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针灸拔罐:经常失眠,用艾灸怎么调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最方便好用的艾灸器 熹艾灸,最新发明专利

  失眠,是指持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睡眠不好。从医学的角度上说,失眠有可能是某种尚未显露出来或是已经出现的疾病的一种表现。具体形式有三种:  (1)入睡困难指上床后30分钟仍不能入睡(通常,人上床后20~30分钟即可睡着)。  (2)凌晨早醒指睡着之后半夜突然醒来,随后不能再入睡。这种瞪着眼睛等天亮的状态是非常难受的。  (3)睡眠时间缩短指夜间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以一般人平均睡眠时间8小时为标准)。失眠原因   1、因身体疾病造成的失眠   2、因生理造成的失眠   3、心理、精神因素导致的失眠   4、服用药物和其他物质引起的失眠   5、对失眠的恐惧引起的失眠  失眠症的中医分类:   1、心胆气虚:  由于突然受惊,或耳闻巨响,目暏异物,或涉险临危,表现为噩梦惊扰,夜寐易醒,胆怯心悸,遇事易惊,舌淡脉细弦。  2、阴虚火旺:  多因身体虚精亏,纵欲过度,遗精,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表现为心烦不寐,五心烦热,耳呜健忘舌红,脉细数。  3、心脾两虚:  由于年迈体虚,劳心伤神或久病大病之后,引起气虚血亏,表现为多梦易醒,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黄色少华,舌淡苔溥,脉细弱。  4、肝郁化火:  多由恼怒烦闷而生,表现为少寐,急燥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5、痰热内扰:  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洒成癖,导致肠胃受热,痰热上扰,表现为不寐、头重、胸闷、心烦、喛气、吞酸、不思饮食,苔黄腻,脉滑数。    艾灸关元穴能对失眠有效果    【艾灸的禁忌】   因为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历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环境明明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斑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怀胎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这个之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流行症、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板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收视反听,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催进健康灸,则要长期坚持,偶然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恬静、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必得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腾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和缓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天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实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妥,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实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步伐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数、小剂量。  9.防止晕灸晕灸虽未几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青唇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倒头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文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痴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的人不适合艾灸。(阴虚火旺体质的人体内火气重,常伴有五心烦热现象:手心、脚心、心口热,睡眠不好。)

-----------最方便、最好用的艾灸器
相关文章
 感冒不发热,不恶寒,伤寒论里属什么证?
 里证偏胜
 通顶散(《圣济总录》卷十六。)
 大麻
 请教四圣心源脉学问题
 续断生肌膏(《鬼遗》卷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