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
拚音 |
GAOYUANFEISHUIZHO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循环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本病是因高原急性缺氧引起肺循环障碍,并累及心脏的一种急性高原病。常因严寒、重劳动、呼吸道感染而诱发。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①肺动脉高压:缺氧使肺小动脉痉挛导致肺动脉高压。在肺小动脉痉挛收缩的同时,部分血管扩张,使肺血流量增多,加重肺动脉高压,引起急性肺水肿。②肺血管床血栓性阻塞:缺氧使血液内某些凝血因子含量和血小板聚集率等增高,纤溶活性减弱,易致肺血管床血栓性阻塞。③心功能不全:在初入高原的健康人群中也有发生左心室功能明显障碍者。急性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使肺循环和内分泌功能失调,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也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病理解剖改变主要为两肺弥漫性点、片状出血。肺泡内充满渗出液,含有红细胞和纤维蛋白沉积物,可有透明膜形成。部分肺小血管扩张、充血及破裂,时而有广泛附壁血栓。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心脏大小和重量都正常,但也有右心扩大肥厚或以右心为主的全心扩大,并偶有左心室肥厚和扩大者。镜检见心肌纤维肿胀,部分呈胞浆溶解和断裂。并有间质水肿和细胞浸润。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本病多在进入高原1—76内发病,也有短至3h者。不论年龄、季节、何种方式进入高原均可患病,个别也有久住高原后发病者。早期表现为头痛、疲乏、胸闷、气促、咳嗽等,旋即剧烈咳嗽、咯出血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出冷汗、四肢寒冷、两肺满布湿啰音、心率增快,以后可出现神志不清、昏迷等。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X线检查可见两侧肺门淤血,肺野有散在大小不一的絮状阴影,近肺门处更为显著,心影大小一般正常。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治疗要点为:①绝对卧床,取半卧位休息。②吸氧,为重要措施。③降低肺动脉压可用氨茶碱0.25g或酚妥拉明3—5mg,连同呋塞米(速尿)20mg,力0A25%葡萄糖溶液内缓慢静脉推注,每日1—2次。④如有心力衰竭加用快速作用的洋地黄类制剂。⑤可酌情使用地塞米松,山莨著碱等药物,肌内或静脉推注。无昏迷或呼吸衰竭者可用吗啡5—10mg皮下注射或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⑥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并发呼吸道感染。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