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subacute necrotizing myelopathy
|
拚音 |
YAJIXINGHUAISIXINGJISUIBI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脊髓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病的病因未明。可能是脊髓血管病变,特别是静脉发育障碍,或者由静脉血栓引起。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中年男性多发。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脊髓特别是腰骶段脊髓表面血管扩张屈曲,呈静脉瘤样,血管壁增厚。病理检查见病变脊髓中央灰质和白质内有境界不清的坏死灶,有的中央部形成空腔,周围胶质增生,神经节细胞有各种程度的退变。小血管内膜、中膜明显增生,管腔狭窄,血管周围有渗出。脊髓中央部坏死,伴有小血管壁增厚是本病的病理特征。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起病呈急性或亚急性。首先感觉两下肢无力。特别是于走路后明显,继之出现截瘫。开始为痉挛性,以后变为弛缓性。深反射亦由亢进变为消失。有时晚期也可侵犯两上肢,同时伴有肌肉萎缩,并可出现肌束颤动。感觉障碍以两下肢重,感觉平面常可波及到乳腺水平。开始痛觉障碍较重,触觉、深感觉改变较轻。晚期全部感觉消失,有括约肌功能障碍。病程经过1—5年,多因褥疮、尿路感染等合并症而死亡。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脊髓造影或MRI检查可以发现病理血管。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脑脊液蛋白量增高。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本病需要和急性脊髓炎鉴别.后者发病较急。也要和脊髓肿瘤鉴别,肿瘤常有椎管梗阻。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对症治疗,进行按摩,预防褥疮、感染等。有的病例通过外科手术摘除病变血管,恢复较好。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病系Foix和Alajouanine于1926年首先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