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小儿痰热蒙心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disturb heart acused by phlegm(children)
拚音 XIAOERTANREMENGXIN
别名 西医:流行性乙型脑炎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证属儿科急危重证,其病邪主要是热与痰,因热陷心包,致神昏谚语躁扰不宁;热极生风而有抽风反复发作。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证属儿科急危重证,其病邪主要是热与痰,因热陷心包,致神昏谚语躁扰不宁;热极生风而有抽风反复发作。因痰蒙心窍,可见神识昏迷,或狂躁不宁:痰阻肺络者喉间痰多,呼吸不利,气息不平。证属实热,其病位以心为主,同时可涉及肝,按温病辨证,属邪在气营。常见于急惊风、小儿暑温等疾病中。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高热持续,面红气粗,呼吸紧迫,两目窜视,牙关紧闭,手足拍搐,角弓反张,烦躁不安,喉间痰鸣,甚则神昏谵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脉象滑数,指纹粗紫达命关。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清气凉营,泻火涤痰。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清瘟败毒饮温胆汤加减:生石膏60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赤
芍10克、生地15克、知母10克、栀子10克、黄连10克、大青叶30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陈胆星6克、天竺黄6克、竹沥半夏10克、矾水郁金10克。犀角磨汁兑服。除犀角外,诸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煎开,小火再煎15~30分钟,取汁250~300毫升,兑入犀角汁(或以水牛角60克代犀角,先煎半小时,再入前药中同煎)频频喂服,昏迷患儿予鼻饲。
2.加减变化;高热、神烦、谵语等邪陷心包证明显者,应佐加紫雪丹,有助于清热镇惊开窍,每用1克,温开水调服,每日1~3次。热扰肝风,四肢抽搐甚者,应加钩藤30克(后下),或用羊角磨汁兑服。深度昏迷,苔浊腻者,用雄精皂荚子、冰片按3:1:1研末调匀,每次1克,一日3次,温开水调,予鼻饲;或苏合香丸,每用半丸,以水化开鼻饲。若喉间痰涎壅盛,气道不畅,影响呼吸者,可用猴枣散0.3克,一日3~6次,化入鲜竹沥水中冲服,每次10~20毫升,每隔2~4小时1次;或礞石滚痰丸15~30克,以水煎开,分3~4次温服或鼻饲。大便秘结者,用生大黄10克,分次泡服,或大黄10克、芒硝30克、甘草10克,水煎频服,或一捻金3克冲服,均以利为度。
(二)灌肠疗法
1.生大黄20克,水煎取汁150毫升,高位保留灌肠,每日1~2次,每次约20~30分钟,大多数患儿可排稀水便数次,可连用2~4天。
2.生大黄10克,芒硝30克、枳实10克、二花30克、蒲公英30克,水煎取汁150
~200毫升,保留灌肠15~20分钟,用2~4天,以患儿每日排稀大便3~4次为宜。(四)饮食疗法
宜结较清淡而富于营养的流质食物,如米汤、豆浆、牛奶等。水分的供给要充分,可选用绿豆汤、西瓜汁、菜汤等。对不能进食者应用鼻饲管喂食。如有频繁的抽搐、昏迷或胃肠道出血时,则不宜鼻饲,改用静脉输液以供给液体及营养。
施治要点:
(一)本证以高热、昏迷、抽风为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属热毒、痰、风证候,病机
