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尿路感染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urinary infection
拚音 NIAOLUGANRAN
别名 中医:劳淋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感染性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病原菌侵犯尿路任何部位引起的炎症称为尿路感染,按其感染部位有上尿路感染的肾盂肾炎和输尿管炎;和下尿路感染的膀胱炎尿道炎
中医释名 以经常腰痛,小便频急、淋漓隐痛等为主要表现的淋病类疾病。
西医病因 下列因素易诱发尿路感染:①尿路梗阻:尿路结石、肿瘤、狭窄均可引起尿路梗阻。前列腺肥大、神经源性膀胱则可致尿流不畅和膀胱残余尿增多。尿路梗阻者中约60%并发肾盂肾炎。②尿路畸形或功能异常:多囊肾、肾盂或输尿管畸形和肾发育不全等常可引起尿液膀胱输尿管返流,甚或肾内返流,为细菌上行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③局部创伤或防御功能降低:导尿、膀胱镜检及泌尿系统手术均可诱发感染。④全身性抵抗力低下:糖尿病、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腹泻、心衰、肾淤血等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均增高。⑤妊娠和性生活:妊娠妇女雌激素分泌增多,使输尿管平滑肌张力降低,蠕动减弱,妊娠后期膨大的宫体压迫输尿管及膀胱导致尿流不畅,膀胱输尿管返流亦增多。性生活时由于女性尿道口受压内陷和创伤等,前尿道的细菌可直接挤入膀胱引起感染。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尿路感染为常见病,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约为(6-10):1;在20-40岁的女性,和女性婴幼儿中尤为多见,50岁以上男性也常发病。
强度与传播 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他尚有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少数为真菌。无并发症或夹杂症的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和医院外发生的上尿路感染,其病原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反覆发作膀胱炎的病原菌约85%。为大肠杆菌,其他尚有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和肠球菌。医院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绿脓杆菌、肠球菌和念珠菌属,尿路感染伴前列腺肥大者的病原菌常为肠球菌,血行感染者的病原菌常为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约5%-6%的患者有两种以上细菌感染。 病原菌引起尿路感染通过下列途径:①上行性感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正常情况下,在尿道口、肛周有大量正常菌群,女性和男性前尿道亦存在一走量细菌,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又有某些诱发因素,如导尿、膀胱镜检或输尿管插管术等的存在,会阴部细菌可繁殖并进入尿道,前尿道细菌亦可被带入膀胱造成上行感染。据统计一次导尿的感染率为1%-2%,留置导尿96h的感染率可高达90%以上。女性患者由于尿道短而直,并缺少一些抑菌因子,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远高于男性。此外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存在也是上行感染的重要因素。②血源性感染:较少见,败血症时,或病原菌自肾外任何部位的感染灶经血循环播散至肾脏,导致肾盂肾炎发生。③淋巴性感染:结肠病变时,该处细菌可经淋巴管播散至肾;盆腔感染时,细菌亦可经输尿管周围淋巴管播散至肾脏。 ④邻近组织的直接蔓延:如阑尾脓肿,偶而结肠憩室炎、 瘘管等处的细菌可直接引起肾盂肾炎。
发病率
