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骨与关节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所引起的常见病,常继发于肺脏和胸膜、消化道、腹膜、淋巴结 |
结核的结核病。 | |
诊断要点:
|
发病缓慢。 |
病灶多为单发,常可发现其他器官的结核。 | |
全身症状:早期全身症状不明显;病变继续发展,可出现食欲减退、四肢倦怠、午后低热、 | |
面颊潮红,盗汗,病儿夜啼等症状。 | |
局部肿胀:受累关节周围肿胀,但无发红现象,故有“白肿”之称,这是表浅关节结核的特 | |
征之一。 | |
寒性脓肿:脓肿没有急性炎症的红、肿、热等表现。 | |
窦道:寒性脓肿从皮肤体表破溃形成窦道,流出米泔样脓液、死骨及干酪样或称豆渣样物质 | |
。窦道较复杂,需要作碘油造影可明确病灶部位。 | |
压痛和叩击痛:受累关节周围均有压痛和叩击痛,疼痛轻微、病位较深。 | |
肌肉痉挛。 | |
功能障碍。 | |
畸形。 | |
关节病变附近淋巴结肿大。 | |
实验室检查:病变活动期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明显加快。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可稍高,合并 | |
混合感染时明显增高。可有轻度贫血。 | |
X线检查:在松质骨的结核有坏死型及溶骨型两种,坏死型病变多发生在松质骨中心,表现 | |
为骨小梁模糊,密度增加呈磨砂玻璃样改变及出现死骨,死骨吸收后形成骨空洞。 | |
结核杆菌培养:脓汁阳性率最高。 | |
疾病辨析: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骨肿瘤。 | |
化脓性骨髓炎。 | |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 |
治疗方法:
|
虚寒痰浊凝聚 |
证候:病变处于初期发病缓慢,全身症状不明显。病变局部隐隐酸痛,不红不热、皮色如常 | |
,有叩击痛,活动时痛剧,逐渐加重,继之关节活动障碍。舌淡,苔薄,脉沉滑。 | |
治法:补益肝肾,温经散寒化痰。 | |
主方:阳和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 | |
正虚邪实 | |
证候:病变处于寒性脓肿已成尚未窥破之时。病变部位蔓肿色暗红,触之有应之指,时有疼 | |
痛。全身不适、倦怠无力、食欲减退,形体消瘦、低热、朝轻暮重。舌红、少苔,脉沉细。 | |
治法:温补托毒。 | |
主方:神功内托散加减。 | |
用法: | |
加减: | |
阴虚火旺 | |
证候:病变处在脓肿溃破之后。破溃之后、脓水稀薄、夹有败絮状物质、疮口凹陷、疮周色 | |
暗,成瘘管,久不收口。全身低热、盗汗、颧红,心烦失眠,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红, | |
少苔,脉细数。 | |
治法:滋阴清热。 | |
主方:大补阴丸加减。 | |
用法: | |
加减:盗汗不止加黄芪20g,浮小麦15g,煅龙牡30g。 | |
气血两虚 | |
证候:病变处在脓肿破溃之后。脓肿溃后,脓液稀薄如痰、面色无华、头晕目眩、自汗、唇 | |
淡舌白、脉虚。 | |
治法:补益充血。 | |
主方:人参养荣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腰脊酸软、足痿瘫者加杜仲15g,川断5g,鹿角胶3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