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JT讲中医辩证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JT讲中医辩证
温病乎? 少阴乎? (中医辩证的重要),这是二○○五年夏写的旧作,那一年台湾发少阴和温病的人很多,今年倒是大青龙汤煎济用得挺多的。岁岁五运六气不同,亦不足为怪。仅供参考。

少阴乎?少阴乎?──月前北部伤寒所见所感──

最近,二○○五年春,北部(我住这儿,别处我不知)不少人得的感冒是,一开始病,就喉咙痛得很厉害……
去年冬至,暖得异乎寻常,中国人说「冬不藏精,春必温病」,元气该收敛的时候没有好好固藏温养它,到了来年春天,「病毒」为「细菌」护航,一发起来,不单是感冒(病毒),同时全身或局部会有「发炎」的细菌感染现象出现。
这种「温病」,本来是古有明训,而又合乎时下现状的。
可是,实际在周遭见到的,却往往是令人不忍的中医做法:
有不少人春天发的是「伤寒」的「少阴病」,却被绝大部分的市面中医当作「温病」而医坏,差点死在阴沟里。
温病,因为同时有细菌感染,有「发炎」的状况,是实火,所以脉是非常急劲,且时而带「滑」的调子,有点像是白虎汤证的那种脉而稍微圆滚滚一点,一个平频率颇虚的人,一得温病,脉也好像吃足了十年份补药一样劲猛有力。
而少阴病,病毒直中肾经,脉是非常沈而且细弱的,自己一把,就能发现:得少阴病时,脉比平时细、沈、微非常多,而且一定会很想躺,见了床就想仆上去,不想起来做事(不只是身体上的懒,心情上也懒)
这本来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病,照理说,是决不会搞错的,我写前面那些的时候自己也觉得废话啰嗦──不是学过一点点中医谁也晓得的事吗?
可是,台北的许许多多医生,见到少阴病,也当作是温病。温病要「发表清热解毒凉血」,少阴要「温经散寒」,治法等同天渊! 结果,弄错,苦了病家,又坏了中医的名声话先讲清楚:我并不是说台湾无温病,温病当然是有的。 一得了,轻症银翘散(先喉微痛或破嘴巴者)或葛根汤(先伤津液后又感冒,一感冒就人发燥热,可说是温病伤寒,也可说是热伤风,常发于海边大晒一天玩回来后或坐飞机被空调抽干后)科中吃一吃就了事;重的话,如果要退高烧,白虎汤也可用(桂林古本有温病治法,我尚未一一试用到上手,只得退而求其次,待高贤指点);要偷懒,来个「专病专方」,银翘散或十味败毒散外挂中剂生地或重剂石膏也可,看是热在气分还是血分(这个蛮容易,气分较热右手脉强,血分热左手脉强,新手也能分辨),热在气分的话,生石膏一开要到四两(前述白虎汤亦然),捣碎一点煮,高烧才退得掉。热在气分的话,生石膏一开要到四两(前述白虎汤亦然),捣碎一点煮,高烧才退得掉。 如果是血分脉急而滑,生地、丹皮也可以下,大约三五钱开始试,分几次喝(因为生地之类的凉血药后作用蛮大的,弄不好凉坏了人,男人可能变鼻子过敏,女人下个月就延经了;反而是生石膏多用无妨,时下不少医师畏石膏而滥用生地,似乎是搞反了?),可以用科中,也会热退病愈。 除此之外,科中普济消毒饮也可以用,效果不算太差,慢些,也稳些。
(※注1.生石膏用法,可见于张氏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各处。其书之于温病,亦提及羊角之使用;而羚羊角之效,《名医心得丛集》谭氏述渠论之甚详可参。
注2.白虎汤若因渴要加人参白虎加人参汤,JT在此建议用党参,莫用人参。用了人参,烧会很难退。人参这味药不是那么好用的,我所见过很会用人参的高手,是指定一个产地固定品种的人参,一直试吃,吃到了然于胸,于是就只用那一种。不然效果随品种而千奇百怪,令人措手不及,恽铁樵先生等人之著作中就曾提及虚劳少女服老山参,一服即瞎的事实。再者,张仲景所说的人参,有可能药性较近似于今日之党参。而实际验之临床,如理中汤,则用党参效果远胜人参,用人参的吃了会有滞闷感,效力慢;用党参则见效甚速而服者感受甚畅。个中诸多不明之处,尚乞高贤有以教我。)
可是,离谱的是,一见到喉痛,就判定为温病,什么普济消毒饮外挂龙胆泻肝汤再加板蓝根连翘打去,这种做法就太不可取了。
不要忘记,少阴肾经接到人的扁腺,少阴受邪,元气上不来,扁桃腺失去生命能量的保护,没了抵抗力,细菌爱怎么长就怎么长,于是也会烂、会喉痛如刀割。这古时候叫作「喉痹」,我则戏称之为「少阴病.死喉咙」。西医可能都当作是发炎吧,但,同样是喉咙痛,来路却是大不相同的。
一感冒就喉咙痛时,第一件事就是自己把自己的脉,分辨出是温病(洪滑)还是少阴(沈细),然后才好出手。如果是少阴,立刻,麻黄附子细辛汤(科中每次1.5克,一天四五次)或桂林古本的附辛芩连汤(用单味药配的话,黄连可稍较原书减量;或是用成方麻黄附子细辛汤2克搭葛根芩连汤1克,一天三次)立刻吃,也会很快好转,同时少阴病的特征「很想躺」或是连带的发烧症状也会缓解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沈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如果这一关慢了半拍,没守好,那也不要紧,照《伤寒论》看:如果是身体沉重、痛,或是原来不抖腿的人现在会抖腿了(可算作「身瞤动」乎?),或兼有拉肚子等兼证,用真武汤科中五克再挂两三克附子(科达的附子不错,比顺天、明通的有力很多,带些生附的药性,吃三克会全身麻),多吃几次,吃到舌根发麻,接着手脚也觉得又麻痹又重,等大约一两个小时,这阵麻的感觉退掉时,烧也会退,病也好了一大半。
(※注3.科中的真武汤成方与古方相比,附子太轻而白朮太重,古方的附子一大约折为三两,现在当作一两来制药是略有偏差的。朮多附少的真武汤会很容易吃上火,补足附子的量、再加附子带白朮的药性之后会好很多。最近有一家「顺然」制药的真武汤,白朮的比例对了,只需补一点附子就好,还不错。)
又或者手脚一动会扯痛,脉又沈细得快把不到,当归四逆汤吃吃也会好,总之《伤寒论》中有成例可循,照书生病、照书吃药即可。又或者手脚一动会扯痛,脉又沈细得快把不到,当归四逆汤吃吃也会好,总之《伤寒论》中有成例可循,照书生病、照书吃药即可。
但是,真是少阴病,若当温病医,就会医坏,不会好。 偏偏眼下中医,医到病人送西医急诊打点滴的,很多。
-----------谢谢开心颜兄。
-----------学习中。
相关文章
 补阴剂
 十足目
 一年来的读经成果
 糙苔
 救生散(《冯氏锦囊·杂症》卷十七。)
 杨念群:中医讨论不需要作秀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