发病机理 正常泌尿道对入侵细菌有清除、吞噬和抑制的作用。尿液经常不断自输尿管进入膀胱,排出体外,具冲洗和稀释细菌作用,可减少感染机会。膀胱粘膜上有粘液素,可粘附细菌便于白细胞吞噬。尿液pH<6,尿液中抑菌物质如尿素、溶菌酶、IgG和IgA等的存在均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当机体全身或泌尿道局部防御机制发生障碍时,进入膀胱的细菌可在该处繁殖或上行至肾盂,扩散至肾实质引起膀胱炎或肾盂肾炎。由于细菌的反覆感染,肾小管可被破坏,产生瘢痕而闭合,呈慢性病变。部分细菌在抗生素作用下尚可形成无细胞壁的L型细胞,成为持续存在的细菌抗原,并产生免疫反应不断破坏肾组织。肾内小动脉炎可导致肾缺血病变。以上因素是导致慢性肾盂肾炎的重要原因。
中医病机 劳淋指因热淋等迁延日久或反复发作,邪毒蕴结,气阴亏损,常因劳倦或外感而发。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尿路感染诊断标准:
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于南京)讨论通过
(一)尿路感染
1.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h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
2.参考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个/HP,或有尿路感染症状者。
具备上述1、2可以确诊。如无2则应再作尿菌计数复查,如仍≥105/ml,且两次的细菌相同者,可以确诊。
3.作膀胱穿刺尿培养,如细菌阳性(不论菌数多少),亦可确诊。
4.作尿菌培养计数有困难者,可用治疗前清晨清洁中段尿(尿停留于膀胱4~6h以上)正规方法的离心尿沉渣革兰染色找细菌,如细菌>1/油镜视野,结合临床症状,亦可确诊。
5.尿细菌数104~5/ml之间者,应复查,如仍为104~5/ml,需结合临床表现来诊断或作膀胱穿刺尿培养来确诊。
(二)上、下尿路感染的鉴别具备上述尿路感染标准兼有下列情况者:
1.尿抗体包裹细菌检查阳性者,多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
2.膀胱灭菌后的尿标本细菌培养结果阳性者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
3.参考临床症状,有发热(>38℃)或腰痛,肾区叩击痛或尿中有白细胞管型者,多为肾盂肾炎。
4.经治疗后症状已消失,但又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多在药后6周内);用单剂量抗菌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
5.经治疗后仍留有肾功能不全表现,能排除其它原因所者;或X光肾盂造影有异常改变者为肾盂肾炎。
(三)急、慢性肾盂肾炎的鉴别
1.尿路感染病史在一年以上,经抗菌治疗效果不佳,多次尿细菌定量培养均阳性或频繁复发者,多为慢性肾盂肾炎。
2.经治疗症状消失后,仍有肾小管功能(尿浓缩功能等)减退,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为慢性肾盂肾炎。
3.X线造影证实有肾盂肾盏变形,肾影不规则甚至缩小者为慢性肾盂肾炎。
(四)尿道综合征(尿频-排尿困难综合征)
应具备下列三条:
1.女性患者有明显的排尿困难、尿频,但无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
2.多次尿细菌培养落数<105/ml。
3.尿中白、红细胞数增加不明显(<10个/HP)。
(五)尿路感染复发
具备下列两条;
1.经治疗症状消失、尿菌阴转后在6周内症状再现。
2. 尿细菌数≥105/ml。而菌种与上次相同(菌种相同而且为同一血清型,或者药敏谱相同)者。
(六)重新发生的尿路感染(再感染)应具备下述两条:1.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转后,症状再现(多在停药6周后)。2.尿菌落数≥105/ml。但菌种(株)与上次不同者。
(七)急性膀胱炎具备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并有:
1. 明显的膀胱刺激症状。
2. 除外急性肾盂肾炎

西医诊断依据 尿路感染的主要依据为尿液的炎症改变及病原学检查,其次为临床表现及各项辅助检查。尿中白细胞增多,每高倍视野常在5个以上。少数患者起病初可出现血尿。尿中出现白细胞管型和尿蛋白明显增多者提示肾盂肾炎。当清洁中段尿培养有>105/ml细菌生长时可确诊为尿路感染, <104/ml大多系污染。无法留取标本的老年人、婴幼儿或截瘫患者可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留尿,有细菌生长时即为感染。培养阳性者应即进行药敏试验。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膀胱炎和尿道炎的临床表现以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不尽感等膀胱刺激征为主;肾盂肾炎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腰痛、肾区叩击痛,因常同时伴下尿路感染,因此膀胱刺激征多同时存在。必须指出,尿路感染患者中亦有症状不显者。
