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
肠道神经症、肠道易激惹综合征、肠功能紊乱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般描述:  
肠郁是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使肠道运化失常。以腹痛腹泻便秘为常见表现的郁病类
疾病。
发病原因:  
长期情志失调,抑郁不舒,致使肝气郁结,疏泄失司;肝木克土,肝脾不和,肝郁脾虚,中
州斡旋乏力,引起脾胃虚弱,健运失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久郁化热,寒热互结
热灼阴津,阴虚肠燥;寒凝血瘀,肠道瘀滞,运化转输失常,发为肠郁。病情与情绪密切相
关,对饮食不慎、寒温失调、劳累过度等亦甚敏感,病性多属虚实寒热错杂。
本病预后一般良好,但易时发时愈。久延不愈者,病程缠绵,病情可加剧。
诊断要点:  
多见于青壮年,起病缓慢,病程多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症状轻重不一,一般
情况较好。
病情与情绪关系密切,对饮食、寒温、劳累等颇敏感而易于诱发,常伴有失眠、焦虑、精神
涣散、头痛健忘、神经过敏等症状。对药物“敏感”,初服多有效,再服则无效。
主要表现为腹痛不适,多为胀痛或呈痉挛痛,部位以左少腹为多见,矢气或排便后腹痛可减
轻或缓解。排便习惯改变,可为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粪便带粘液,但无脓血便,多
伴有食欲不振,嗳气,腹胀,肠鸣,消化不良等症。体检可无阳性发现,或于左下腹有轻压
痛,或可扪及条索状肠管。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大便粘液较多,镜检无红细胞、白细胞,找不到阿米巴及血吸虫卵,细菌培养
阴性,隐血试验阴性。血常规及血沉等均属正常。
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现象。
内窥镜检:示肠运动亢进,甚至痉挛,粘膜无异常,活检基本正常。
疾病辨析:  
本病常有精神因素的背景,病情与情志变化密切相关,多种检查无形质性改变。常伴见失眠
、忧虑、头痛、精神涣散、神情过敏等神志症状。而肠癌、休息痢、大瘕泄、肠痨、伏梁
奇恒痢、胰胀等有相应特征性改变可资鉴别。
治疗方法:  
肝郁脾虚证
证候:每因情志怫郁即腹痛、肠鸣、腹泻,泻后痛减,脘痞胸闷,烦躁易怒,嗳气纳少,舌
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健脾。
主方:柴芍六君子汤痛泻要方
用法:
加减:情志症状突出者,加郁金川楝子香附;口渴、便结,加麦冬玄参石斛、火麻
仁、瓜蒌仁。
寒热错杂证
证候:腹痛,肠鸣,腹泻,大便不爽带粘腻,或夹泡沫,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烦闷不欲食,
脘腹喜暖,口干,舌红,苔腻,脉弦滑。
治法:平调寒热。
主方:乌梅
用法:
加减:偏寒,去黄连黄柏;偏热,去附子、干桂枝川椒;兼脾虚,加白术茯苓
兼肝郁,加柴胡、郁金、陈皮
胃气虚
证候:大便稀溏,水谷不化,食欲不振,脘腹闷痛,稍进油腻或刺激性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
,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缓弱。
治法:补脾益气。
主方:参苓白术散
用法:
加减:胁痛、腹胀,加柴胡、枳壳白芍、郁金;大便燥结,去砂仁大枣,加麦冬、玄参
、石斛、火麻仁
阴虚肠燥证
证候:便秘数日一行,硬结难解,或于左少腹扪及条索状包块,压痛,常伴失眠,头痛烦闷
,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苔燥,脉弱。
治法:滋阴通便。
主方:增液汤合五仁丸
用法:
加减:兼肝郁,加柴胡、白芍、川楝子;兼气虚加山药党参
肠道瘀滞证
证候:大便或溏薄或便秘,左少腹疼痛固定,并可扪及条索状包块,腹胀,嗳气,纳差,舌
质紫暗或有斑点,脉弦涩。
治法:理气化瘀。
主方:少腹逐瘀汤
用法:
加减:胁胀作痛,去灵脂官桂,加柴胡、郁金;食少、便溏,加党参、山药、茯苓。
其他疗法:  
单方验方:
莲子肉、山药、薏苡仁、芡实各500g,炒研末,不拘时服,治脾虚泄泻
当归生姜、红糖各15g,水煎服,治虚寒腹痛。
莪术(醋炒)60g,广木香30g,共研细末,每次1.5-3g,开水冲服,治气
滞腹痛。
蜂蜜60g,洁白食盐6g,开水泡化温服,治津亏便秘。
针炙疗法:
★ 体针疗法:泄泻取足三里、天枢、三阴交,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脾胃虚弱加脾俞
、章门;脾肾阳虚加肾俞、命门、关元,亦可角炙法;脘痞加公孔;肝郁加肝俞、行间。
★ 耳针疗法:取交感、神门、皮质下、小肠,每次2-3穴,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
,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敷贴疗法:
蛇床子吴茱萸,研末敷脐,24小时更换1次,治疗久泻。
★ 食盐60g,炒热,装在袋内熨肚脐周围,治虚寒腹痛、腹泻。
胡椒粉填满肚脐,纱布敷盖,隔日更换1次,治虚寒泄泻。
西药治疗:
★ 酌情给以镇静剂,如安定或多虑平,以解除情绪因素。
★ 控制腹泻可给以小剂量可待因、复方苯乙哌啶或苯乙哌胺(易蒙停)等;便秘多因痉挛
引起,可给以镇静剂,昼避免用各种泻剂,可酌情用西沙比利、乳果糖等。
评   介: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好转:症状、体征改善。
未愈:症状、体征无变化。
相关文章
 瘊子(寻常疣)一招就搞定!!
 黄芪治病二十例
 门主论
 乌梅丸
 顺逆险三法说
 我为什么学习中医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