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
缺铁性贫血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般描述: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症状描述:  
皮肤和粘膜颜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严重者眩晕晕厥心悸
气短,心绞痛心力衰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
疲乏、烦躁不头痛
消化道粘膜病变:舌乳头萎缩,口腔粘膜变薄,口腔炎,唇炎,腹胀,嗳气,便秘,异食癖
指(趾)甲变平,凹下呈勺状,称为反甲。皮肝干燥,皱褶,萎缩。头发蓬松,干燥少津,
脱落。
发病原因: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常有铁摄入不足及需铁量增加,铁的吸收不良,铁损失过多,游离铁丢失
增加。临床上常分三期:★ 贮铁减少期。★ 红细胞生成缺铁期。★ 缺铁性贫血期。临
床特征:★ 发病缓慢,首先体内贮存铁下降,继之影响到含铁酶,最后使血红蛋白合成减
少。★ 严重而长期患者可有特殊表现,如眼部病变,脑部水肿,口腔炎,反甲征及吞咽困
难综合征等。
诊断要点: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
00g/L),MCV<80fl,MCH<26pg,MCHC,0.31,红细胞形态
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血清铁<8.95μmol/L(<50μg/d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
/L(<360μg/dl)。
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原卟啉(
ZPP)>60μg/dl(全血)或FEP/Hb>4.5μg/gHb。
血清铁蛋白(SF)<14μg/L。
铁剂治疗有效。符合第1条和2-8条中任何2条以上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实验室检查: 
血象:红细胞呈典型特征性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平均容积(MCV)<80fl(80
μm^3)。
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活跃,幼红细胞比例增多。
血清铁浓度常明显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浓度增高,在于0.9μmol/L (50ng/dl)
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至46-85天。
疾病辨析:  
慢性感染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治疗方法:  
脾虚
证候:面色萎黄或[白光]白,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腻,脉沉细。
心脾两虚
证候:面色苍白或[白光]白,倦怠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少气懒言,食欲不振,毛发干
脱,爪甲裂脆,舌质淡胖,苔薄,脉濡细。
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主方:归脾汤八珍汤加减。
用法:
加减:贫血严重者可加阿胶12g,黄精30g;心悸失眠重者可加夜交藤15g,合欢皮
15g,生龙骨牡蛎20g。
肾阳虚
证候: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形寒肢冷,唇甲淡白,周身浮肿,甚则可有腹水,心悸气短,
耳鸣眩晕,神疲肢软,大便溏薄或有五更泻,小便清长,男子阳痿,女子经闭,舌质淡或有
齿痕,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
主方:实脾饮合四神丸加减。
用法:
加减:若腹泻严重者加炒山药12g,炒扁豆10g;水肿明显者加猪苓10g,泽泻10
g。
虫积
证候:除有贫血症状外,尚有腹胀或嗜食生米,茶叶,泥土等,善食易饥,恶心呕吐,大便
干结或溏薄有奇臭,神疲肢软及其他虫积见证,苔薄,脉虚弱。
治法:杀虫消积。
主方:化虫丸榧子杀虫丸加减。
用法:
加减:腹痛重l中杭白芍15g,元胡12g。
相关文章
 川贝与浙贝
 勃起无力
 6岁女童频繁感冒咳嗽医案
 请各位高手会诊--自汗盗汗,怕冷喜暖,睡眠差
 芦荟丸(《医方大成》引汤氏方(见《医方类聚
 四十九、〔胂〕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