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推拿按摩:[转贴]便秘的推拿治疗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转自www。jzjk。cn/viewthread.php?tid=1412&extra=page%3D1)
      便秘的一般表现是大便次数减少,经常3到7天,甚至更久,才能大便一次,或者虽然次数不减,但是粪质干燥坚硬,排出困难,也有少数患者,虽有便意,大便并不干硬,但排便困难,不能顺利排出,一部分患者除了便秘之外,没有其他直接因便秘而引起的兼证可见,而另一部分患者,由于便秘腑气不通,浊气不眷,往往有头痛头晕,腹中胀满,甚则疼痛,脘闷嗳气,食欲减退,睡眠不安,心烦易怒等症。长期便秘,往往引起疮。也有由于便时努挣太甚,导致肛门裂伤。便秘的治疗,并非单纯同下就能完全解决,而是必须随着不同的致病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1.便秘
  主证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色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分析 胃为水谷之海,肠为传导之官,若肠胃积热,耗伤津液,则大便干结。热伏于内,脾胃之热熏蒸于上,故见口干口臭,热积肠胃,腑气不通,故腹胀腹痛。身热面赤,亦为阳明热盛之候。热移膀胱,则小便短赤。苔黄燥为热已伤津化燥,脉滑数为里实之征。
  之则 清热润肠。
  选穴 三焦俞、大肠俞、膀胱俞、肓俞、天枢、手三里、支沟、足三里、照海。以下基本手法的可使用,配用单掌重扣骶骨后面。
  2.气秘 
  主证 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
  分析 情志失和,肝脾之气郁结,导致传导失常,故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腑气不通,则气不下行而上逆,故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糟粕内停,气机郁滞,则腹中胀痛;肠胃气阻,则脾气不运,故纳食减少。苔薄腻,脉弦,为肝脾不和,内有湿滞之象。
  治则 顺气行滞。
  选穴 肝俞、三焦俞、大肠俞、章门、期门、大横、气海、绝骨。可重用推按腹部润肠法,敲击腹部痛便法。加用开三门、运三脘,腹部轮状推,单掌推腹部前正中线,指拨绝骨。
  3.虚秘(气虚)
  主证 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便后疲乏,大便并不干硬,面色光白,神疲气怯,舌淡嫩,苔薄,脉虚。
  分析 气虚为肺脾功能受损,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虽有便意,临厕须竭力努挣,而大便不不干硬,肺卫不固,腠理疏松,故挣则汗出短气。脾虚则健运无权,化源不足,故面色光白,神疲气怯。舌淡薄,脉虚,便后疲乏,均属气虚之象。
  治则 益气润肠。  
  选穴 气海俞、肾俞、关元俞、肓俞、膻中、阳池、手三里、丰隆、足三里。可重用推按腹部润肠法,敲击腹部通便法,配用滚揉腹部润燥法,加用掌根揉关元,单拇指压拨左阳池。
  4.冷秘
  主证 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光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腹中冷痛,或腰背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分析 阳气虚衰,寒自内生,肠道传送无力,故大便艰涩,排出困难。阴寒内盛,气机阻滞,故腹中冷痛,喜热怕冷。阳虚温煦无权,故四肢不温,腰膝酸冷,小便清长。面色光白,舌淡苔白,脉沉迟,均为阳虚内寒之象。 
  治则 温阳通便。
  选穴 三焦俞、肾俞、大肠俞、次缪、膀胱俞、大横、关元。可重用推按腹部润肠法,滚揉腹部润燥法,敲击腹部通便法,加用搓揉腰骶温化法(见腹泻)。
  若为血虚便秘,证见;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舌淡,脉须涩。治疗除选用以下基本手法外,加用双拇指压放气冲反复数次,以养血润燥。

  (基本手法)
  1.推按腹部润肠法 患者仰卧,医者两掌顺时针轮状推腹部,以开三门为结束动作,双拇指沿结肠方向,交替按压回部至乙状结肠区域,于左下腹时改用双拇指并列缓揉作上下压颤动作;双拇指同按章门、大横;侧掌压放肓俞。
  2.滚揉腹部润燥法 双掌捧揉腹肌,两手交替用力在行揉法的同时,两拇指分别自内向外滑拨腹肌;右手立拳滚揉腹部,左手掌轻按右拳上,以增加压力,滚动幅度由小到大。
  3.敲击腹部通便法 侧掌沿结肠方向两手交替快速敲击,以肝曲、脾曲、乙状结肠区为重点刺激部位,应注意取穴。
  4.晃拨腰骶泻火法 患者俯卧,医者双拇指对揉胃仓;双手拇、食指重叠捏拿、按压晃拨两肠俞;叠掌揉骶骨背面

[ Last edited by xiaguoquan on 2007/2/14 at 08:49 ]
-----------先生:以开三门(在哪个部位)为结束,胃仓在哪个部位?肝曲.脾曲是否是肝穴.脾穴.谢谢
-----------肝曲、脾曲是结肠的肝曲、脾曲部位;
胃仓【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开门之法参考:http://www。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43077&fpage=1
相关文章
 补血和气饮(《点点经》卷二)
 赤痘
 阴伤气耗证
 红花桃仁汤(《伤寒大白》卷二)
 赤茯苓散(《圣惠》卷十五。)
 安徽马鞍山-蔡长福老师六经辨证图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