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岐黄密室:开出最后处方 成都“针灸大师”辞世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在经历了一年的病痛折磨之后,2月27日晚10时48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省市名中医黄修武,因多种并发症在成都市三医院去世,享年72岁。

  一枚银针、一盒酒精,就能悬壶济世惠及众黎的黄修武,从此成为一段传奇。

  在黄老入院后5天时间里,本报记者三赴医院,见证了一代名中医最后的时光……

  生命力·功力

  数十年勤奋 成就针灸修为

  2月24日,黄老病情突发,危在旦夕,被紧急送往成都市三医院。家人伤恸,以为永别。但一番抢救后,他苏醒转来。医生连连感叹,黄老生命力太顽强了。当晚,黄老却痛苦不堪,辗转一夜。

  1959年,成都市卫生局举办中医跟师学习班。黄修武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被顺利录取。他被分去专习中医及针灸,带他的老师是蜀中名老针灸专家廖宾甫先生。因为底子薄,黄修武非常刻苦,经常深夜熄灯后,还去过道上借着路灯看书。为练针法,他将棉花用纱布包成拳头大小,一遍遍用银针扎,在拿捏间找感觉。

  在廖宾甫先生的教导下,他不仅遍习医书,还对每个病例均加以研究。4年后出道,遂进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直至退休。

  黄修武尤擅针灸,主张与中药并举治疗。他的针灸感应传递很到位。对他来说,一枚银针,一盒酒精,就能悬壶济世惠及众黎了。

  口碑·传奇

  重病在身 仍为患者看病

  黄老的癌细胞数月前发生骨转移。最后两天,他一直蜷在床上,艰难喘息。而就在大年后第二天,他还在为人看病。行医四十载,他究竟开出多少张处方?难以计数。

  早在1990年8月,黄老就已蜚声国际。他曾被国家援派到非洲一个国家,在当地待了两年,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1992年,该国授予他“国际医师”的荣誉称号。

  上至达官学者,下至贩夫走卒,许多人都曾是他的患者。

  1998年8月25日,四川省首届名中医评选出炉,成都市有七位中医师光荣上榜。其中不乏王晓东、王静安等蓉城名医,黄修武就在其中。

  黄老有个习惯,有时早上六七点到医院,只要见有病人,就会立马坐诊。病人一拨又一拨地来,弄得他常常无暇顾及午饭。有些病人没钱看病了,他就悄悄说,晚一点来,或叫他们去家里。因为可以免费。

  2000年,退休后的黄修武被两家药房聘去坐诊,常常忙到下午两三点都没工夫吃饭。实在撑不住,就去旁边的“韩包子”买上几个包子,顶着寒风,站在路边狼吞虎咽。

  “他的身体也许就是这样拖垮的。”2003年,黄修武被检查出膀胱癌。

  他不再坐诊,但对寻访到家门口的病人,依然不会拒绝。有次,一个上了年纪的婆婆寻访到院落,无力爬上楼,黄修武干脆自己拄根拐杖下楼,颤巍巍地去大院门口看病。

  情义·往事

  “死”而复生 被救男孩已三十岁

  薄被如雪。病床上,黄老虚弱地蜷成一团,呼吸急促而又艰难。在呼吸罩背后,那张经历人世沧桑的脸庞,苍白中透着一丝坚强。“他治好了那么多人,自己的病却无能为力。”家人们纷纷抚泪而慨。

  微雨寒风。1980年春节前两天,黄修武携妻张九荣返回隆昌老家。

  深夜,一阵敲门声惊醒两人,原来是侄儿媳妇来“报丧”:二娃死了。家人以为不治,开始置办后事。

  黄修武细细把脉,发现孩子脚腕处仍有跳动。一盆热腾腾的水端到堂中。黄修武大手一挥,卷起袖子,清洗起来。

  孩子的体温逐渐回升。黄修武拿出一粒麝香,敲开后,对着孩子的鼻子吹,并拿出了最后一样绝技:银针和酒精。

  孩子竟慢慢苏醒。原来,他曾经摔伤过,还发过抽风。黄修武据此判断,孩子可能得了外伤性癫痫。这与后来医院的诊断完全一致。

  这个折腾了黄修武一宿的孩子,名叫张家宏,如今已经是个30岁的壮男。昨日上午,张母特意从老家赶来。在黄老的灵堂前,她重新回忆起这桩往事时,不禁泪下。

  家·眷恋

  弥留之际 视线不离妻子

  女儿从台湾回来,彻夜守着他。他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会叫女儿。但视线却一刻也不会离开妻子张九荣。无论她走哪儿,他的眼睛就会跟哪儿。大家都明白,他对这个家庭有深深的眷恋。

  遗憾的是,黄修武弟子甚少。一双儿女也不愿继承他的事业,“又累又辛苦,还是清贫一生。”在张九荣心目中,老伴憨厚老实,不计报酬。

  一人在成都,一人在青白江。从1966年结婚后,两人一直分居到上世纪80年代初,先后诞下一儿一女。

  “只要有好吃的,他都会留给家人。”张九荣始终认为,黄修武是一个合格的丈夫。退休前,她甚至不知油盐醋的价格。家里洗衣做饭,都是黄修武一肩承担。

  看病闲余,黄老最爱练习书法。去年暑假,他把孙子们召集一起,练毛笔字,并巧妙地引入一首《陋室铭》,抑扬顿挫地讲解了一番,“这是他留给后辈们的最后一份礼物。”

  2月10日,一名中年病人找上门来。黄老坐在轮椅上,强忍病痛看完。末了,他特意叮嘱对方,如果药效好,可以把单子留着,以后可以参考,因为他“不会再开单子了”。

  竟然一语成谶。

  
本报记者 辜波 实习生 唐筱

来源:成都商报
-----------阿 弥 陀 佛 ! ! ! 老人家一路走好.
-----------致敬!哀悼!
-----------可敬的老人!

衷悼!
-----------阿 弥 陀 佛 ! ! ! 老人家一路走好
-----------这样的好医生咱得顶礼!
-----------太值得大家尊敬
-----------老人一路走好!向老人鞠躬!致衰!
-----------三鞠躬!
致敬!
-----------医人不医己!实为用心医世!好人走好!
相关文章
 人参健脾丸
 痔疮100%治愈的简易秘方
 辅骨
 白术丸(《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出版了!
 适量吸烟喝酒是否有益健康呢?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