。
很大一部分拟精神病药物是吲哚胺衍生物,如麦角酸二乙酰胺(LSD)、裸头草碱(psilocybin)、裸头草辛(psilocin)、N,N-二甲基色胺(DMT)、蟾毒色胺(bufotenine)、β卡波林衍生物(βcarbolinederivatives)、伊波因(ibogaine)等。而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也是吲哚胺衍生物。另一些拟精神病药物是苯烷基胺衍生物,如仙人掌毒碱(mescaline)、二甲氧苯乙胺(DMPEA)、苯丙胺等。而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也是苯烷基胺衍生物。拟精神病药还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如LSD使突触间隙游离5-HT减少,使NA增加。苯丙胺使DA释放等。有些拟精神病药物本身就是神经递质的代谢产物。如5-HT的胺根上代以两个甲基,即是蟾毒色胺,再去掉苯环5位上的羟基,即DMT。DA苯环上的两个羟基去掉,代以甲氧基,即DMPEA。
初步发现,LSD等几种拟精神病药物的脑内作用部位相似,都在边缘系统和中枢网状结构。这就有可能利用各种拟精神病药物去探讨这个共同反应模式,对解决精神分裂症的病困难题作出贡献。
除了药源性精神分裂症模型外,有些研究者还制造了社会心理源性的精神分裂症模型,如将刚出生的幼猴,作部分社会隔离,让它看得见、听得见、嗅得着猴群的活动,但无法进行交往。部分隔离的猴子成长后,表情淡漠、行为刻板怪异,类似精神分裂症。又如,实验发现,剥夺睡眠100h以上,被试者可出现人格解体、视幻觉和听幻觉,有被害和夸大妄想,以及攻击行为。部分被试者,在实验性感觉剥夺的过程中,发生幻觉、思维障碍和偏执症状。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陈修园說地黃
 少气少血之人,可否用全息针灸法?
 体虚多汗,反复感冒
 脸色不好的根源是什么?
 请问自汗和盗汗的问题
 中药粉服法,药量如何控制?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