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以发育时期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 |
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有时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及感知觉障碍。发经一般报道为每千 | |
例活产婴儿2例左右。约70%为痉挛型,15%为手足徐动型,5%为共济失调型。其他 | |
类型及混合型约占10%。脑性瘫痪的病因很多。出生前因素主要有胚胎脑发育畸形、母孕 | |
早期严重营养缺乏、创伤、感染、中毒及其他理化损伤等;围产期因素主要有窒息、核黄疸 | |
、早产、产伤、低出生体重等;出生后因素包括新生儿期各种重症感染,窒息、外伤等。由 | |
于病变的部位及严重程度不同,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症状。本症的治疗无根治方法,应采用理 | |
疗、体疗、手术疗法等多种措施进行矫治和训练。 | |
症状描述:
|
痉挛型:占本症的70%左右,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折刀样”增高, |
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下肢内收肌群尤为显著。患儿双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 | |
上肢表现为肘、腕关节屈曲。受累肢体呈典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 | |
阳性。 | |
手足徐动型: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表现为四肢、头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虫样”不自主运 | |
动。紧张、兴奋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多动消失。本型常与痉挛型合并存在。 | |
共济失调型:较少见。 | |
诊断要点:
|
婴儿期内出现的中枢性瘫痪。 |
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 |
需除外进行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 |
实验室检查:
|
颅脑CT:广泛性脑萎缩、脑软化及白质发育不良等。 |
脑电图。 | |
智商测定。 | |
诱发电位。 | |
疾病辨析:
|
正常小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
进行性中枢性瘫痪。 | |
锥体外系变性病。 | |
遗传性共济失调。 | |
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 | |
治疗方法:
|
肾精不足 |
证候:肢体瘫痪,痿弱不用,颈软不支,立、行困难,囟门闭迟,智力低下,精神不振,面 | |
色无华,舌质淡,舌苔白,脉细微无力。 | |
治法:填精益髓,补肾壮骨。 | |
主方:左归丸加减。 | |
用法: | |
加减:智力低下加冬虫夏草、菖蒲;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加仙茅、仙灵脾、巴戟天。 | |
肝肾阴虚 | |
证候:肢体瘫痪,筋脉拘急,肌肉萎缩,手足徐动,足履不正,语言不利,时有抽搐,烦躁 | |
易怒,潮热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 |
治法:补肾养肝,熄风潜阳。 | |
主方:大定风珠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肢体抽搐加全蝎、僵蚕;潮热盗汗加黄柏、生石决明;筋脉拘急、肌肉萎缩加木瓜、 | |
当归。 | |
脾胃虚弱 | |
证候:肢体瘫痪,神情呆滞,智力低下,口软唇弛,咀嚼无力,涎出不禁,面色萎黄,泛恶 | |
纳呆,舌质淡,苔白,脉沉弱。 | |
治法:补脾健中,益气养血。 | |
主方:归脾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智力低下加菖蒲、郁金;涎出不禁加益智仁;泛恶纳呆加厚朴、神曲。 | |
瘀阻脑络 | |
证候:肢体痿弱不用,或四肢麻木,智力减退,毛发枯杭,肌肤甲错,四肢厥冷,舌质紫暗 | |
,脉细涩。 | |
治法:活血化瘀,醒脑通络。 | |
主方:通络活血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四肢麻木加乳香、没药;肌肤甲错、毛发枯槁加熟地、何首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