转归为热盛生风、风盛动痰。热毒是产生痰和风的根源。本证致死原因主要有二方面,一为暑热内陷心营,闭而不开,火热灼金,毒邪伤神,肺气垂绝,或热伤肾,肾阴被劫,气阳暴脱;一为热毒久留,津枯邪滞,化源亏乏,气阴并竭。故本证治疗,应首先掌握热毒、痰、风三者的关系,而解热解毒尤为其中的主要关键。所以有“疗惊必先豁痰、豁痰必先祛风、祛风必先解热”这一基本准则。如何控制高热,实为本证的重要环节,除内服药中加强清热解毒、清气凉营、通腑泄热外,采取灌肠、针灸、物理降温等法综合处理,将体温控制在38度以下。
(二)本证治疗应重在泄热,而泄热又重在通腑,所谓“扬汤止沸不若釜底油薪”。通腑则又不必以有否结粪为标志,而只以有否实火的临床证候为依据。本证通腑宜用调胃承气汤,而不用大小承气汤,因为大、小承气汤中均有枳实、厚朴,本证为暑热邪毒所致,最易耗伤津液,若再用辛燥伤阴之品,则更伤其津,温病
有“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之说,调胃承气汤中大黄苦寒攻下,芒硝咸寒泄热、软坚润燥,甘草和中,均无温燥伤阴之弊。只要小儿大便成形或干结,一日一行或数日一行,舌苔黄、厚、燥、灰即可加生大黄或调胃承气汤治疗。
(三)本证主要以清瘟败毒饮治疗,清代温病学家余霖在清瘟败毒饮中把石膏分轻、中、重三种剂量:重者6~8两,中者2~4两,轻者8钱~1两5钱。有透表解肌之力。因此治疗本证,石膏用量要大,余氏对石膏的用量可作为参考。
(四)本证复杂严重,单凭一方一法常常不能奏效,应综合多种措施,多种方法,如内服、外治、灌肠、针灸以及中药制剂静脉给药等,以逐步提高疗效。
中药 1、紫雪丹,每次1克,温开水调服,每日1~3次。
2、苏合香丸,每次半丸,以水化开鼻饲。
3、礞石滚痰丸15~30克,以水煎开,分3~4次温服或鼻饲。
4、或选用至宝丹、安宫牛黄丸口服;
5、或选用新药复方板蓝根注射液,安宫注射液、地龙注射液、参脉注射液人参注射液交替静脉点滴。
针灸 1.高热:①针刺大椎、曲池、合谷,或点刺少商、商阳、十宣,放血少许。②耳针刺肾上腺、肺,耳尖放血少许。
2.惊厥:①针刺人中、太冲、尺泽、后溪,中等刺激。②耳针刺神门、交感,可用耳针麻醉法。③地龙注射液;取大椎、合谷穴,穴位注射,每穴0.5~1毫升。
3.呼吸衰竭:①针刺会阴穴,强刺激,留针,10~20分钟捻转一次。②10%人参注射液:取膻中、中府、肺俞等穴,穴位注射,每穴0.5毫升。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注意病儿的精神、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及肌张力的改变,1~2小时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达40℃以上时,应至少每半小时测一次,以便及时降温。
2.对昏迷病儿,一般每日作口腔护理至少2次,根据情况选用生理盐水、野菊花或银花、黄连煎液。亦可用上述药液洗眼每日2次。帮助患儿勤翻身,并以30~50%酒精或樟脑酒精揉搓骨骼突出的部位,至皮肤微红为止,可用气圈、棉花垫或泡沫塑料垫放在患儿身体易受压的部位下,以预防褥疮的发生。每次排大便后及每晚都要清洗前后阴。
3.本证高热不退、昏迷、抽风如不及时控制,常引起病情恶化,故对于控制高热、昏迷、抽风的方药也必须预先准备。如成药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新药复方板蓝根注射液(连翘、板蓝根、二花、竹叶、生地、柴胡大青叶玄参)、水牛角煎剂、安宫注射液(麝香、冰片、黄连、山栀子、黄芩、郁金)、地龙注射液等。若出现面色苍白、唇周青紫、冷汗出、肢厥、气息微弱等心阳虚衰之象,可急以参脉注射液,或人参注射液静脉点滴。
4.保持气道通畅,随时吸出口腔内痰涎及呕吐物。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援生膏(《痈疽验方》。)
 请教各位老师:讲五运六气的书那些比较好?
 内陷病
 宣气化湿
 在右手臂内侧摸到一个肿块?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