根据病程长短又有急性和慢性炎症之分。上尿路感染常与下尿路感染同时存在。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尿路X线检查:对反覆发作的慢性尿路感染患者可作尿路平片、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以发现有无尿路结石、梗阻、畸形等。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对尿培养结果的判断需注意:①当细菌菌落计数<105/ml(≥104/ml)时需结合临床考虑。②病原菌生长较慢的革兰阳性球菌如肠球菌等,菌落计数可较低。③患者已应用抗菌药物,同时使用利尿剂,尿液可被稀释。④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用抗菌药物的患者,病原菌可转变为L型,需特殊培养条件始能检出,故常规培养阴性时并不能完全排除尿路感染。 也可进行尿沉渣革兰染色涂片镜检,当新鲜尿液(排尿后1h内)沉渣中每高倍视野细菌数>10个时有诊断意义,此类患者尿培养约90%可获阳性结果。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1.肾瘅:有肾瘅反复发作史,全身症状较明显,严重者可有水肿高血压,肾盂造影、肾B超有助定位诊断。
2.痨淋: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明显,晨尿结核杆菌培养可阳性,而普通菌培养阴性。尿沉渣可找到抗酸杆菌,抗痨治疗有效。
3.精癃、精浊:多见于老年男性,起病较缓,病程较长,虽有尿频、排尿不畅或少腹坠胀、茎中痛痒等症,但尿质并无改变。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疗程完毕后症状消失,尿菌阴性,并于第2、6周各复查尿菌1次,如均为阴性,可诊为近期治愈,追踪6个月无再发者为完全治愈。
2.治疗失败
(1)疗程完毕后尿菌定性检查仍阳性;或者于第2、6周复查时尿菌为阳性,且为同一菌种(株)者。
(2)疗程完毕后症状不久又再现(多在6周内),而且尿菌数≥105/ml,菌种(株)与上次相同者。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对慢性反覆发作的尿路感染患者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并消除各种诱发感染因素,如控制糖尿病,去除尿路结石等梗阻原因,查找及治疗男性前列腺炎、女性尿道口异常和阴道炎。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导尿及泌尿道器械操作。要保持婴儿尿布及会阴部清洁。尿路感染的治疗以抗菌药物为主,辅以对症治疗以及对原发疾病和并发症的处理。
由于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大多为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且许多抗菌药物在尿中浓度均很高,因此对急性无并发症的尿路感染即可投予经验治疗,待细菌药敏报告后再作调整。可供选用的药物有复方磺胺甲噁唑(复方SMZ-TMP)、复方磺胺嘧啶(复方SD-TMP)、呋喃妥因、喹诺酮类(吡哌酸诺氟沙星等)以及某些抗生素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等。尿培养获绿脓杆菌者可投予诺氟沙星(氟哌酸)、依诺沙星(氟啶酸)或氧氟沙星(氟嗪酸)中之一种,也可根据药敏选用哌拉西林或庆大霉素等。肠球菌所致尿路感染宜选用氨苄西林或哌拉西林,必要时联合庆大霉素。葡萄球菌属尿路感染则宜选用头孢氨苄(头孢立新)、磷霉素钙、苯唑西林、诺氟沙星等,也可与庆大霉素合用。念珠菌尿路感染可选用酮康唑氟胞嘧啶
