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婴幼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引起腹泻病的病原 |
很多,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均可引起肠道内感染,其中以病毒和细菌更为多见。 | |
症状描述:
|
全身性感染中毒症状为发热、倦怠、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 |
胃肠道症状为稀便、蛋花汤样便、水样便或粘液脓血便,可伴有溢乳、呕吐及食欲不振。 | |
脱水。 | |
诊断要点:
|
诊断依据: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脓便或脓血便;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
病程分类:急性腹泻病、迁延性腹泻病、慢性腹泻病。 | |
病情分类:轻型、中型、重型。 | |
病因分类:感染性、非感染性。 | |
疾病辨析:
|
生理性腹泻。 |
坏死性肠炎。 | |
肠套叠。 | |
治疗方法:
|
伤食泻 |
证候: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 | |
腻,脉滑有力。 | |
治法:消食化积,和中止泻。 | |
主方:保和丸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腹胀痛加木香、厚朴;呕吐加生姜、藿香;较大儿童积滞甚者加枳实; | |
风寒泻 | |
证候: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 | |
脉滑有力。 | |
治法:眩风散寒,化湿止泻。 | |
主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 |
用法: | |
加减:发热鼻寒加防风、荆芥;腹痛加木香、艾叶;兼食滞者加焦三仙、鸡内金。 | |
温热泻 | |
证候:泻如水样,每日数次或数十次,色褐而臭,可有粘液,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发热口 | |
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 |
治法:眩风散寒,化湿止泻。 | |
主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 |
用法: | |
加减:发热鼻寒加防风、荆芥;腹痛加木香、艾叶;兼食滞者加焦三仙、鸡内金。 | |
脾虚泻 | |
证候: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 | |
呆,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腻,脉弱无力。 | |
治法:健脾止泻。 | |
主方:七味白术散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脘腹胀痛加焦三仙、莱菔子;便下清稀,完谷不化加干姜、肉桂;久泻不止无积滞者 | |
加赤石脂、诃子。 | |
脾肾阳虚泻 | |
证候: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 |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 |
主方: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 |
用法: | |
加减:久泻不止加赤石脂、石榴皮;脱肛加黄芪、升麻。 | |
伤阴证 | |
证候:泻下无度,小便短少,皮肤干燥,目眶凹陷,啼哭无泪,精神萎靡,口渴引饮,舌绛 | |
无津或起芒刺。 | |
治法:酸甘敛阴。 | |
主方:连梅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气虚欲脱者可加服生脉饮。 | |
伤阳证 | |
证候:暴泻不止,便稀如水,面色苍白,神疲气弱,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象沉微。 | |
治法:温阳救逆。 | |
主方:参附龙牡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久泻不止加干姜、白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