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al rhythm
|
拚音 |
FANGSHIJIAOJIECHUXINGXINLV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循环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房室交接处性心律是最常见的逸脱心律,表现为3次或3次以上连续出现的房室交接处性逸搏,心率40—60次/min,律规则,有时在开始时略慢。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见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性心脏支架迟行性病变、心肌病、冠心病、心肌炎以及麻醉过程中或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中毒引起窦房结功能低下或二度以上的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
体检 |
|
电诊断 |
心电图特征:①慢而规则的QRS波群,40—60次/min。②QRS波群之前或后可见逆行P波,P'R或R-P'间期取决于前向与后向传导时间之差。当前向传导缓慢,P'便在QRS之前,P'-R间期≤0.12s;反之,P波在QRS波群之后。③QRS波群形态与窦性时相同。④伴有逆传阻滞的房室交接处性心律常与窦性心律间发生干扰、脱节、可见有心室、心房夺获或融合波。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预后取决于病因。短暂发作常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无重要性。持久存在的提示窦房结功能低下或窦房或房室传导障碍。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治疗应针对病因。房室交接处起搏功能低下引起的心率过缓(35次/min以下)或心室停搏者考虑人工心脏起搏治疗。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