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fish and crab poisoning(TCM) |
拚音 | SHIYUXIELEIZHONGDU(ZHONGYI) |
别名 | 西医:变质杆菌食物中毒,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毒及化学损害,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医病证 |
西医病名定义 | |
中医释名 | 食鱼蟹类中毒指因进食有毒或变质鱼、蟹所致。以头晕,肤痒,胸闷烦躁,或腹痛呕泻,甚至虚脱为主要表现的中毒类疾病。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发病多在夏秋季节,7~9月多见。 2.有进食有毒或变质鱼、蟹史。 3.皮肤潮红,头痛,酒醉貌,出风疹等。或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发热等。腹泻每日数次至10余次,多为水样便,有恶臭,少数带粘液,无脓血便。 4.粪便培养可查出变质杆菌。血清凝集抗体升高。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1.痢疾:有里急后重,大便脓血等症,大便培养可找到痢疾杆菌。 2.湿温(瘟):有持续发热,神情淡漠,脉缓等症,腹痛腹泻不明显,白细胞减少,肥达氏反应、血培养可资鉴别。 3.其他食物中毒:仔细询问进食史及食物、排泄物培养可助鉴别。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西药治疗:腹痛腹泻者,可用庆大霉素、氟哌酸、复方新诺明等抗菌;阿托品、654解痉止痛;注意补液。面红肤痒者,可用扑尔敏、非那根等抗过敏。血压降低者,用血管活性药。 |
中医治疗 | 辨证论治: 1.胃肠湿热证:腹痛腹泻,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稠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儒数或滑数。清热利湿、调理肠胃。葛根芩连汤加味。 2.肠道寒湿证:腹泻,粪质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院间食少,或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儒缓。散寒除湿。霍香正气散加减。 3.食滞胃肠证:腹痛腹泻,泻后痛减,粪臭如败卵,恶心呕吐,院腹胀满,食少不化,舌苔浊腻或厚腻,脉滑。消食导滞。保和丸合枳实导滞丸加减。 4.表里俱热证:发热恶风,头痛,皮肤潮红,泛发风团风疹,便单方验方: (1)紫苏叶60g,煎浓汁,加生姜汁10滴,温服代茶。 (2)桔皮10g,大黄6g,朴硝10g,以水100ml煎成60m1,顿服。 (3)橄榄汁、芦根汁适量口服;或韭菜汁100ml顿服。 |
中药 | |
针灸 | 针灸疗法:取中脘、天枢、足三里、阴陵泉,偏寒可留针,并加艾条灸或隔姜灸;偏热者针刺用泻法。 耳针疗法:取大肠、小肠、胃、脾、交感、神门。1~2次/日,中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