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女性生殖器移位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displacement of female genitalia
拚音 NVXINGSHENGZHIQIYIWEI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妇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女性生殖器移位系指女性生殖器官恒定在异常位置。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常见的女性生殖器移位有以下七种: (1)子宫过度前屈:多发生在先天发育不良的细长型子宫。由于子宫肌发育不全,宫体过度前屈,经血排出困难。 (2)子宫后位:根据子宫向后的程度可分为:①Ⅰ度:子宫底与骶骨岬接近,子宫体纵轴与子宫颈纵轴交叉角≥180°。②Ⅱ度:子宫底倒向骶骨凹,但比宫颈平面要高。③Ⅲ度:子宫后屈,子宫底倒向子宫直肠陷凹,宫底位于宫颈平面。 子宫后位的原因很多,如妊娠产褥期或经期长期取仰卧位,这时子宫峡部充血柔软,重心易倒向后方;盆腔炎症、陈旧性宫外孕的粘连、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可将子宫固定在后位。 (3)子宫一侧位:包括侧倾和侧屈,子宫侧位常原发于子宫发育不良或继发于肿瘤压迫、炎症粘连。 (4)子宫扭转:常发生在子宫峡部变软的时候,如妊娠期、子宫肿瘤或卵巢肿瘤的挤压等。 (5)子宫内翻:有急性、慢性之分。前者常发生在分娩第三产程,因牵拉脐带或从腹部猛力推压宫底所致。后者见于子宫底部粘膜下肌瘤的重力牵引,使宫底先形成凹陷,以后凹陷逐渐加深而脱出宫颈口外;也可以是产后急性子宫内翻的继续。 (6)卵巢下垂:由于卵巢固有韧带过长、卵巢囊性变或子宫后位,单侧或双侧卵巢可能下垂到子宫直肠窝或直肠侧窝。 (7)子宫脱垂:见“子宫脱垂”条。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子宫过度前屈:患者常诉严重痛经,婚后常不孕。
(2)子宫后位:先天性子宫后位较少见,活动性子宫后位一般不产生症状。粘连性子宫后位及Ⅲ度后屈子宫,由于盆腔郁血,引起经期腹胀、腹痛及经量过多;因子宫嵌顿于子宫直肠陷凹,卵巢亦随之下降,可引起腰酸,骶尾部痛和性交时触痛。后屈子宫妊娠后常易引起流产或尿潴留。粘连性子宫后位,因粘连使输卵管曲折不通而致不孕。
(3)子宫一侧位:子宫侧位常原发于子宫发育不良或继发于肿瘤压迫、炎症粘连。
(4)子宫扭转:当急性扭转时,则由于子宫血管扭曲,血循环受阻而产生急性腹痛、呕吐等腹膜刺激症状,甚至休克
(5)子宫内翻:急性子宫内翻的临床表现有阴道流血、下腹部剧痛、血压下降,严重出血者可致失血性休克。部分病例可有继发感染而发热;小肠陷入内翻子宫之凹陷内时,可致肠梗阻。慢性子宫内翻可引起月经过多及腰部轻度坠胀感,病程稍久后,呈贫血貌。子宫内膜因摩擦而感染坏死,流出多量污秽分泌物。由于盆腔腹膜受压迫和子宫附件、韧带受牵引而产生腰骶部酸痛。
(6)卵巢下垂:一般无症状,仅在性交及妇科内诊时有明显触痛。由于卵巢下垂,骨盆漏斗韧带牵拉扭曲,使卵巢血循环受阻碍,产生盆腔郁血,甚至粘连。
(7)子宫脱垂:见“子宫脱垂”条。
体检 子宫内翻:妇科检查时见阴道内有块物,如一般子宫大小,其表面粘膜常擦伤,感染坏死,呈灰白色污秽状,宫颈呈环状包围块物上部,摸不到宫体。 卵巢下垂:妇科检查子宫常呈后位,于子宫直肠窝处触及卵巢。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子宫过度前屈:经过妊娠生育后,子宫位置及痛经都有可能改善。
(2)子宫后位:无症状者不必治疗,如继发于炎症、肿瘤、尿潴留等则先治疗病因。无粘连的后位子宫可较长期每日定时采取膝胸卧位使其自然复位,或行徒手复位法复位。如经徒手不能整复时,可行子宫悬吊术矫治之。
(3)子宫一侧位:继发性者应治疗病因。
(4)子宫扭转:需手术矫治。
(5)子宫内翻:处理慢性子宫内翻应先抗感染,纠正贫血,然后再经腹部或经阴道行子宫复位手术或子宫切除术。前者多用于年轻需要保留子宫的患者,后者多应用于年龄较大或有子宫肌瘤的患者。
(6)卵巢下垂:一般不需治疗,如有症状可嘱患者作膝胸卧位,期待卵巢自然上滑。也可用手指复位,手术悬吊仅用于症状明显而手指复位无效者。
(7)子宫脱垂:见“子宫脱垂”条。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如圣散(《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转头丹(《石室秘录》卷四。)
 现代生活里的健康陷阱
 乳香膏(《圣惠》卷六十三。)
 兽下
 神奇的断肠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