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急性失血后贫血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anemia after acute blood loss
拚音 JIXINGSHIXUEHOUPINXUE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引起的贫血称急性失血后贫血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失血后不久,由于血细胞和血浆损失比例大致相等,所以仅有血容量的急剧减少而无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量的变化。此时单凭血细胞比容估计失血量往往不可靠。3h后,由于血容量的重新调整,组织液进入血管使血液稀释,血细胞比容才逐步下降,约在3d左右降至最低水平。贫血属正常细胞及正常色素型。随着贫血和组织缺氧,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分泌增多,促使骨髓增生,释放更多的红细胞。在贫血出现6—12h后血中网织红细胞开始增多;在出血后6—11d达到最高峰,增高程度与出血量有关,但一般不超过15%。在出血后2—3d骨髓幼红细胞开始增生,而在3—5d最为明显。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增多,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有利于更多氧释放。血小板在出血后1h开始升高,个别有超过1000x10 9/L者。出血后血白细胞迅即增多,在2—5h左右一般都增至(10—20)×10 9/L,也有高达35×10 9/L者。粒细胞核左移,血中可见幼粒细胞。出血停止后3—4d血白细胞数才恢复正常。 急性失血直接引起循环血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除脑及心脏外,腹内脏器、皮肤和肌肉血管皆收缩,因而外周阻力增大,心率加快,以尽量保持体内重要器官的血流供应。大多健康人失血量在400ml以下,特别是在几小时以内缓慢出血400ml以下者,很少引起症状。1000ml左右的失血量都能引起头昏及昏厥。大量而迅速出血达全身血量40%—50%,心输出量与动脉压大幅度下降,最终出现休克。由于代谢障碍、酸中毒及毛细血管壁损伤,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成为不可逆性。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原因不明的突然贫血,必须首先怀疑消化道、女性生殖道或胸腔、腹腔内出血的可能性。急性失血后血象应与轻度急性溶血性贫血相鉴别,而且出血至体腔或囊肿内也可伴有轻度高胆红素血症,更应与溶血性黄疸相鉴别。
约在出血停止至10—14d,幼红细胞增生象基本消失,白细胞多在3—4d恢复正常。持续的白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增高,必须排除继续潜在出血的可能性。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治疗必须针对出血原因,立即止血。同时应迅速输入全血、血浆、右旋糖酐或生理盐水,以补充血容量。原来健康者在出血停止后4—6周左右红细胞数可恢复正常,血红蛋白的复原常落后约2周。有慢性出血基础或原来铁贮量已较低者,待出血终止后1—2月;应给铁剂口服。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北沙参一味治无痰干咳
 华叶跌打是什么药?
 戴阳证
 松菌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