急性下尿路感染的用药剂量可给予常规剂量范围的低值,疗程3-5d。由于大多数抗菌药物在一次给药后可维持有效尿浓度较大,故也可单次应用大剂量疗法,如成人单次服阿莫西林3g,或复方磺胺甲噁唑4片,但单剂疗法不宜用于孕妇和小儿。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可应用常用治疗量,疗程10-14d,慢性肾盂肾炎或反覆发作的下尿路感染应根据细菌药敏结果选用适当药物,有尿路畸形、尿路梗阻或功能异常者应进行相应外科处理。不能进行外科处理者可长期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即每晚睡前轮流服用下列药物之一:复方磺胺甲噁唑2片、呋喃妥因0.1g、吡哌酸0.5g,并彻底排空膀胱,疗程6个月至2年不等。
严重肾病、尿路畸形、保留导尿患者严重肾病、尿路畸形或进行尿路器械操作而并发败血症时宜给予氨苄西林或哌拉西林并联合庆大霉素静脉给药。由多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所致尿路感染,也可选用新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呋新等药物。患者肾功能减退时应调整给药剂量。
保留导尿病人仅有菌尿症而无症状时不需治疗,出现全身症状时应予氨苄西林或哌拉西林,也可联合应用庆大霉素,或根据药敏选用药物,同时拔除导尿管或间歇导尿。长程服药预防感染有助于耐药菌株的产生,不宜采用。
菌尿症成人无症状性菌尿可自行消失,但在孕妇和小儿则有发展为症状性尿路感染可能,应予以治疗,一般口服抗菌药物2周,以后定期随访尿培养观察有无复发。
妊娠期尿路感染妊娠期易发生尿路感染及菌尿症,均宜给予抗菌治疗;药物的选用需兼顾母亲及胎儿,毒性较大的氨基糖甙类不宜应用,喹诺酮类亦应避免,妊娠后期不宜用磺胺药及氯霉素。可选用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和磷霉素等。
婴幼儿尿路感染婴幼儿尿道短而宽;易被粪便污染,又常存在膀胱输尿管返流而致上行感染,故发病率高。患儿年龄越小,临床表现越不典型,必要时可作耻骨上膀胱穿刺取尿作培养以明确诊断。药物可选用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呋喃妥因,不宜用喹诺酮类。
老年人尿路感染老年患者常伴肾功能减退,毒性大的氨基糖甙类药物宜慎用,主要经肾排泄的抗菌药物需酌情减量应用。老年男性由于存在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炎,故尿路感染更为常见。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膀胱湿热证:尿频、尿急、尿痛,少腹拘急,口渴,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清利膀胱(湿热)。八正散加减。
2.肝经湿热证:小便短涩不畅或混浊,少腹拘急疼痛,口苦,或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脉弦滑数。清利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减。
3.阴虚湿热证:腰酸,头晕耳鸣,口干,排尿不畅,尿热、尿痛,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通淋。知柏地黄汤加减。
4.脾肾亏虚证:乏力,腰酸,食欲不振,头晕,尿频,余沥不尽,少腹坠胀,遇劳则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弱。补益脾肾,佐以清热利湿。无比山药丸加减。
5.气滞血瘀证:排尿不畅,小腹拘急疼痛,尿热、尿痛,有时尿血,口苦,舌暗红有瘀斑,脉弦或弦细。理气化瘀。桂枝茯苓丸加减。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清除诱因,饮食富于营养,多饮水。
2.可配合西药氟哌酸、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等抗菌消炎。
3.针灸疗法:脾肾两虚者,可选用脾俞、肾俞、足三里、中极、关元、命门等穴,用补法,或用艾灸。湿热下注者,可选取肾俞、膀胱俞、命门、三阴交、阴陵泉等穴,用泻法。
4.单方验方:
(1)穿心莲金钱草各30g,水煎服。
(2)白花蛇舌草、银花野菊花各30g,石苇15g,水煎代茶饮。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劳淋之病名出《中藏经·论诸淋及小便不利》:"劳淋者,小便淋沥不绝,如水之滴漏而不断绝也。"《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劳淋者……其状尿留茎内,数起不出,引小腹痛,小便不利,劳倦即发也。"
相关文章
 关于伤寒温病的断想
 转贴:一个武术爱好者的领悟
 北大医院取消微量元素检测
 中医学院
 蜡煎散(《御药院方》卷五。)
 山芋丸(《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