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是一种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
初期 | 宜清热和营消肿,一般用黄金膏,或黄金散冷开水或醋、蜜、饴糖等调成糊状外敷。 热势盛者,可用玉露膏(散)外敷。 太乙膏外敷。 | |
成脓 | 切开排脓。 | |
溃后 | 初溃 | 提脓祛腐。先用八二丹,三、五日后用九一丹,药线引流。外盖黄金膏或玉露膏。肿势消退十之八九时,改用红油膏太贴。 |
收口 | 生肌收敛,去药线,改用生肌散掺疮上,外以太乙膏或生肌白玉膏、生肌玉红膏盖。 | |
脓出不畅 | 招生简章若溃口在上,脓腔在下,疮口呈袋形,有蓄脓之势,用垫棉法中国卫生人才网加压包扎,如五、七日无效,可扩创引流。 |
俗名痰毒,相当于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具明显风温外感症状。发病前多有乳蛾、口疳、龋齿或头面生疖肿等,或附近有皮肤黏稠破伤病史。多发生于颈旁两侧的?下,但耳后、项后、颏下也可发生。
病程 | 主要症状 | 脉象 |
初期 | 结块形如鸡卵,皮色不变,肿胀、灼热、疼痛,逐渐漫肿坚实,焮热疼痛。伴有寒热、头痛、项强。 | 苔薄腻,脉滑数 |
成浓期 | 四、五日后发热不退,皮色渐红,肿势高突,疼痛加剧如鸡啄,伴口干、便秘、溲赤。7~10日按之中软而有波动应指者,为内已成浓。 | 苔黄腻,脉滑数 |
溃后 | 脓出黄白稠厚,肿退痛减,约10~14日左右可愈合,不需要内服药物。 | 苔薄脉细 |
初期治疗可用散风清热、化脓消肿,方以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
又名夹肢痈,俗谓夹痈;相当于腋下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上肢皮肤破损染毒,或疮疡等感染病灶,毒邪循经流窜所致。
病程 | 临床表现 | 治则 | 常用药 |
---|---|---|---|
初期 | 初期多暴肿,皮色不变,灼热疼痛,同时上肢活动不利,伴有恶寒发热,纳呆、苔薄脉滑数。 | 清肝解郁,消肿化毒 | 柴胡清肝汤加减 |
成脓 | 疼痛日增、寒热不退,势在酿脓,消散的很少。经10~14天肿块中间变软,皮色转红,按之波动明显,此时内脓已成。 | 透脓托毒 | 上方加炙甲片、皂角针 |
溃后 | 一般脓出稠厚,肿消痛止,容易收敛。 |
相当于脐部的化脓性感染。多由心脾湿热火毒流入小肠,结于脐中,以致血凝毒滞而成。亦有先患脐中出水,复因搔痒染毒引起。
初起脐部微痛微肿,渐渐肿大如瓜,或高突若铃,皮色或红或白,触之疼痛。酿脓时可伴有寒热,溃出脓水稠厚无臭味者易敛,若臭脓挟有粪块样物,及脐孔正中下方有条状硬结者,往往成为脐漏,久不收口。
形成脐漏,伴面黄肢软乏力者,宜补养脾肾,四君子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