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大黄药对的临床运用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大黄组成药对,疗效更为显著,对某些病证竞有想不到的疗效。现介绍八对,仅供医家参考。
   l、大黄、五味子治谷丙转氨酶增高症
   五味酸温,据实验证实有明显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之功用。与大黄组成药对,功擅清利湿热,降酶益阴,治急、慢性肝炎后期单项谷丙转氨酶增高症。肝炎大多是湿热疫邪侵入肝脏而成,失治、误治致后期肝阴耗伤,湿热尚留,形成肝阴虚夹湿热之证,用此药对甚为合拍。适用于胁肋隐隐疼痛,时胀闷不舒,胃纳不佳,伴食后脘胀,大便欠畅,小便时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小弦等,生化检查肝功能单项谷丙转氮酶增高。用此药对有养阴不留湿热,祛邪不伤正之妙,降后无反跳之忧。
   2、大黄、茵陈黄疸型肝炎
   茵陈苦平,《别录》载  “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为退黄疸之要药。与大黄组成药对,功擅清热利湿,退黄利尿,治各类的黄疸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是湿热疫邪侵入肝脏而成,肝胆失于疏泄,波及脾胃,湿热外泛皮肤,形成黄疸之症,用此药对甚为合拍。适用于全身桔黄,目睛亦黄,小便量小色黄且浓,伴胃纳不佳,食后脘胀,有时欲呕,大便秘结或欠畅。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等,生化检查肝功能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增高。用此药对隔日就有二便增多、胆红素下降之效。
   3、大黄、黄芪治单项胆红素增高症
   黄芪甘微温,据现代药理分析,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功用。与大黄组成药对,功擅益肝退黄,扶正祛湿热,治慢性肝炎或原因不明的单项胆红素增高症。慢性肝炎因急性期失治或误治,正气虚弱,湿热尚存,形成肝虚夹湿热之证,用此药对甚为合拍。适用于面目暗黄无华,小便略黄,伴精神不振,四肢无力,胃纳欠佳,食后略胀,大便不调,舌质红苔黄腻,脉小弦等,生化检查肝功能胆红素增高,余正常。用此药对有益肝不留湿热,祛湿热不伤正之妙。
   4、大黄、金钱草治胆囊炎
  金钱草微寒,据现代药理分析,有利胆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的胆汁分泌,使肝胆管内胆汁增多,内压增高,胆道括约肌松驰,而使胆汁排出。与大黄组成药对,功擅清热利湿,消炎利胆,治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炎患者大多因久食膏梁肥甘之物,湿热聚于中焦,胃中消化不及,胆汁排泄欠畅,形成湿热郁结胆腑,用此药对甚为合拍。适用于右胁肋胀痛,吃动物脂肪易发作,疼痛放射,可及肩背,右胁肋下压痛明显,伴胃纳不佳,食后脘胀,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数等,血常规可见白细胞、中性增高。用此药对可迅速消炎,通利二便。
   5、大黄、红藤治阑尾肿块红藤苦平,清热解毒散结,为治阑尾肿块之要药。与大黄组成药对,功擅清热散结,清除阑尾肿块。嗜食膏粱厚味,积热聚湿,凝于肠间,肠失传导之职,涉及阑尾,而成阑尾炎,若失治或误治,气血与湿热郁结而成肿块,用此药对甚为合拍。适用于右下腹疼痛,按之有肿块且压痛,腹皮绷急,右脚走路觉灼痛,伴脘腹胀闷,欲呕食少,大便秘结或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血常规可见白细胞、中性增高。用此药对消炎散结,通利大便,他药不能及。
   6、大黄、葛根痢疾
  葛根甘辛平,性升,《用药法象》载“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为升发脾胃清阳之要药。与大黄组成药对,功擅升清降浊,清热治痢,治湿热或食滞之痢疾。湿热(或食滞)蕴结肠道,肠道下行传导失职,以致脾经清气不升,胃经浊气不降,升降失调,形成此证,用此药对甚为合拍。适用于腹部胀痛拒按,下痢赤白,一日几次或数十次之多,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便后腹部较舒,伴纳差或嗳酸腐气,舌苔浊腻,脉滑等。用此药对有药到病除之效。
   7、大黄、花蕊石治上消化道出血
  花蕊石酸涩平,《本草从新》载“专与肝者血分、能化瘀血为水,止金疮出血”,为临床止血散瘀之要药。与大黄组成药对,功擅止血和络,祛瘀平逆,治上消化道出血。血分蕴热,热迫血行,上逆于口;素有积块,瘀血内积,血行不畅,上逆于口。适用于吐血色红,口臭便秘,心烦面红,舌质红绛苔黄,脉弦数;或素有胁
下积块,吐血色紫暗有块,舌质紫边有瘀点,脉弦涩等。用此药对有止血不留瘀之妙。
   8、大黄、附子治尿毒症之呕吐      附于大辛大热有毒,《珍珠爱》载“温暖脾胃,除脾湿肾寒,补下焦阳虚,为温补肾阳之要药。与大黄组成药对,功擅温阳泄热,平呕止吐,治尿毒症之呕吐。浮肿失治或误治,湿热内聚,脾肾阳虚,肺失清肃,气化不利,尿毒泛滥三焦,以致水液代谢严重紊乱,形成此证,用此药对甚为合拍。适用于呕吐清水或黄水,并夹尿臭,伴有面色黧黑,全身浮肿,小便黄赤量少或似无,大便秘结,舌质胖呈水晶状,苔浊腻,脉沉小等,生化检查血尿素氮增高。用此药对有温阳不助热,清热不耗阳之妙。
   最后尚需指出,以上大黄药对,若需攻下导滞,可用生大黄后下或泡服;若需清热解毒,治大便秘结者,亦可用生大黄后下或泡服;大便不畅者,可用制大黄;若需活血祛瘀,可用酒大黄;若需止血和络,可用大黄炭。大黄之剂量,按病情的轻重、年龄的差异、体质的强弱、体重的轻重而定。服大黄药对后,小便呈黄绿色,服药后第一次小便更为明显,乃是正常反应。大便次数增多变稀,或排出腐秽较多,这是排泄有害物质,调节胃肠功能的正常反应,不必改弦易辙,多次服后大便反而成形。
-----------好文章怎么没人顶!
相关文章
 1.噎膈
 困扰二十年的皮肤病
 九、瘟病
 枳壳丸(《圣惠》卷五十。)
 湿浊上泛证
 美总统经济顾问保罗·皮尔泽:美国人需要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